首页 > 资讯 > 精选热门小说《贫家子的科举日常》杜蘅之杜萱全文阅读_(杜蘅之杜萱)免费阅读

贫家子的科举日常

贫家子的科举日常

小海浪浪啊浪

本文标签: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小海浪浪啊浪”创作的《贫家子的科举日常》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杜蘅之十一岁得以觉醒前世记忆。但他上有大伯举业多年无不成,直至为此风寒求医无果离世;下有堂兄举业用银繁多,家里孩子还多。故他家里穷得无心也无力再多供养他一个。何况,他如今年岁开蒙不算太早,家里还因各种原因有欠银若干。杜蘅之若也想要举业,只得从还债开始……...

来源:fqxs   主角: 杜蘅之杜萱   时间:2024-04-02 01:37:00

小说介绍

完整版军事历史《贫家子的科举日常》,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杜蘅之杜萱,由作者“小海浪浪啊浪”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这一次若不是他病了,且病得比之以往任何时候都重,看起来和他大伯去年要去时候似的,他如今哪里又能吃到这白面呢?杜萱一首没怎么吃饱过饭,应不知几日没怎么正经吃东西,胃口会变小。杜萱说完,担心胞弟一定要给她们分面吃,牵着妹妹转身就要走。走时她还嘱咐杜蘅之吃了面,就将碗先放旁边椅子上,她一会来收。“不是,二...

第5章 奈何之

王氏不好将惨淡的现实说出,李氏却面无表情的接了口:“但你大哥多年来一首未考中秀才,如今苒之哥儿还未应考,再考也需等两三年,考了也不知会是什么样子……”说话间,她深吸了口气又呼出,丈夫没了,家里还欠着不少的债,大房的担子都移给了她,她背起来并不轻松,似乎如此呼出一口气,她就能将她身上的担子和心里的沮丧都给呼没了。

随即,她心平气和的继续说:“这道理,我都是晓得的。”

说完这无奈的现实,她又环视了屋里的众人,这才下定决心,“分家的事,你等且不必开口——俗话常说,长嫂如母,你等就给我几分薄面,让我有些担当,这也不枉费这些年,你等供你大哥以及侄儿读书的情分——今晚我便去找公爹说!”

她唯恐众人不放心她,又补充说:“这会先去用饭,不然,公爹见问,我等倒是该如何回他?

若是我立时就将分家之事在用饭时候说了,公爹这饭吃的也不痛快,不是吗?”

李氏如此干脆,王氏羞愧难当的同时,抬头扫视过家里二房哥嫂的神情。

张氏神情似有些犯难,也不知她是不愿分,还是想分却顾忌着什么。

而杜志才则羞愧满面对李氏说:“大嫂,我们没分家的意思……咱爹还在呢!

父母在,不分家,这是一首就有的道理!”

’再说,大哥如今才去一年多,侄儿也还都未长成成婚,如此负担难挡,我们哪里就能将担子都扔给您就想要分家呢?

若分了家,侄儿们可怎么办呢?

至于弟妹,她必然是一时没想清楚……无妨,我也早想分的,二叔你且不必多说。”

李氏是个利落的,她打断了杜志才的话后,又忙催了几人快去吃饭。

多余的话她自此再未多说一句。

临离开时,她还嘱咐了杜蘅之两句,让他注意少吹风多休息,且还上前帮忙关了屋里透风的窗,这才领着众人离开。

至于分家的事,杜蘅之也不知会是什么结果。

若问他,他想分家吗?

他自然是想的!

他倒不是因大房拖累才想分家,只是近二十口人住一起,众口难调,吃喝穿什么的,还都要顾忌着其他两房,到底不自在。

再不要说小辈们一桌子吃饭还总是因饭不够吃,忍不住抢来抢去的,终是人多不好分饭,谁也不能吃饱。

分家后,少了一多半孩子抢饭吃,先不说能不能吃饱饭,至少吃饭时候比平时清净许多,那必然也比平日吃得更舒心就是了。

再,因着没分家,他父母手里也没什么私房,挣了银子都要上交家里。

平日里,他们几个孩子想吃什么,只能山脚野地遍里去寻些野菜、野果、甜根等香香嘴。

其他的,是想都不要想了!

若是分了家,倒没那么多顾忌,自己这房应也能存上些钱吧?

呃——他怎么就忘了,家里如今还欠着债呢!

想存钱还是妄想了!

哎……想至此,杜蘅之不免头疼不己。

如今天下承平,去边境当兵出路并不太好,还有丢命风险。

那里只是不经常打仗,又不是不打。

还有便是当兵就算混出头,还是文制武多……边境情况,他家长辈,从爷爷到大伯再到三叔都去服过劳役,或是挖矿或是筑墙或是挖沟填坑等,终究他多少还是了解些的。

毕竟,他们除了离那里近,每两三年还要去那里服劳役的。

只不过,他大伯去了两次后,因读书人的身体实在受不住,便就没再去了。

而今年,眼看着服劳役的日子就又要来了,哎!

若不是为了免除那什么老什么子田赋和劳役,他祖父母不至于有如此执念,也如此坚持的非让他大伯去读书。

就连他祖母死前的遗嘱,都是嘱咐他祖父,让其万不可断了他大伯和大堂哥杜苒之读书举业之路。

再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底这时候还是读书人地位更高些。

人常说“穷秀才,富举人”,可哪怕只考个穷秀才,最起码也可免除家里二十亩田赋,两个劳役。

这也不错了啊!

最起码,他家的十二亩地不要交田赋,再少赁些地种,省下的粮食还能让家里人勉强吃上大半年饱饭。

至于为何不是全年都吃饱,呃……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种想法还是不要有了!

家里人本就多,男孩子也不少,比较耗粮,也难养啊!

以如今的粮食亩产,这点产粮哪里能够吃呢?

再说,若秀才考得好点,得个廪生名额,朝廷每年还有免费的钱粮供应生活——这些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呀!

想着这些时,杜蘅之脑子里瞬间闪过那句经典语录: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老杜家孩子还是太多了些!

可这是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啊!

不多生孩子,哪来的人出力气给种地打粮食呢?

穷人家又没钱买牛来使唤。

这是个能让人陷入死循环的问题,到底难解,他还是想想别的法子解决家穷问题吧!

只是,他一文科生,即便如今身子骨看似比以前强壮些,可他以前学的却是对古代无用的英语专业。

他寻摸来去,他还是读书更好出头吧?

至于能不能考上,想想他大伯多年未中的窘况,杜蘅之真是一点都没敢深想这个问题的答案。

古人只是见识少,又不是脑子笨!

他还不至于自负到以为自己一个后世人就比古代人聪明,哪怕他在现代还读过多年的书呢。

何况他前世读的书,和如今要读的书也不一样啊!

这更不要说,如今的文字可都是没句读的繁体字文章。

对此,他也不知自己能识得多少,就算识得,他那毛笔字还就算有点底子,他不还得要继续练吗?

有余力,则学文,如今这境况,他想读书,家里且需得有点存银,让他和家里人都吃饱了饭才行吧?

不然,难不成饿死了都要读书吗?

那也读不下去的呀!

小说《贫家子的科举日常》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