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小王小刘(会说话就是情商高)全章节在线阅读_(会说话就是情商高)全本在线阅读

会说话就是情商高

会说话就是情商高

朱磊

本文标签:

小说叫做《会说话就是情商高》,是作者“朱磊”写的小说,主角是小王小刘。本书精彩片段: 为什么情商高的人非常受人欢迎?其实并非他们拥有无人能及的智慧,而是因为他们会说话——说话的内容包罗万象,表达方式大有讲究。   懂得了谈资的艺术,就等于掌握了沟通、交流、谈判的技巧。本书中就详尽分享了“会说话”的妙招,你离情商高只差“会说话”。...

来源:qywx   主角: 小王小刘   时间:2024-04-14 21:16:27

小说介绍

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会说话就是情商高》,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蔡康永会说话。在《康熙来了》中,他总能在恰当时机用合适的语言调起观众的兴趣,同时配合小S的搞笑天赋,让观众开怀大笑。这是他主持节目成功的诀窍所在。现在,假设蔡康永的主持能力卡壳,不会说话了...

第五章 “冷场力”是你的负资产


传说,冷场是因为在谈话间有天使路过,谈话的人感觉到了天使的存在,所以自觉地闭上了嘴巴。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身上似乎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冷场力,他们一开口,别人就无从接口,因而引发经常性的冷场。

对于这种人来讲,绝不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天使的眷顾”,更像是被魔鬼所诅咒。如何摆脱自身冷场力,在这一章将给出答案。

1.我为什么那么害怕冷场

我为什么如此害怕冷场?

为了更好地阐述人们害怕冷场的原因,现在来做一个有趣的假设:假设忽然之间,蔡康永的主持能力卡壳,将会出现怎样一种情形?

很多人都看过蔡康永主持的节目,知道他的节目很棒。他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把观众带到一个个问题中,而这些问题被他用特殊的方式巧妙串联起来后,节目仿佛就变成了演说。在每场由他主持的“演说”中,无论嘉宾还是他自己,都能参与进去,而每位参与者都是演说家。

奇怪的是,这些看起来像是演说的综艺节目,不仅没有让观众觉得枯燥无趣,反而能深深吸引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蔡康永会说话。在《康熙来了》中,他总能在恰当时机用合适的语言调起观众的兴趣,同时配合小S的搞笑天赋,让观众开怀大笑。这是他主持节目成功的诀窍所在。

现在,假设蔡康永的主持能力卡壳,不会说话了。然后呢?可以想象,他和观众之间定然会出现冷场的局面:激情演说变成陈词滥调,舌灿莲花变成词不达意。

如果是这样,那么,观众还会有兴趣继续看节目吗?不要说兴趣,这个时候,观众是否肯留下来还是个未知数。

冷场,就是这么让人难受。实际上,不仅是在舞台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冷场情形也同样会让人难受。

早晨,你跑步回来,在路边恰好遇到同一栋楼里的邻居,互打招呼后你们结伴而回。可是,因为实在不知道该和对方聊些什么,所以你们只能一路沉默。

约见客户,你和对方谈完工作后,本想聊些什么话题拉近彼此的距离,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只能尴尬地坐着。

公司举办活动,作为管理层,你需要讲几句话。可是,站在台上你却忽然卡壳了,最后只能草草结束。

类似这样的情形,你是否遇到过呢?如果遇到过,相信你能深切体会到冷场的尴尬。

无论交谈、聚会,还是议事、谈判,冷场都会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因为它会带来窘迫的局面。

在人际关系中,冷场无疑是一种“冰块”,它能破坏所有热烈的氛围。大家都知道,热烈的氛围才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可以说,冷场是人际交往的大敌人。

下面,我来举几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冷场对人际交往的危害有多大了。

其一:小A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目前就职于一家外企。虽然他的条件优秀,但因性格腼腆,不爱说话,30岁的他至今还没有女朋友。

为了他的婚事,父母可是操碎了心,没少替他张罗相亲的事。身边的朋友也不断给他介绍对象,希望他能早日解决个人问题。可是,相亲数十次,他至今仍孑然一身。

为什么会这样呢?好友找他谈心,揭示了他屡战屡败的原因。

他这样对好友说:“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每次相亲的时候我总会觉得无话可说。上次见的那个女孩子,其实我挺喜欢的,可是在咖啡厅里,我替她点了一杯咖啡后,脑子就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看得出来,她也很想打破这种冷场局面,于是试着和我聊了几句。可是,回答过她的提问之后,我又不知道说什么了,只得继续冷场。后来,她发来微信说,我这个人太无趣了。我想,这就是我相亲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二:小C大学毕业后,找了份医药代表的工作,主要做眼科和耳鼻喉科非处方药,以门诊为主。入职三个月来,小C业绩平平。

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日常工作:

早上,到门诊晨访。由于医生时间比较紧,所以只是打了招呼,感觉效果很不理想。

中午,医生休息,不好意思打扰。

下午下班之前,医生终于有时间了,于是再次去拜访。

可是,闲聊几句后,他实在不知道要聊些什么,不知道怎样才能聊到医生感兴趣的话题,于是场面冷了下来。医生开始整理一天的工作,而他只能站在一旁看着医生工作。

两个小故事,从不同的生活场景揭示了冷场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些影响可大可小,可能是相亲失败,也可能是拓展客户资源无果,还有可能是谈判破裂、演讲失利,等等。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在重要会议的谈判桌上或重要场合的讲台上,突然出现冷场,那将会是多么糟糕的一件事。

美国政治家汉弗莱非常喜欢演讲,但他的演讲却总是不大受欢迎。原因就是,他演讲的时候喜欢东拉西扯,往往讲了一大堆东西,却丝毫没有主题。

有些人演讲以幽默取胜,有些人演讲以激情博人眼球,而汉弗莱的演讲却冗长而平淡,没有什么特色——他自己也说,他演讲的时候像是一个酒精中毒的醉汉。这导致他演讲时总会出现冷场:台下的观众总是一脸茫然或交头接耳,而响应者寥寥无几。

对于任何人来说,冷场都是一种气体毒药——现场气氛会冷到冰点,人际交流会僵到极点。

如果你是冷场环境的主导者,那么抱歉:额头渗出热汗,心里极度抓狂,大脑一片空白,明明只有十几秒,却感觉像是过了半个世纪,越害怕越尴尬,越尴尬越害怕……这些“冷场综合征”都会出现在你身上。

当然了,当脑袋稍微清醒一点,你又该考虑别的事情了:一会儿大家会不会笑话我?怎么办,我的演讲实在太糟糕了!这次业务招标,看来没希望了……这些冷场带来的后果,你又得焦虑了。

如果非要找一个词来形容冷场,我们更愿意称它为“有毒的冰块”。

现在,让我带着大家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害怕冷场?

答案已经出来了,因为——冷场有毒。

2.请注意,冷场要来了

我讲过社交活动中冷场的危害,它像毒药一样会腐蚀参与者的热情,让交流者的兴趣降至冰点。如果冷场最终无法打破,那么,整个社交活动将以悲惨局面结束——演讲、谈判或者聚会,都将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冷场是社交活动的大敌,大家害怕是有理由的!

可是,害怕了又当如何呢?你和我一样,依然会去演讲、去聚会、去谈判,因为沟通交流是人类社会属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人都无法把自己独立起来,不与人交流。

所以,大家必须要在交流的基础上绕过冷场。这如同在战场上,如果能够有效地发现并避开雷区,那么,将能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胜利。

问题是,要怎样发现并绕开冷场这个雷区呢?

宋代高僧释普济曾言道:“叶落知秋,举一明三。”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到树叶飘落,就知道秋天要来了,举一反三,通过迹象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我要说的是,大家想要在社交活动中预测冷场的发生,也有很多蛛丝马迹可寻。

社交活动中,相互交流的对象是人,因此,冷场的征兆往往体现在人的细微动作上——一个人,可能因为知识、阅历或能力等原因,能够在内心波涛汹涌的时候做到面不改色——明明很讨厌某种场合或者某个人,却可以表现出很喜欢的样子。

这个人也许很会演戏、会装,但是他却一定无法控制自己的微反应。

所谓微反应,是指人的身体不受思想控制的一种本能,而这种本能最能体现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我要告诉大家,通过观察人的身体微反应,往往就能够预先知道冷场的到来,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例如,在同别人交流时,你往往会注视别人的眼睛。

眼睛是人内心世界的窗户,能够清晰、直接地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因此也会成为微反应最明显的地方:当你看到厌恶或恐惧的事情时,会本能地迅速闭上眼睛,甚至会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反过来,当你看到喜欢或高兴的事情时,瞳孔会迅速扩大,眼睛会变得炯炯有神。

这就是眼睛的微反应。古代波斯商人在出售首饰时,通常会根据顾客瞳孔的大小来要价——因为他们知道,眼睛的微反应能显露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那么,眼睛的哪些反应是冷场到来的前兆呢?

英国心理学家迈克尔·阿盖发现,人们在交谈时,平均有61%的时间在注视对方。所以,他下了这样一个结论:注视时间的长短,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喜好。过长时间盯视讲话者,含有挑衅的味道;过短时间注视对方,则暗含厌倦或怯懦的味道;当听者对讲话者表示反感的时候,他的眼睛会东张西望,或者盯着别处看。

好吧,如果发现听者的眼睛有这样的小动作时,你就要注意了,这就是冷场到来的前兆。至于如何化解冷场危机,那就要看你的下一步策略了——可以尝试着转变一下谈话内容,再次引起对方的兴趣。

嘴巴也能预示冷场的到来。生理学表明,人的脸部肌肉会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尤以眼睛和嘴部四周的肌肉最为明显,嘴巴可以做出很多小动作,所代表的含义也很丰富。

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研究,总结出了一些人们经常会用嘴巴做的小动作。比如咬嘴唇、捂嘴、噘嘴、撇嘴、抿嘴等。其实,对于嘴巴的这些小动作,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在这些动作里代表反感的小动作是撇嘴。当然,有时候噘嘴也表示反感。

总而言之,在社交场合中,当你发现大部分听者总是有撇嘴的小动作时,就应该注意了——也许接下来冷场就要到来。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听者总是哈欠连天,那么,除了没有休息好的因素之外,也有对话题不感兴趣的可能,这也预示着冷场即将到来。

同样能预示冷场到来的,还有手。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双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双手同大脑的联系也远远超过了身体其他部位。所以,在很多时候,双手不经意间做出的小动作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内心的真正情绪。

比如,在社交场合,听者紧握双手,表示拘谨和焦虑;摊开双手,表示坦率和诚实;手心向上,表示妥协和服从;手心向下,表示权威和自信。

那么,如果对方的双手一直在做些毫无意义的小动作呢?那可以表明,他对你的讲话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反感了。

最明显的表现是,对方会不停地变换手的放姿,或者把玩一些小的物件等。如果对方手腕上有手表,而其又不停地看时间,那就更清晰地表明了他的反感心理。这个时候,你是时候换一些谈资了,以免冷场的到来。

腿脚是人身体最诚实的部位,也能预示冷场的到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躯干保持不动,腿脚轻晃或抖动,这样的动作通常是人们感到不适或者不悦的一种表现。

事实上,在很多场合,这样的动作都会经常出现。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你发现对方也有这样的动作,那就极有可能表明,对方对正在进行的交流内容不感兴趣。当然,这也说明,冷场快要来了。

还有很多人体的微动作,都能预示冷场的到来。比如坐姿,当一个人坐卧不宁的时候,如果不是内心焦急的话,那就极有可能代表了对话题不感兴趣;比如站姿,当一个人有意无意想要离你远点的时候,也有可能代表了反感——如果不是反感你这个人,就是反感你的讲话内容。

还有一些微反应,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其实,你只需要多多留心一点,就能从这些人体的微小反应中提前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他们不喜欢这个话题,该采取应对策略了。

任何社交场合的沟通交流,都可以看成是一场战争——你的战略得当,进退有据,就能够赢得主动,把握先机。

即便是在与朋友的聊天中,那些轻松有趣、活泼多姿、较为吸引人的话题,也总是更能调起大家的兴趣,而采用何种话题正是我们要选择的策略。

通过人体微反应预测冷场的到来,正是你对选择正确策略前的不断修正——发现大家不喜欢你的聊天内容了,没关系,换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谈资。可能微调之后,你会发现,这才是大家真正想要听的内容。

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中阐述武功的至高境界时,常用到“料敌机先”四个字,意思是先敌人一步明了其意图,方是取胜之道。社交场亦如战场,我认为可以把交流对象看成敌手,把愉悦交流看成战斗胜利。那么,取胜的关键同样是料敌机先。

交流对象的那些微反应,正是一盏盏用以“料敌”的信号灯,早一些发现,你就能先一步避开冷场。

3.谁要为冷场负责

在社交场合中,冷场为什么总是频频发生?

演讲台上,你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理念,讲得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可台下听众却东倒西歪、眼神飘忽;同学聚餐时,同学们多年不见,谈兴正浓,你刚兴致勃勃地讲了一件事,却忽然发现没有人应和;商务谈判时,你正在高谈阔论,却发现对方在不停地看手表,似乎对此并没有什么兴趣……

这个时候,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很显然,这时候你会很心塞,也会很纠结: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为什么会出现冷场?

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合二为一,那就是到底谁需要对冷场负责?

有些人认为,社交场合是一个整体环境,所以,这个环境中所有的人和事都得对冷场负责——一个优秀或蹩脚的发言者,一群积极或懒散的听众,一个融洽或僵硬的氛围等,这些都可以消除冷场或诱发冷场。所以,他们认为,冷场的出现,不应该让某一个人买单。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在我看来,这样讲或许正确,但并不准确。

事实上,冷场出现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人,在于那个讲话的人。如果你是演说者或讲话者,那么,一旦出现冷场,你就是最大的责任人。换句话说,你造成的冷场必须由你来负责。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虽然造成冷场的因素会有很多,但身为发言者的你才是主因。出现冷场,难道不是因为你的语言乏味?出现冷场,难道不是因为你不懂得调节现场气氛?出现冷场,难道不是因为你的谈资贫瘠?

社交场也如战场,你是战场上的主帅,你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会造成冷场。所以,当出现冷场时,你需要先问一下自己——我做得够不够好呢?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酒吧,面积不大,但生意十分兴隆。在客人进门后,服务员会微笑着说:“欢迎光临,很高兴结识您!”然后递上一张别致的名片。

名片正面,是老板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背面是一个黄色的笑脸符号,旁边写着:你微笑,世界都会跟着微笑。

为什么名片上要印上这样一句话呢?一位客人很好奇,便向老板打听。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起初,酒吧老板是销售体育器材的。因为眼光独到,经营有方,只用了几年时间,他就把公司发展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企业。虽然事业有成,但他的缺陷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他最大的缺陷就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这怎么说呢?他不喜欢与人交流,极少和员工谈心,同客户沟通时也是三言两语匆匆了事。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都会紧绷着脸,员工见到他,都会像见到“瘟神”一样紧急退避。

很多客户也知道他不苟言笑,短时间内还能忍受,可是时间一长,都会私下议论:“都是在商海里打拼的人,就算处不成朋友,也不用摆出一副臭脸吧?以后不和他合作了。”

因为这些缺陷,所以,几年之后公司开始出现危机。

首先是公司外部危机。很多大客户纷纷离去,这给公司经营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为了扭转局面,他甚至举办过一场盛大的客户答谢会,可是冷场使答谢会无疾而终。

紧接着,是公司内部危机。在公司危难时刻,员工纷纷跳槽,涨工资也无济于事。员工动员大会上,那难堪的冷场成为大家的笑料。

内忧外患下,不到半年时间,他的公司就垮掉了。事业失败如此迅速,自己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这让他陷入沉思中。最终,他找到了事业失败的症结,就是不善人际交流——那两次冷场,让他在痛苦中看到了人生方向:没有冷场,人生将会更加顺利。他知道,是自己造成了人生冷场的出现。

于是,他开始尝试弥补自己身上的缺陷,试着搞好人际关系。以前,他极少与亲友聊天,现在总是尽可能多地参加亲友聚会,学着同他们交流——他尽量让自己参与的每场聚会或会议,都不会因为自己而冷场。

他开始学会微笑着同别人聊天,用适当的幽默引起别人的兴趣,用真诚的赞美获得别人的好感……渐渐地,他学会了与人交往,冷场少了起来,朋友也多了起来。

再创业时,无论是与员工相处,还是与客户交流,他都能微笑着应付自如。对每一个人微笑,这已经成为他的经营理念,也成为他的成功所在。

从事业有成,到公司垮掉,再到重新崛起,这位酒吧老板用他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少一些冷场,将会多一些成功。而人生的冷场,很显然都是每个人自己造成的。

在社交场合中,与人相处其实就像烹饪菜肴,你付出怎样的心血,就会收获怎样的味道。多一些趣闻,少一些滥调;多一些激情,少一些颓废;多一些关怀,少一些自我;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愁苦;多一些幽默,少一些生硬……如果能做到这样,你觉得自己还会遇到冷场吗?

冷场力是社交者的负资产,谁也不愿意让冷场成为人生重负。而要想消除冷场,关键还是得看自己:找准交流频道,说该说的话,做正确的事。

你要明白,一旦进入到社交场中,自己就是主控者——你和别人交流的目的,不是搞定某个人、拿下某个订单,而是通过自我掌控让别人爱上这个环境。

如此,冷场还会出现吗?

4.幽默,让谈话远离冷场

在所有类型的影片中,喜剧片无疑是受众最广的,即便对喜剧片没有特别喜好的人,通常也不会反感去看喜剧电影。毕竟,能逗人开怀的事物也确实很难令人觉得反感。

同样,在种种不同类型的人中,一个具有幽默特质的人通常也不会令人感到不喜。毕竟,能让你开怀的人又怎会令人讨厌呢?

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能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去观察世界,能轻松自如地应付那些在许多人看起来是痛苦、烦恼的事情——他能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起来,让生硬的场合变得生动起来,让灰暗的心情变得明朗起来……

总之一句话:幽默能让社交变得趣味盎然。

关于幽默,让·保罗·里希特说得好:“幽默是卑下与崇高之间对比的结果。幽默不仅代表了艺术,而且代表了美学和生活中的哲理。”幽默是一门艺术,它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可以透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示生活中讹谬与不通情理的地方。

幽默和搞笑不同,好笑的事情不见得就是幽默,幽默虽然也很好笑,但却比搞笑更有深度——当然,幽默产生的效果也远远高于搞笑。如果能够恰到好处地使用幽默,那么,社交场合中的冷场现象将会很容易消弭于无形之中。

演讲遭遇冷场时,来上一两句幽默的笑谈,尴尬的局面立即会被打破;会议遭遇冷场时,幽默的谈吐会让客户因为你的风趣而对你大加赞赏;谈恋爱时,异性可能会因为你的诙谐幽默而对你青睐有加,冷场自然不会出现……

幽默不仅是一种智慧,还是一种风度,尤其对于那些时常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外交人员或者商业谈判高手,幽默更是一堂重要的必修课。毕竟,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何时会陷入一些尴尬到手足无措的境况,而幽默恰恰便是最好的救场方式。

在美国,想要当总统就得会宣传自己:你必须得到民众的好感,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才可能战胜竞争者,登上总统宝座。大概也正因如此,所以,美国历任总统都极具幽默感。

当时,美国总统小布什到伊拉克访问,在出席一次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小布什正在台上讲着话,一名伊拉克记者突然脱下皮鞋,愤怒地朝着小布什丢了过去。

要知道,当时台下可是聚集了各国的媒体记者,这种情况一旦处理不好,小布什必然会成为各国媒体的笑料。

在短暂的惊愕之后,小布什迅速稳定了情绪,低下头平静地看了看那只皮鞋,然后不失幽默地对记者们说道:“现在我能向大家报告的是,这鞋子是10码的。”

这轻描淡写又极具幽默色彩的回答,体现了小布什作为一国总统的风度,也将一场尴尬的风波悄然化解,确实令人佩服。

美国历史上,林肯同样是一个有名的幽默大师。他在参加总统竞选的过程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那是一个夜晚,完成了一天工作的林肯正打算休息,这时突然听到了门铃声。林肯打开门,看到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

这位深夜来访的不速之客,开门见山地对林肯说道:“您知道,本市的税务局局长不支持您,但没关系,昨天他已经去世了。只要您能承诺让我来顶替那个死去的家伙的位置,那么我可以保证,我会把选票投给您。”

这事看起来简单,但对于正在准备竞选的林肯来说,却是个大麻烦:作为总统竞选人,除了那些繁重的行政工作之外,他还必须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这个时候,任何一点负面消息传出去,都可能会对他造成巨大的影响。

这位来访者所提出的要求,显然是非常无礼的。如果答应了他,那么这就成了贿选,这样就会上升为一个法律问题。但如果义正词严地拒绝他,让对方下不来台,那相当于给自己找了个敌人。怎么办呢?

机智的林肯朝那人笑笑,点点头说道:“当然没有问题,只要殡仪馆同意,您随时都可以去。”

说完之后,林肯就上楼睡觉去了。而那位无礼的来访者,目瞪口呆了半天后,只能哭笑不得地离开了。

被拒绝的感觉可真不怎么好,有时候,即便你明白道理在对方那边,面对生硬的拒绝,也难免会生出怨气,使双方的交谈陷入冷场。

可如果拒绝“染上”幽默的色彩,那显然会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一方面,这种拒绝的方式照顾了你的脸面;另一方面,这种幽默在反复咀嚼时,也真是令人忍俊不禁,你的苦闷情绪也能因此而得到些许的安慰。

可见,幽默就像“升温剂”一般,能够让双方的交流远离冷场,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有一位作家和他的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几乎没有吵过架,因此令众多朋友感到羡慕。当问及这位作家朋友夫妻的相处之道时,他给出了两个字——幽默。然后,他讲述了一件发生在他和妻子之间的事情:

有一段时间,为了创作一部小说,作家全身心地投入了查资料和创作的世界。虽然他每天都待在家里,但不是忙着看书,就是忙着写文章,一整天下来,和妻子说的话不超过十句。

日子久了之后,他妻子就不高兴了,看着他问:“你说,是你手里的书好看,还是我好看?”

一听这语气,作家就知道妻子不高兴了,于是嬉皮笑脸地回答说:“都好看,都好看。”

妻子瞥了他一眼,抱怨道:“可我却觉得,你对书比对我好太多了,你不觉得吗?”

作家笑道:“为什么这么说啊?”

妻子回答:“你看看这书,每天都被你捧在手里,我还不如变成一本书算了。”

作家皱了皱眉,故作苦恼地说道:“别啊,你还是不要变成书了。毕竟,不管多好看的书,我看完了就得换本新的看——你,我可不会换。”

妻子“扑哧”地笑了出来,说道:“得了,我还是变成本字典好了。”

听到这话,夫妻俩看了看对方,都哈哈大笑起来,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就这样平息了。

很多争吵最初其实都不是太大的矛盾,往往是话赶话造成的结果。不管是这位作家,还是他可爱的妻子,显然都非常聪明——懂得用幽默来化解彼此心中的不快。

试想一下,如果这位作家的妻子一开始就以一种指责的态度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或者说,在听到妻子的抱怨之后,这位作家不耐烦地斥责妻子不理解他的工作。那么,最后结果会如何呢?恐怕一场争吵是避免不了的了。

语言这东西啊,会暖人,也会伤人。

和幽默的人聊天是一种享受。无数会说话的大师,也都一再地向人们强调过幽默的重要性。

但是,很多人对幽默的理解都存在一些偏差,以为会说一些俏皮话、会讲几个段子,那就叫幽默。于是,很多试图掌握说话之道、培养幽默细胞的人,将诸如《笑话大全》一类的书籍奉为《圣经》,并在嘴上挂满了不明所以的网络流行语。

确实,笑话能让人发笑,某些俏皮的网络流行语也能让人忍俊不禁,但这些素材距离幽默其实是非常遥远的——它们就好像是放置在厨房里的配料一样,可以当作幽默这道菜的配料来添加,但想要真正将这道菜做好,仅仅拥有配料是远远不够的。

看看世界级幽默大师卓别林,无须说话就能让你发笑;再看看著名喜剧演员金凯瑞,何曾在嘴上挂过俏皮的网络流行语?

真正的幽默,是一种以高雅为依托的智慧,讲究场合、注重对象。它不是简简单单的笑话,也不是有着完整结构和曲折情节的小说、故事,而是一种仅仅在三言两语中就能体现的睿智,需要你用心去琢磨、用知识去支撑、用内涵去做它的主心骨。

幽默的谈吐是聪明才智的标志,它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语言驾驭能力。你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学会灵活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才能在社交场合中得心应“口”,以丰富生动的语言赢得听众的喜爱。

如果你还在为经常出现的冷场而苦恼,那么,不妨学会用幽默对抗冷场。当你深入其中时就会发现,既有幽默,何惧冷场。

需要注意的是,幽默也需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性格、经历、学识、思维都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人的笑点也都不尽相同。比如,你的谈话对象如果是个文化界的老学究,你用时髦的网络流行语来调节气氛,只会让对方一头雾水;你的谈话对象如果是个时尚小青年,你用“文艺梗”来彰显幽默,无异于对牛弹琴。

因此,面对什么样的人,就要懂得运用什么样的幽默方式——只有你懂,他也懂,才能将幽默的效用发挥到位。

虽然说了幽默的许多好处,但幽默的功能也并非用得越多,效果就越好。再好吃的菜,也要懂得适可而止——意犹未尽,才能让人产生期待,流连忘返。

幽默是交谈的点缀,既能锦上添花,也可雪中送炭。但无论何时,你都应该记住,幽默不是交谈的目的,而是沟通的手段。

能使人不停发笑的是成功的小丑,而非优秀的伙伴——切莫本末倒置,让交谈反而成了一场作秀。

5.几种应对冷场的小方法

尽管大家很不情愿,但冷场现象还是会时有发生。

这不难理解:面对陌生的环境以及陌生的沟通对象,谁又能在第一时间顺利地了解他们的喜好呢?

所以,在交流过程中,如果你看到以下情形,请不要着急:眼神飘忽,时不时望向窗外的景色,或看路过的美女、帅哥;或不断重复做些小动作,如扳手指、敲桌子等。还有些听你说话的人,如果条件允许,会去看电视、玩手机,只用“嗯啊”

“对”等词来应付。

如果是这样,那么毫无疑问,冷场出现了。每个人都不愿意说话时遭遇冷场——突如其来的冷场,除了会让你感到不受重视外,还会让谈判破裂,人际关系僵化。

我在前面说过,冷场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于说话的人,也就是你自己。所以,当冷场真的出现时,也应该由你去想办法来解决。

可应该怎样解决冷场问题呢?在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小窍门:

一、制造悬念,吸引对方注意

很多时候,别人对你的讲话不感兴趣,可能真的是因为讲话内容太过于平淡。这个时候,不妨抛下一个饵,用悬念钓起他人的兴趣。

有次,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演讲时,由于演讲很枯燥,所以大家都昏昏欲睡,几乎没有认真听讲的人。冷场了,普列汉诺夫是怎么应对的呢?

这时,只见普列汉诺夫双手交叉在胸前,围着会场走了一圈。听众很好奇,于是便抬头望向普列汉诺夫,不知他在做什么。

普列汉诺夫说:“要是我们也想用这种武器和你们斗争的话,我们来时就会……”普列汉诺夫停了下来,听众以为是带些刀斧、枪支炮弹,然而普列汉诺夫却说:“我们来时就会带些冷若冰霜的美女。”

这话一出,听众哄然大笑,睡意也没了。普列汉诺夫见冷场已经解决了,于是再把话题转到演讲正题上。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用大家的好奇心赶走冷场,无疑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是,在制造悬念引起大家兴趣的时候,你一定要找到合适的突破口。

试想一下,如果普列汉诺夫双手交叉在胸前,围着会场走了一圈,最后却没有那个精彩的转折,结果又会怎样呢?很显然,那会让听众十分失望,冷场将会继续。

二、欲擒故纵,让对方自己走进来

如果正当冷场时,你可以假装随意地问对方:“你是哪里人呢?”这是诱饵。

对方回答:“河北人。”对方已经上钩。

你再问:“河北人,我有个朋友也是河北人,为什么你们的差别很大呢?”对方肯定会问:“我们之间有什么差别?”你说:“我朋友很喜欢听我讲话,为什么跟你沟通却有些困难呢?”

敞开大门,通过一系列迂回的方法,让对方一步步走到话题中来,也是赶走冷场的绝妙方法。但要注意的是,千万别让对方把自己带走了。

比如,你说:“我朋友很喜欢听我讲话,为什么跟你沟通却有些困难呢?”对方说:“可能我喜欢的风格和你朋友不同吧?”再问下去,他会告诉你,不同在哪里。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被对方带走了。记得,欲擒故纵,一定要让对方走进自己的聊天场中——你在讲,他在听,这个关系不能颠倒。

三、适度沉默,引起对方的注意

当你发现对方不再听你谈话时,你可以适度沉默一下,而对方就会感到非常奇怪——你看着对方,不说话,对方会感到很有压力,于是会问:“你怎么不讲了呢?”

你说:“没什么。”然后再沉默。

这时对方肯定不会相信你说的话,他会再问:“有事可以跟我说下,说不定我可以帮你呢!”

然后,你再说出你想问的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古人对山水最高境界的描述。在与他人的沟通过程中,也应该提高境界,比如话不在多,沉默是金。适当的沉默,不仅能给他人留下反问的时间,也能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

在演讲中,这个方法同样有效。在学校时,很多人应该都经历过类似这样的情形:课堂上,你正走神呢,老师忽然不再喋喋不休,你便会从神游中惊醒过来。

当别人习惯了你的讲话环境,不妨适度地沉默一下,让不适带着大家走出冷场。

四、重要信息,着重处理

在社交场合里,你可以用疑问的方式,复述对方话语中的关键词。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雄辩呢?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找准关键词。

信息泛滥,搜索为王,我们都亟须寻找重要信息,而重要信息就是靠关键词联系起来的。当被问者滔滔不绝地说话时,如果你不能抓住他话里的关键词,那么,你无论如何都不能做到雄辩。

比如,客户在介绍自家孩子:“我家那孩子真聪明,九九乘法口诀,用短短三分钟就记下来了。”

这时,你就要抓住客户说的关键词:“孩子聪明九九乘法口诀三分钟”。抓住这些关键词,就可以用疑问方式进行复述,如“孩子这么小就能背九九乘法口诀了?只用了三分钟?”

这时,客户就会觉着你是认真听他讲了,因而会更加热情地进一步解释:“是的,我当初背熟九九乘法口诀好像用了至少半天的时间。”

五、攀亲结故,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通常情况下,在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如果仔细进行一番调查,总能够找出一些或明或隐、或近或远的亲友关系。

这样,你在与对方见面前如果能花些工夫,与对方拉上某种关系,就能够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使对方感到亲切。这样,冷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三国时期,吴国的鲁肃就是一位攀亲认友的能手。他与诸葛亮第一次见面时,就这样说:“我是你哥哥诸葛瑾的好朋友。”他这一句话,一下子就拉近了自己与诸葛亮的心理距离,最终促使了孙权与刘备两人的联盟。

那些精明的社交达人,大都很善于利用这种方式。美国的里根总统在访华时也曾经用过这种方式,并且起到了极好的社交效果。

当时,里根受邀访问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间偌大的教室内,里根看着台下一百多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他是这样开场的:“其实,我和复旦大学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由此看来,我和各位自然也算得上是朋友了!”

里根话音刚一落地,全场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短短的几句话,不仅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种种隔阂,还增进了彼此间的友好关系。

所以,在日常交际中,你可以好好利用这种“攀亲认友”的方式,有意识地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以使彼此间的交流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六、多备话题,丰富你的谈资库

很显然,在任何社交场合中,丰富的谈资都是无可争议的制胜诀窍。有时候,多准备几个话题,在冷场时就可以随机切换,转到对方感兴趣的频道。

可以在冷场时“救急”的常见话题有:对方的兴趣、爱好、专业、成就等;对方的家人、朋友、亲人等,要是有双方都熟悉的人就更好了;谈论本地的一些风情、特产之类的;再谈与对方有关的事情,如对方的健康等。总之,话题应该是双方共同关心的。

在社交场合中,要注意查看对方对话题的反应,当对方不快或者窘迫时,那就要及时更换话题。比如,某人做生意被朋友骗了,那就千万不要谈论“好朋友”这个话题。

其实,解决冷场出现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用幽默打造氛围,以激情引起共鸣等。

还是那句话,虽然谁都不想遇到冷场,但当冷场突然到来时,也不要心存畏惧。事实上,从来没有无法化解的冷场,只要善于运用各种技巧,同时还懂得关心人、热情洋溢,那么,冷场将会从冬走向春。

小说《会说话就是情商高》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