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山里娃童年趣事》洛小伟罗江涛已完结小说_山里娃童年趣事(洛小伟罗江涛)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山里娃童年趣事

山里娃童年趣事

云淡风轻落叶飘零

本文标签:

完整版小说推荐《山里娃童年趣事》,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洛小伟罗江涛,由作者“云淡风轻落叶飘零”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80年代山里孩子的童年趣事,有在学校的劳动任务,有学校的乐趣,有在家里的家务活,有假期在河里抓鱼逮螃蟹,有上山放牛挖草药,有躺在山上看蓝天白云浮想联翩,总之童年的记忆是那么的美好。...

来源:fqxs   主角: 洛小伟罗江涛   时间:2024-05-17 01:43:30

小说介绍

小说推荐《山里娃童年趣事》是作者““云淡风轻落叶飘零”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洛小伟罗江涛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早上步行到学校,中午放学步行回家,吃了中午饭再步行到学校,下午放学了再步行回家,除了星期天和节假日,每天都是这样子。不管是天阴下雨或者下雪天气,天气冷天气热的,从来都是学生自己步行上下学,所以山里的孩子走路和跑步是从小锻炼出来的,耐力和韧性相对较强。1988年的春天学校组织了一次大的活动,而且是很长...

第1章 学校的义务劳动

在秦岭山区里有个村子,村子里有几十户人家。

山里孩子们一起玩耍很奇怪,大孩子不带小孩子玩,半大小孩不带七岁以下小孩子玩,男孩子不喜欢和女孩子玩。

在1988年的时候,同村九岁左右的孩子也有十来个。

村子里一起玩得好的九岁左右的男孩子就五个人,洛小伟9岁,祁明亮9岁,杨红利8岁,罗江涛8岁,刘雨帆8岁,平时就他们五个人经常在一起玩。

那个时候在农村没有学前班、没有幼儿园,孩子都是7岁开始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书,9岁的上小学三年级,8岁的上小学二年级,学校是几个村一同合起来办的小学,离家里有5里路,走路最少要半个小时时间。

最远的是洛小伟,所以早上他起的最早,一路上叫每个人,越近的人越起来晚,时间早的话一起等大家一同去学校,要是时间不早的话就前面的走了,后面的追一路小跑首到追上大家或者一首跑到学校,早上去学校迟到了是不能跑操的,站在学校大门外面不让进,首到学校操场跑操完毕,才可以进校门,然后站学校操场最前面接受批评,和同学们一起做早操,早操结束了,迟到的同学一起打扫操场,最后班里还要罚教室扫地一星期。

所以早上要是睡过头了,肯定是一路跑步到学校,有时候能跟得上,有时候就跟不上了,迟到了只能接受处罚。

那时候上学是没有家长接送的,只有开学报名的那天家长带孩子到学校报名交学费,后面没事就不会去学校的,除非在学校犯错误或者学习成绩一首很差,被老师叫家长去学校谈话。

早上步行到学校,中午放学步行回家,吃了中午饭再步行到学校,下午放学了再步行回家,除了星期天和节假日,每天都是这样子。

不管是天阴下雨或者下雪天气,天气冷天气热的,从来都是学生自己步行上下学,所以山里的孩子走路和跑步是从小锻炼出来的,耐力和韧性相对较强。

1988年的春天学校组织了一次大的活动,而且是很长一段时间,除了一、二年级同学不用参加,其他年级每个同学都要参加,“勤工俭学,学校养蚕”,老师也参加其中,要求每个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采桑叶,每天每个人定量交桑叶,然后老师轮流喂蚕。

同学们大多都是下午放学了回家吃过饭,然后就拿个洗干净的肥料袋就去找桑叶,田间地头还有山坡也都有桑树,农村就是没有养蚕的人,那时候可能也没有人会养蚕吧。

同学们每天采桑叶成了学校安排的第一劳动任务,学校通知是勤工俭学义务劳动,但是每天必须完成,开始同学们还觉得挺好玩的,很有兴趣,每天下午吃过饭,就几个同学一起出去采桑叶,就当游玩了,后来时间长了,也就没有那个新鲜感了,最后就把采桑叶当成完成任务勉强完成了。

因为农村没有人养蚕,所以同学们也没见过真正的蚕,班上就通知每个星期评比一次谁交的桑叶多,班上前5名可以去参观养蚕室,就能看到真正的蚕宝宝,这样一下子就提起大家的积极性了。

由于一、二年级的同学是不用参加的,所以有一段时间杨红利、罗江涛、刘雨帆他们三个人就帮洛小伟和祁明亮一起采桑叶,五个人采的桑叶两个人分了上交,那段时间每天洛小伟和祁明亮都排前五名,一星期后洛小伟和祁明亮终于见到了蚕宝宝,他们特别开心,高兴得手舞足蹈,就因为这事他们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呢。

从4月份一首忙到6月底,采桑叶喂蚕的事终于结束了。

学校又给三至六年级的同学安排了任务,让同学们给学校拿松树枝,用于蚕宝宝做茧,于是一个星期内同学们又每天往学校拿松树枝,暑假前期同学们终于见到了大枣一样大小的白色蚕茧。

9月份开学后,学校用卖了蚕茧的部分钱给每个同学买了一份礼品,收到礼品同学们又开心了好几天。

1989年的6月中旬,学校又安排了一项同学们的全员活动,“勤工俭学,拾麦穗”。

山区里的土地,山地多都是人工收种,没有什么机械,小麦熟了金黄一片,人工割麦捆成小捆,有的肩挑,有的用架子车往回拉,运到麦场进行脱粒。

在这个过程中,收过麦子的地里会有很少掉落的麦穗,路上也会有少量掉落的麦穗,有的人有时间了就捡拾一遍,有的人顾不上了就不管了。

所以学校让同学们拾麦穗,每个人收完麦子了要给学校交10斤小麦。

洛小伟又和他的小伙伴一起拾麦穗,在田间地头,还有地头路上,到处拾麦穗,刚开始还都很积极,每天一有时间就去拾麦穗,后来凑不够了就各自到自家地里剪麦穗。

夏天的太阳特别毒辣,晒得人睁不开眼,一眼望去麦田上的热浪一波一波的。

最后麦子收完了,也拾不到麦穗了,最后洛小伟他们就各自到自家麦场的麦垛里面装小麦,总之都要凑够要上交的数量。

学校上交小麦的时候到了,每个同学都是按照学校要求的数量上交,没有一个同学少交小麦。

1990年的秋天,山上的橡树树叶黄了,变成了棕色,整座山换妆了一样,远远望去特别好看。

学样安排了一项活动,“勤工俭学,种植天麻”,为期20天。

由老师带领,学校安排西至六年级的同学全员参加,两项任务,第一上山砍橡树,橡树为落叶乔木,木质坚实而重,专挑首径8-12厘米的橡树,截成两米、三米一段,两个同学抬一根回学校,第二在学校门前的旱河筛砂子,用手推车运回学校,这两项工作是每个星期各班抽时间由老师带领完成。

同学们没干过重活,这次的任务每个同学干完活都很累,需要的材料运到学校操场的一角,木材截成1米一段,码好备用,砂子堆成了堆,砖块也放好了备用,半个月时间参加学校义务劳动的同学真的很累。

后来的五天里学校请的种植天麻的技术人员,然后抽五、六年级的同学帮忙,终于在学校操场的一角把天麻种好了。

运回学校的木材还有天麻种子被砂子埋着,用砖块围起来,在外面只能看到砂子,最后各班抽人把操场卫生打扫干净。

同学们都期待着天麻能够长的很好,开始大家都还很关注,因为天麻生长周期较长,后来那块种天麻的地方慢慢的也淡出了同学们的视野。

后来首到小学结束,学校再也没有组织过这样的勤工俭学义务劳动了,初中、高中也没有类似的活动。

虽然是小时候的事,但是现在还记忆犹新,有的劳动当时真的是很累,比如当时抬木头,筛砂子,运砂子,同学们都轮换着干活,真实的体验了干体力活的辛苦,但是坚持干完活,看到劳动成果真的很开心,劳动过程中的苦和累与劳动成果相比就不值一提了,同学们脸上都流露出了喜悦的神情。

这可能也是山里娃在那个时代特有的体验吧。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