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小说> 其他小说> 血缘

>

血缘

赵婶著

本文标签:

来源:掌读   主角: 赵婶刘大妈   更新: 2022-03-29 06:09:11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赵婶刘大妈《血缘》讲的是小说以建工和巧生的爱情为线索,讲述了这个家族中发生的故事,反映了从5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走工业化道路中艰难而曲折的经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赵继勤从胶州湾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来到淄博河东煤矿,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煤矿工人次年,井下发生透水事故,他幸免于难,收养了遇难的一名同乡的遗孤,取名建华次年儿子建工出生继勤二十年没有回过家乡,期间他的一个妹妹、两个兄弟以及堂兄继礼一家为生活所迫先后上了东北儿子建工从小就想往老家,盼望老家来人七十年代末的一天,堂兄突然带着一个女孩来到这家女孩住了下了三年期间,建工从来没有跟她说过一句话直到有生以来第一次回到老家,他这才知道,原来她竟然是自己的堂姐……

第1章

精彩节选


一列燃煤蒸汽火车穿行在夜色笼罩下的茫茫的齐鲁大地上。“咣当——咣当……”车轮发出均匀而有节奏的声响。漆黑的车窗玻璃反照出乘客的各种睡姿。巧生毫无困意地凝望着黑咕隆咚的窗外。她身材细瘦,穿一件半旧的方格褂子,扎着一对利落的绞花短辫,瓜子脸,薄嘴唇,下巴微微凸起。许久,她把头转向对面的父亲说:“咱那年上东北去,也是路过这里吗?”

“嗯,那年你才五岁,这么高。”继礼满脸粗糙的皱纹微微绽开,用手比划着说,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烟布袋,卷起烟来。他腰板挺直,身穿青色中山服,长方脸,阔嘴唇,面相敦厚。

“回来那年,我就记事了,好像在火车上呆了老长时间。”

继礼擦着火柴,点起卷烟,吸了两口,青烟顿时蔓延开来。

未来崭新的生活在想象和现实之间的边缘上悬浮着,摇摆不定。她既兴奋,但又不敢奢望。她猛然抬起眼睛,几乎是恳求地盯着父亲说:“要是到大叔家留不下,就还是去东北吧?我一个人去就行。”出门之前,她听母亲跟父亲说:“去看看吧,到博山去留不下的话,你们想顺便去东北也行。”

继礼在迷蒙的青烟中沉思片刻,说:“看情况吧。”

她蹙起眉心,又把眼光投向黑洞般的窗外。

父女俩在淄博车站下车,改乘公交车。冬末初升的太阳透过铅云,像一个圆圆的白玉盘。道路两边,开阔的麦田里还残留着些尚未完全融化的积雪,东边一道光秃秃的山丘连绵不断,向后缓缓移动。巧生指着山间一座黑色锥形山问:“那山怎么还是黑乎乎的?”

“那是从煤井下挖出来的渣石堆成的。”

“噢……”

“听说这里有很多煤井。据说,最早先是德国人到山东来开煤井,后来,有两个德国传教士被中国人给杀了,德国鬼子就派来军舰和部队,强迫清政府定立条约,修建胶济铁路,沿线两边三十里以内所有的煤炭全都由他们开采。再后来,日本人又来,把德国赶跑了,这些煤矿又都成了日本人的了。”

“好事还都成了他们的了。”

一个小时以后。路边低矮的平房越来越密集,其中还有工厂的大门、院墙和里面露出的厂房房顶。河对面不远的高处现出一座高大的矸石山,山腰上有一片深浅不一的红褐色,青烟袅袅升腾。一辆矿车在缓缓向山顶移动着。山下河道边是一片乌压压的厂房。

客车驶进人来人往的城里,又钻过一个铁路大桥,向东拐进了博山车站。候车厅是一座像是由积木搭成的土黄色德式建筑。

父女俩向东出了城,绕过北面不远处的那座矸石山,走下一道长长的水泥台阶,来到了河东二立井矿区。经由从食堂里走出来的一个工人的指点,找到了通风连队,但会议室里一个人也没有。这时过来一个瘦高个的人,脚蹬黑色高筒胶鞋,头戴矿灯安全帽。继礼向他打听赵继勤,说是从胶南来的。那人走进会议室隔壁的办公室给井下打了个电话。

继勤接到电话,立刻上井径直来到连队。见门前站着两个农村模样的陌生人。他上前疑惑地打量着继礼问:“你是……”

“我找赵继勤,跟他是一家子。”他说。只见来人满脸煤灰,头戴矿灯安全帽,个头瘦小,短方脸,浓眉大眼,宽鼻翼。

“我就是,你是……”

“你……你不就是大兄弟吗?我是继礼呀!哎呀,都认不出来你啦!哈哈……”

“哎呀,原来是你呀,我当是谁呢!你不说我还真是不敢认了!”

“可不是嘛,整整二十年没见啦!老啦,哈哈……”

“二十年没见啦,真没想到来人是你!”

“孩子都这么大啦,你回去那年还没有她呢!这是家里二嫚,叫巧生——快叫大叔嘛!”

看着这位大叔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和一副和善的笑容,她感动地感动叫了一声,就羞红着脸把头扭到了一边。

煤矿家属宿舍区在二立井以东和一立井以南,被梁村一分为二。村东区卧伏在一个山坡上,依势由高到低。灰砖红瓦的平房栉次邻比,一律绿色门窗,各家各户的格局也像那时大统一的计划经济一样整齐划一。宿舍区与匍匐在它脚下的村民们的那些拥挤不堪的土坯草房相互对峙,俨然摆出一副“工人老大哥”的尊容。

继勤家所在的那趟平房的后面就是梁村,仅一道之隔。这天赵婶在家休息,她刚从粮店买回口粮,在石磨前用簸箕盛着黄豆拣沙粒。南边隔壁的刘大妈倚着门框在衲鞋底,一边跟赵婶拉呱。她说前几年她家口粮不够吃的,三女儿夜里饿醒了,躺在床上偷偷地哭。赵婶说,现在虽说粮食够吃的了,可孩子们都不愿吃粗粮,就兑换出些粮票,贴进去买高价细粮或大米。正说着,刘大妈望着院子北头说:“他赵婶呀,好像你家来亲戚了。”赵婶扭头看去,见继勤后面跟着两个陌生人。她心里感到纳闷。继勤上前笑着做了介绍,刘大妈让赵婶赶紧进屋伺候客人。

继勤把客人请进里屋,从抽屉里拿出金鱼牌香烟,继礼赶忙掏出他的烟布袋,继勤硬是把一棵香烟递给他,彼此又相让着点上,拉起了家长。巧生靠坐在门边的木床上。这间不大的屋里光线明亮,简洁朴实。迎门一张长方桌,两边各一把椅子,她对面的朝向前院的窗户下有一台缝纫机。桌子上方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华国锋主席画像,画像下面并排挂着四个玻璃框的奖状,上面写的都是大叔的姓名。

赵婶用一个圆搪瓷茶盘把茶水茶杯端进来,跟继礼寒暄了几句,继勤让她去做点饭。她答应着,出来时顺便把花布门帘放了下来。她先去后院坐上锅,又回到厨房拿起几棵芹菜,在里屋门口一边的炉灶跟前择着,一边好奇地听里面说话。那年结婚后跟继勤一起回胶南,她已经不记得见过这位二伯家的 “大哥”了。两人谈论起本家族的什么人,时而为某人的去世而伤感,而是为某人的境遇而感叹,当提到当年一起劳动一起下河摸鱼的趣事时,两人又发出孩子般天真的朗笑。后来,赵婶又手里拿着一头蒜回来继续听,终于听到这位大哥说起这次找来的用意。当继勤一口答应帮这个女孩找工作并让她住下来的时候,她的脸陡然阴沉下来,摘好的菜也不做了。她拿了五个鸡蛋来到后院,下了够三个人吃的面条,又往锅里嗑鸡蛋。第四个刚要嗑,手又缩了回来,回厨房把手里那两个鸡蛋放回了原处。

放学的学生陆续走出校门。住在梁东宿舍片区的学生向北,绕过校院院墙经过村里回家。建工跟王国强出来向南拐,上去一个土崖头,再向东来到堤坝上。前面山峦横亘,起伏绵延。由于僻静和绕远,上学放学的学生很少走这条路。

国强是班上唯一一个农村户口的学生。小学二年级时,他跟着到矿上来干临时工的母亲,离开远在五六十里以外的农村的家,住到父亲这边来,插到建工所在的班里。他没怎么长个,一直在班上最矮,一头稀疏、枯黄的头发,同学都说他是在老家“跌倭”了。小学那会儿都是集合起来排着队上学,他两手高举着毛主席画像木牌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村里那些调皮的孩子老远就咧着嘴巴指指点点地朝他发笑。如果不是因为处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感情,他们早就唆使身边那只伸着长舌头的大黑狗朝他扑过去了。

走过堤坝再向北拐,山脚处的崖头下面是一片开阔的麦田,麦田尽头是宿舍区平房和村民拥挤的草房,脚下这条小路穿过小石桥,在麦田和一条干涸的小河之间继续向前延伸,把梁庄和家属宿舍一分为二。

贴近麦田和小路的那排平房最头上那一户就是国强的住家。每次看到他家的屋山头,建工心里就会笼罩上一阵神秘的恐惧。那套房子里原来那个姓朱的人在一个夜里悬梁自尽后,就一直没人再敢进去住,因为宿舍里的人传说里面有鬼。国强一家是前年才从梁村西边的单身宿舍搬来的。那年冬天特别的冷,建工清早背上书包上学出门上学,看到隔着一条小路的那个院子里站满了神情惶恐的大人,给水处的跟前还停着一辆白色救护车。他们全都是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还不时朝南头张望着什么。他凑上前去,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北面苹果园后面的单身宿舍有个中年工人,老婆孩子都住在农村老家,跟姓朱的那个人的老婆是老乡,平时经常到这家来玩。头一天夜里,姓朱的男人下班回来叫不开门。大概是猜到里面发生了什么,就把门窗玻璃打碎,伸进胳膊拉开插销一步闯了进去,果然撞见他老婆和那个老乡正在里屋慌慌张张提裤子。他扑上前就去撕打那个男人。他老婆竟然下手帮着那个老乡打他抓他。打完后就跟那个老乡一起逃之夭夭了。他的两个孩子在后院的小屋里吓得直哭。那个姓朱的又气又腌臜,到后院找了一条绳子,又把后门关好,回到里屋踩着一个杌子上了吊。不一会儿,人们几乎同时闪出一条窄道,建工亲眼看到一副担架被四五个人抬出来,匆匆抬到救护车上被拉走了。担架上那个人被一床脏兮兮的花被子盖得严严实实。不久,宿舍里传说那一对流氓破鞋已经抓到了。大概又过了半年,有一天,一阵“咚咚咚”的滞重的跑声突然打破了宿舍里的寂静,有孩子在喊:“游街的来啦!已经开到家属大队的大院门前啦!还有那一对流氓和破鞋呢!”建工和哥哥建华也跑到村西去看热闹。车队被围得水泄不通,路边的树上、人家的院墙和房顶上都有人。一辆辆军绿色大卡车上缓慢行驶,脖子上挂着牌子的犯人被五花大绑,持枪的武警个个威风凛凛,宣传车上的扩音喇叭震耳欲聋,男女广播员高亢而神经质的声音响彻云天。车下无数人把刀子般的眼光直刺向那一对站在一起的流氓和破鞋,有人痛骂着,用手指认着,有的孩子朝他们投掷土块和石子……

国强进了自己的家门,建工横过小路来到第二个院子里,推开自家的门,只见里屋香烟缭绕,一个陌生的农村中年人坐在父亲对面。父亲露出那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微笑着说:“这是你大伯——这是老二。”

继礼立刻起身,堆起满脸粗糙的皱纹憨笑着,用一口亲切而浓重的老家口音跟他打招呼,他应声笑了笑,朝后院走去。父亲那灿烂的笑脸并没怎么感化他,甚至他还看到那笑里藏着的虚伪。巧生在后院的小屋里听见有人开门进来和父亲的说话声,得知是二兄弟回来了,赶忙起身朝外走去。建工猛然见一个身材细长、穿着短而瘦的半旧衣服的女孩闪了进来。两人在狭窄的厨房里几乎是擦肩而过。建工注意到她低着头,紧闭着薄薄的嘴唇,精巧的下巴微微翘起,在她疾步走过时,留下一股淡淡的乡下人身上所特有的味道。她开门出去了。或许是由于青春期这个特定年龄的缘故吧,他为自己家里突然降临一位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孩而心里产生了一丝莫名的庆幸感。多年以后,巧生回想起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个头略高,瘦瘦的,身着深蓝色中山服,方脸浓眉,眼睛黝黑而有些沉郁。

建工向正在往炉子里添煤的母亲低声问,来人是谁。母亲极力压抑住内心的火气不耐烦地说:“谁知道是谁!整天七大姑八大姨的,八竿子拨拉不着……堵不完的老鼠窟窿!”

他心里一阵阴郁,走进小屋把书包放到床上,就出去了。

他从小就喜欢老家来人。老家人那一口浓重的乡音,总是让他感到温情而愉悦,他还喜欢闻老家人身上那股子烟熏土腥的气味。只要老家来人,他每天都盼着快快放学,一回到家来他就粘上他们,像一条活蹦乱跳的小狗一样转来转去的。只有那时,父亲才对自己绽露出笑脸和那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当然,这在他看来,那只不过是给在场的人看罢了。但不管怎样,他总算可以暂时摆脱平时这家里让他感到阴郁、压抑和死气沉沉的气氛了。

不过,今天老家来人,他连听说过都没有。是自己家的什么亲戚,还是爷爷的什么朋友呢?天擦黑时,他回到家来,一推门,门被什么东西挡住了。随即门被打开一道缝,露出她那张圆脸和一对小刷子似的辫子。外间那张木床横躺在地上,父亲自制的那套木工用具全拿了出来。原来父亲在给木床加宽呢。那个女孩在一边帮忙。

“来得正好,干活吧!”小梅说,走到另一头扶住木床。

他走到小梅跟前悄声问:“刚才那个人呢?”

小梅看着巧生笑道:“你是问她爸爸?走了。”

“走了?去哪儿了?”

“去哪儿了?回自己家了呗!”

干完活儿后,刚拾掇完,赵婶从外面进来,交差似的说:“老彭在家呢,他答应明天到班上给打听一下。”老彭家就住在北院,在矿机关当干部,是继勤两口子当年的结婚介绍人。

继勤坐在里屋,吸了一口香烟,没吭声。这就算是知道了。

建华每天回来很晚。放学后不是背着父亲给他制作的那个用军绿布裱糊的画夹进城去少年宫业余美术班上课,就是径直到矿上宣传科去找沈老师学画。建工刚要睡着,朦朦胧胧地听到哥哥脱衣服和低沉的问话声:“谁到咱家来了?”

他翻动了一下身子,说:“不知道,是从老家来的。”

“来做什么?”

“好像是找工作。”

建华没再吭声,关灯钻进了被窝。

次日,刘大妈扯着大嗓门来借酱油,一边说,下乡的二女儿春节后才走还没一个月就又跑回来了,一进门就喊饿,她这才突然想起瓶子里的酱油已经没了。赵婶把她手里的茶碗倒满酱油,她又不急着走,好奇地斜着身子去瞅躲在里屋的巧生。听说她来找活儿干,就说,很多孩子上完初中就早早下来待业干临时工,矿上都安排不下,工作又脏又累,她三闺女在土建队里干了两年,整天叫苦不迭。

“就是啊,哪怕活儿累一点呢,能找到也行啊!”

刘大妈眼睛一亮:“对了她赵婶,不行的话就上山去砸石子,先干着再说。北面院子里陈家她老婆是农村的,带着好几个孩子都在山上砸石子,挣钱还不少哩!不过,女孩子家一般可吃不了那个苦啊!……”后来见继勤回来,她这才想起二女儿还在家里等着吃饭,就走了。

继勤点上一支香烟,说,他去找过老彭,问了几个地方,都不缺人,看来这几天不好办。他跟巧生说:“你才刚来,不用着急,过几天就找到了。”

“不用好的,找最差的就行。”

继勤苦笑一下,说:“再等等看吧。”

她说:“上山去砸石子吧。”

继勤咧着嘴直摆手:“不行不行,你可干不了!别看下地的活儿你能行,可这活儿你干不了。太累人啦!”

“这有什么干不了的?总不能闲在家里等着。先干着再说,明天就去吧!”

继勤极力反对,但终究拗不过她,只好说试试看。她说不用试。

第二天继勤带回两把铁锤和两个自制的铁圈,巧生挑上筐子,两人一起上了山。

建工走进后院,见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家,问那女孩去哪里了。

“哼,上山砸石子去了。”她带着嘲讽的口气说:“倒是大包大揽把这个女孩留下了,可他能帮她找到临时工吗?自以为比谁能耐都大。一出一出的没完没了。前些年你二姑,你二叔、三叔和你四叔,还有你爷爷,年年来,年年来,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吃还是不喝呀?临走还得给他们出路费,你二姑跟你二姑父、你爷爷从咱家上东北去,就更不用说了。你爷爷来信就哭穷,来信就哭穷,不是说发大水了,就是说欠队里的钱。家里每月就开这点工资,一到月底钱花不下来,这就吹胡子瞪眼,‘钱都到哪儿去了,钱都干什么了?怎么花不着数呢?’……到哪里去了,还不是填了你家的老鼠窟窿吗?这两年这个家刚要好起来,这不,连半点儿商量余地也没有,就又让这个女孩住到咱家里来。这院子里十好几户人家,谁家没有个三亲六故的?可谁像他这样了?好像谁也比不上他,谁都没有他有能耐似的!……建华现在总算是长大了,也算对得起他死去的父母了,可现在又……嗨,啥时候是个头啊?”

“她是怎么找到咱家的?”

“怎么找到的?都怪你四叔继信!是他告诉这个女孩她爸爸的。她爸爸去找你爷爷,说想要让她来咱家找活儿干,你四叔说,那么大的一个煤矿,临时工还不好找嘛,你去吧,没问题!继信这人也真是的,他难道就不想想,前几年给咱家找的麻烦还少吗?那年第一次来,说要上东北找去你二姑,让你爸爸给他出路费,你爸爸说他年龄还小,家里老人又需要照顾,没让他去。那次你爸爸送他进城去住院,给他治好了那只眼睛……”

“他那只眼睛不是过年的时候让鞭炮炸坏的吗?”

“那次花了不少的钱。去年又来,你爸爸逼着他娶了采煤连队那个书记的白痴女孩,说书记家里就只有这一个女儿,将来做了倒插门女婿就能接他的班当工人。婚也定了,彩礼也送了,你四叔突然又变了卦,撅起屁股就走了。钱就这样白搭上了。这不,他刚走这才没几天,就又怂恿这个女孩他爸爸带她来了。——你知道吗?这个女孩她爸爸本来是打算,如果这里留不下,就带上东北去……”

“那让她去东北不就得了?”

“可他却偏要往自个脸上搽粉呢!想事简直就像个小孩子,想咋样就咋样!那年井下发生事故,建华他父母都死在了矿上,家里又没亲人抚养他,那是没有办法,可这个女孩不一样啊,又不是没有自己的家,东北也有落脚的亲戚——你猜怎么着,这女孩她爸爸还说要让咱帮她找个下井工人,在这里成家呢!即便是下井工也不肯找农村户口的呀!农村户口根本就不好转,如果不是因为那次矿难,咱的户口也转不出来。矿上有谁不知道,咱的户口是你爸爸用命换来的?”

建工不止一次听她提起这事了。他说:“看来是要长期住下了。”

“他如果不挑我毛病也行啊,说不定哪一天又该……”

水壶里的沸水冲开盖子“扑——”地溢了出来,火炉里发出一阵爆响,腾起一阵白汽。她急忙提起水壶去了厨房。


一列燃煤蒸汽火车穿行在夜色笼罩下的茫茫的齐鲁大地上。“咣当——咣当……”车轮发出均匀而有节奏的声响。漆黑的车窗玻璃反照出乘客的各种睡姿。巧生毫无困意地凝望着黑咕隆咚的窗外。她身材细瘦,穿一件半旧的方格褂子,扎着一对利落的绞花短辫,瓜子脸,薄嘴唇,下巴微微凸起。许久,她把头转向对面的父亲说:“咱那年上东北去,也是路过这里吗?”

“嗯,那年你才五岁,这么高。”继礼满脸粗糙的皱纹微微绽开,用手比划着说,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烟布袋,卷起烟来。他腰板挺直,身穿青色中山服,长方脸,阔嘴唇,面相敦厚。

“回来那年,我就记事了,好像在火车上呆了老长时间。”

继礼擦着火柴,点起卷烟,吸了两口,青烟顿时蔓延开来。

未来崭新的生活在想象和现实之间的边缘上悬浮着,摇摆不定。她既兴奋,但又不敢奢望。她猛然抬起眼睛,几乎是恳求地盯着父亲说:“要是到大叔家留不下,就还是去东北吧?我一个人去就行。”出门之前,她听母亲跟父亲说:“去看看吧,到博山去留不下的话,你们想顺便去东北也行。”

继礼在迷蒙的青烟中沉思片刻,说:“看情况吧。”

她蹙起眉心,又把眼光投向黑洞般的窗外。

父女俩在淄博车站下车,改乘公交车。冬末初升的太阳透过铅云,像一个圆圆的白玉盘。道路两边,开阔的麦田里还残留着些尚未完全融化的积雪,东边一道光秃秃的山丘连绵不断,向后缓缓移动。巧生指着山间一座黑色锥形山问:“那山怎么还是黑乎乎的?”

“那是从煤井下挖出来的渣石堆成的。”

“噢……”

“听说这里有很多煤井。据说,最早先是德国人到山东来开煤井,后来,有两个德国传教士被中国人给杀了,德国鬼子就派来军舰和部队,强迫清政府定立条约,修建胶济铁路,沿线两边三十里以内所有的煤炭全都由他们开采。再后来,日本人又来,把德国赶跑了,这些煤矿又都成了日本人的了。”

“好事还都成了他们的了。”

一个小时以后。路边低矮的平房越来越密集,其中还有工厂的大门、院墙和里面露出的厂房房顶。河对面不远的高处现出一座高大的矸石山,山腰上有一片深浅不一的红褐色,青烟袅袅升腾。一辆矿车在缓缓向山顶移动着。山下河道边是一片乌压压的厂房。

客车驶进人来人往的城里,又钻过一个铁路大桥,向东拐进了博山车站。候车厅是一座像是由积木搭成的土黄色德式建筑。

父女俩向东出了城,绕过北面不远处的那座矸石山,走下一道长长的水泥台阶,来到了河东二立井矿区。经由从食堂里走出来的一个工人的指点,找到了通风连队,但会议室里一个人也没有。这时过来一个瘦高个的人,脚蹬黑色高筒胶鞋,头戴矿灯安全帽。继礼向他打听赵继勤,说是从胶南来的。那人走进会议室隔壁的办公室给井下打了个电话。

继勤接到电话,立刻上井径直来到连队。见门前站着两个农村模样的陌生人。他上前疑惑地打量着继礼问:“你是……”

“我找赵继勤,跟他是一家子。”他说。只见来人满脸煤灰,头戴矿灯安全帽,个头瘦小,短方脸,浓眉大眼,宽鼻翼。

“我就是,你是……”

“你……你不就是大兄弟吗?我是继礼呀!哎呀,都认不出来你啦!哈哈……”

“哎呀,原来是你呀,我当是谁呢!你不说我还真是不敢认了!”

“可不是嘛,整整二十年没见啦!老啦,哈哈……”

“二十年没见啦,真没想到来人是你!”

“孩子都这么大啦,你回去那年还没有她呢!这是家里二嫚,叫巧生——快叫大叔嘛!”

看着这位大叔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和一副和善的笑容,她感动地感动叫了一声,就羞红着脸把头扭到了一边。

煤矿家属宿舍区在二立井以东和一立井以南,被梁村一分为二。村东区卧伏在一个山坡上,依势由高到低。灰砖红瓦的平房栉次邻比,一律绿色门窗,各家各户的格局也像那时大统一的计划经济一样整齐划一。宿舍区与匍匐在它脚下的村民们的那些拥挤不堪的土坯草房相互对峙,俨然摆出一副“工人老大哥”的尊容。

继勤家所在的那趟平房的后面就是梁村,仅一道之隔。这天赵婶在家休息,她刚从粮店买回口粮,在石磨前用簸箕盛着黄豆拣沙粒。南边隔壁的刘大妈倚着门框在衲鞋底,一边跟赵婶拉呱。她说前几年她家口粮不够吃的,三女儿夜里饿醒了,躺在床上偷偷地哭。赵婶说,现在虽说粮食够吃的了,可孩子们都不愿吃粗粮,就兑换出些粮票,贴进去买高价细粮或大米。正说着,刘大妈望着院子北头说:“他赵婶呀,好像你家来亲戚了。”赵婶扭头看去,见继勤后面跟着两个陌生人。她心里感到纳闷。继勤上前笑着做了介绍,刘大妈让赵婶赶紧进屋伺候客人。

继勤把客人请进里屋,从抽屉里拿出金鱼牌香烟,继礼赶忙掏出他的烟布袋,继勤硬是把一棵香烟递给他,彼此又相让着点上,拉起了家长。巧生靠坐在门边的木床上。这间不大的屋里光线明亮,简洁朴实。迎门一张长方桌,两边各一把椅子,她对面的朝向前院的窗户下有一台缝纫机。桌子上方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华国锋主席画像,画像下面并排挂着四个玻璃框的奖状,上面写的都是大叔的姓名。

赵婶用一个圆搪瓷茶盘把茶水茶杯端进来,跟继礼寒暄了几句,继勤让她去做点饭。她答应着,出来时顺便把花布门帘放了下来。她先去后院坐上锅,又回到厨房拿起几棵芹菜,在里屋门口一边的炉灶跟前择着,一边好奇地听里面说话。那年结婚后跟继勤一起回胶南,她已经不记得见过这位二伯家的 “大哥”了。两人谈论起本家族的什么人,时而为某人的去世而伤感,而是为某人的境遇而感叹,当提到当年一起劳动一起下河摸鱼的趣事时,两人又发出孩子般天真的朗笑。后来,赵婶又手里拿着一头蒜回来继续听,终于听到这位大哥说起这次找来的用意。当继勤一口答应帮这个女孩找工作并让她住下来的时候,她的脸陡然阴沉下来,摘好的菜也不做了。她拿了五个鸡蛋来到后院,下了够三个人吃的面条,又往锅里嗑鸡蛋。第四个刚要嗑,手又缩了回来,回厨房把手里那两个鸡蛋放回了原处。

放学的学生陆续走出校门。住在梁东宿舍片区的学生向北,绕过校院院墙经过村里回家。建工跟王国强出来向南拐,上去一个土崖头,再向东来到堤坝上。前面山峦横亘,起伏绵延。由于僻静和绕远,上学放学的学生很少走这条路。

国强是班上唯一一个农村户口的学生。小学二年级时,他跟着到矿上来干临时工的母亲,离开远在五六十里以外的农村的家,住到父亲这边来,插到建工所在的班里。他没怎么长个,一直在班上最矮,一头稀疏、枯黄的头发,同学都说他是在老家“跌倭”了。小学那会儿都是集合起来排着队上学,他两手高举着毛主席画像木牌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村里那些调皮的孩子老远就咧着嘴巴指指点点地朝他发笑。如果不是因为处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感情,他们早就唆使身边那只伸着长舌头的大黑狗朝他扑过去了。

走过堤坝再向北拐,山脚处的崖头下面是一片开阔的麦田,麦田尽头是宿舍区平房和村民拥挤的草房,脚下这条小路穿过小石桥,在麦田和一条干涸的小河之间继续向前延伸,把梁庄和家属宿舍一分为二。

贴近麦田和小路的那排平房最头上那一户就是国强的住家。每次看到他家的屋山头,建工心里就会笼罩上一阵神秘的恐惧。那套房子里原来那个姓朱的人在一个夜里悬梁自尽后,就一直没人再敢进去住,因为宿舍里的人传说里面有鬼。国强一家是前年才从梁村西边的单身宿舍搬来的。那年冬天特别的冷,建工清早背上书包上学出门上学,看到隔着一条小路的那个院子里站满了神情惶恐的大人,给水处的跟前还停着一辆白色救护车。他们全都是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还不时朝南头张望着什么。他凑上前去,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北面苹果园后面的单身宿舍有个中年工人,老婆孩子都住在农村老家,跟姓朱的那个人的老婆是老乡,平时经常到这家来玩。头一天夜里,姓朱的男人下班回来叫不开门。大概是猜到里面发生了什么,就把门窗玻璃打碎,伸进胳膊拉开插销一步闯了进去,果然撞见他老婆和那个老乡正在里屋慌慌张张提裤子。他扑上前就去撕打那个男人。他老婆竟然下手帮着那个老乡打他抓他。打完后就跟那个老乡一起逃之夭夭了。他的两个孩子在后院的小屋里吓得直哭。那个姓朱的又气又腌臜,到后院找了一条绳子,又把后门关好,回到里屋踩着一个杌子上了吊。不一会儿,人们几乎同时闪出一条窄道,建工亲眼看到一副担架被四五个人抬出来,匆匆抬到救护车上被拉走了。担架上那个人被一床脏兮兮的花被子盖得严严实实。不久,宿舍里传说那一对流氓破鞋已经抓到了。大概又过了半年,有一天,一阵“咚咚咚”的滞重的跑声突然打破了宿舍里的寂静,有孩子在喊:“游街的来啦!已经开到家属大队的大院门前啦!还有那一对流氓和破鞋呢!”建工和哥哥建华也跑到村西去看热闹。车队被围得水泄不通,路边的树上、人家的院墙和房顶上都有人。一辆辆军绿色大卡车上缓慢行驶,脖子上挂着牌子的犯人被五花大绑,持枪的武警个个威风凛凛,宣传车上的扩音喇叭震耳欲聋,男女广播员高亢而神经质的声音响彻云天。车下无数人把刀子般的眼光直刺向那一对站在一起的流氓和破鞋,有人痛骂着,用手指认着,有的孩子朝他们投掷土块和石子……

国强进了自己的家门,建工横过小路来到第二个院子里,推开自家的门,只见里屋香烟缭绕,一个陌生的农村中年人坐在父亲对面。父亲露出那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微笑着说:“这是你大伯——这是老二。”

继礼立刻起身,堆起满脸粗糙的皱纹憨笑着,用一口亲切而浓重的老家口音跟他打招呼,他应声笑了笑,朝后院走去。父亲那灿烂的笑脸并没怎么感化他,甚至他还看到那笑里藏着的虚伪。巧生在后院的小屋里听见有人开门进来和父亲的说话声,得知是二兄弟回来了,赶忙起身朝外走去。建工猛然见一个身材细长、穿着短而瘦的半旧衣服的女孩闪了进来。两人在狭窄的厨房里几乎是擦肩而过。建工注意到她低着头,紧闭着薄薄的嘴唇,精巧的下巴微微翘起,在她疾步走过时,留下一股淡淡的乡下人身上所特有的味道。她开门出去了。或许是由于青春期这个特定年龄的缘故吧,他为自己家里突然降临一位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孩而心里产生了一丝莫名的庆幸感。多年以后,巧生回想起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个头略高,瘦瘦的,身着深蓝色中山服,方脸浓眉,眼睛黝黑而有些沉郁。

建工向正在往炉子里添煤的母亲低声问,来人是谁。母亲极力压抑住内心的火气不耐烦地说:“谁知道是谁!整天七大姑八大姨的,八竿子拨拉不着……堵不完的老鼠窟窿!”

他心里一阵阴郁,走进小屋把书包放到床上,就出去了。

他从小就喜欢老家来人。老家人那一口浓重的乡音,总是让他感到温情而愉悦,他还喜欢闻老家人身上那股子烟熏土腥的气味。只要老家来人,他每天都盼着快快放学,一回到家来他就粘上他们,像一条活蹦乱跳的小狗一样转来转去的。只有那时,父亲才对自己绽露出笑脸和那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当然,这在他看来,那只不过是给在场的人看罢了。但不管怎样,他总算可以暂时摆脱平时这家里让他感到阴郁、压抑和死气沉沉的气氛了。

不过,今天老家来人,他连听说过都没有。是自己家的什么亲戚,还是爷爷的什么朋友呢?天擦黑时,他回到家来,一推门,门被什么东西挡住了。随即门被打开一道缝,露出她那张圆脸和一对小刷子似的辫子。外间那张木床横躺在地上,父亲自制的那套木工用具全拿了出来。原来父亲在给木床加宽呢。那个女孩在一边帮忙。

“来得正好,干活吧!”小梅说,走到另一头扶住木床。

他走到小梅跟前悄声问:“刚才那个人呢?”

小梅看着巧生笑道:“你是问她爸爸?走了。”

“走了?去哪儿了?”

“去哪儿了?回自己家了呗!”

干完活儿后,刚拾掇完,赵婶从外面进来,交差似的说:“老彭在家呢,他答应明天到班上给打听一下。”老彭家就住在北院,在矿机关当干部,是继勤两口子当年的结婚介绍人。

继勤坐在里屋,吸了一口香烟,没吭声。这就算是知道了。

建华每天回来很晚。放学后不是背着父亲给他制作的那个用军绿布裱糊的画夹进城去少年宫业余美术班上课,就是径直到矿上宣传科去找沈老师学画。建工刚要睡着,朦朦胧胧地听到哥哥脱衣服和低沉的问话声:“谁到咱家来了?”

他翻动了一下身子,说:“不知道,是从老家来的。”

“来做什么?”

“好像是找工作。”

建华没再吭声,关灯钻进了被窝。

次日,刘大妈扯着大嗓门来借酱油,一边说,下乡的二女儿春节后才走还没一个月就又跑回来了,一进门就喊饿,她这才突然想起瓶子里的酱油已经没了。赵婶把她手里的茶碗倒满酱油,她又不急着走,好奇地斜着身子去瞅躲在里屋的巧生。听说她来找活儿干,就说,很多孩子上完初中就早早下来待业干临时工,矿上都安排不下,工作又脏又累,她三闺女在土建队里干了两年,整天叫苦不迭。

“就是啊,哪怕活儿累一点呢,能找到也行啊!”

刘大妈眼睛一亮:“对了她赵婶,不行的话就上山去砸石子,先干着再说。北面院子里陈家她老婆是农村的,带着好几个孩子都在山上砸石子,挣钱还不少哩!不过,女孩子家一般可吃不了那个苦啊!……”后来见继勤回来,她这才想起二女儿还在家里等着吃饭,就走了。

继勤点上一支香烟,说,他去找过老彭,问了几个地方,都不缺人,看来这几天不好办。他跟巧生说:“你才刚来,不用着急,过几天就找到了。”

“不用好的,找最差的就行。”

继勤苦笑一下,说:“再等等看吧。”

她说:“上山去砸石子吧。”

继勤咧着嘴直摆手:“不行不行,你可干不了!别看下地的活儿你能行,可这活儿你干不了。太累人啦!”

“这有什么干不了的?总不能闲在家里等着。先干着再说,明天就去吧!”

继勤极力反对,但终究拗不过她,只好说试试看。她说不用试。

第二天继勤带回两把铁锤和两个自制的铁圈,巧生挑上筐子,两人一起上了山。

建工走进后院,见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家,问那女孩去哪里了。

“哼,上山砸石子去了。”她带着嘲讽的口气说:“倒是大包大揽把这个女孩留下了,可他能帮她找到临时工吗?自以为比谁能耐都大。一出一出的没完没了。前些年你二姑,你二叔、三叔和你四叔,还有你爷爷,年年来,年年来,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吃还是不喝呀?临走还得给他们出路费,你二姑跟你二姑父、你爷爷从咱家上东北去,就更不用说了。你爷爷来信就哭穷,来信就哭穷,不是说发大水了,就是说欠队里的钱。家里每月就开这点工资,一到月底钱花不下来,这就吹胡子瞪眼,‘钱都到哪儿去了,钱都干什么了?怎么花不着数呢?’……到哪里去了,还不是填了你家的老鼠窟窿吗?这两年这个家刚要好起来,这不,连半点儿商量余地也没有,就又让这个女孩住到咱家里来。这院子里十好几户人家,谁家没有个三亲六故的?可谁像他这样了?好像谁也比不上他,谁都没有他有能耐似的!……建华现在总算是长大了,也算对得起他死去的父母了,可现在又……嗨,啥时候是个头啊?”

“她是怎么找到咱家的?”

“怎么找到的?都怪你四叔继信!是他告诉这个女孩她爸爸的。她爸爸去找你爷爷,说想要让她来咱家找活儿干,你四叔说,那么大的一个煤矿,临时工还不好找嘛,你去吧,没问题!继信这人也真是的,他难道就不想想,前几年给咱家找的麻烦还少吗?那年第一次来,说要上东北找去你二姑,让你爸爸给他出路费,你爸爸说他年龄还小,家里老人又需要照顾,没让他去。那次你爸爸送他进城去住院,给他治好了那只眼睛……”

“他那只眼睛不是过年的时候让鞭炮炸坏的吗?”

“那次花了不少的钱。去年又来,你爸爸逼着他娶了采煤连队那个书记的白痴女孩,说书记家里就只有这一个女儿,将来做了倒插门女婿就能接他的班当工人。婚也定了,彩礼也送了,你四叔突然又变了卦,撅起屁股就走了。钱就这样白搭上了。这不,他刚走这才没几天,就又怂恿这个女孩他爸爸带她来了。——你知道吗?这个女孩她爸爸本来是打算,如果这里留不下,就带上东北去……”

“那让她去东北不就得了?”

“可他却偏要往自个脸上搽粉呢!想事简直就像个小孩子,想咋样就咋样!那年井下发生事故,建华他父母都死在了矿上,家里又没亲人抚养他,那是没有办法,可这个女孩不一样啊,又不是没有自己的家,东北也有落脚的亲戚——你猜怎么着,这女孩她爸爸还说要让咱帮她找个下井工人,在这里成家呢!即便是下井工也不肯找农村户口的呀!农村户口根本就不好转,如果不是因为那次矿难,咱的户口也转不出来。矿上有谁不知道,咱的户口是你爸爸用命换来的?”

建工不止一次听她提起这事了。他说:“看来是要长期住下了。”

“他如果不挑我毛病也行啊,说不定哪一天又该……”

水壶里的沸水冲开盖子“扑——”地溢了出来,火炉里发出一阵爆响,腾起一阵白汽。她急忙提起水壶去了厨房。

斜对门唐婶昨天傍晚看到一个挑筐的女孩,跟着继勤从外面回来进了屋里,不无同情地猜想,准是继勤老家又来人了。此时,她隔着门窗玻璃看见继勤匆匆出了门,就点上一支香烟去了他家。

唐婶的娘家早年田产百顷,是博山城里的大户人家。她母亲是个讲究之人,从来不喝佣人挑回家去的后面那只水桶里的水,唯恐佣人把后面那只水桶里呲上屁了。大瓮里的粮食也从来不吃最上面那一层,唯恐吃出一粒老鼠屎来。唐婶以此为尊,并传承了这种家传遗风,把个家里收拾得全宿舍都没有一个人敢踏进一步去。前些年唐贵安在农村老家的父亲来住了三天,带来了一场虱子灾难,从那,她绝不允许老家人再跨进家门半步,不准两个孩子回老家探亲。只要一提到唐贵安老家,她立刻就感到浑身无比奇痒。

见赵婶在砸衣服,她问在忙什么。赵婶没好气地说,继勤逼她缝补穿过的工作服,好给家里来的这个女孩上山砸石子穿。接着就陈芝麻烂谷子地历数起继勤老家这些年来给这个家带来的诸多烦心事。缝纫机不时发出疾速的“哒哒哒”声,好像恨不得帮她把心里的委屈全都发泄出来。唐婶坐在床沿上听着,用左手抱着右胳膊肘子,食指和中指之间夹着香烟,不时劝慰她一两句。

唐瑾推开门一步跨进来,用手点着母亲,一副大人的样子嗔怪道:“我就知道你在这里!哼,门没锁,炉子上的水开了,也没人管!”

她那俊俏的鼻子和嘴巴酷似母亲,就连那双大惊小怪的眼睛娘俩也一模一样。

唐婶突然瞪大眼睛,深吸一口冷气:“嗨,只顾跟你赵婶说话了!炉子上还坐着壶呢!”

“俺赵婶在忙什么?”她站在里屋门口往里瞧。

“你赵婶在生气呢。”

她虚声说:“俺赵婶生气了?怎么啦?”

“大人的事,小孩子家别问!”唐婶使劲朝她挤吧眼睛,又故作没事的样子说,“你赵婶家来亲戚了。”

“哦,我说看到有个女孩呢——哼,反正你又不让俺老家人来,你也省得生气了。”唐瑾撇一下嘴巴,冲母亲发笑。

“不让来就对了。”赵婶嘟哝道。

唐婶佯怒道:“小孩子家少插嘴!——壶你提下来没有?”

“还等你回去提吗?早就灌到暖瓶里了。你好好劝劝俺赵婶吧!我走了——对了,昨天班上考数学,建工得了一百分呢!”

“你得了多少?”唐婶问。

“不告诉你!——我想不明白,他究竟是怎么考的呀?竟然一分也没扣!”

“你怎么没考一百分?快回家学习去,给我看好门。”

唐瑾笑着转身去开门,两只长辫子跟着甩动起来。

天刚擦黑,继勤和巧生顶着尖利的小西北风匆匆下山进了家门。继勤耸着肩头搓着双手,嘴里不住地发出“嘶嘶”声。他找出剪刀和一片伤湿止痛膏,招呼去后院放担子的巧生赶紧进屋暖和暖和,剪下一块膏药递给她,盯着她磨破的手指和紫红臃肿的手背说:“不干啦,明天说啥也不能去了!”

她说能行。他无奈而又不无赏识地“嗤嗤”直笑。

自从巧生来了以后,每天晚饭都推迟到天黑以后。黝黑的窗玻璃上反照出这家人吃饭的影子。建工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家庭聚餐的方式了。父亲坐在迎门最上方,腿和胳膊极力向两边揸开,最大限度地占据着局促的空间。他端起三钱的白瓷小酒盅,头猛地向后一仰,嘴唇抽出幼鼠尖叫般的声响,又夹起一块从矿上食堂买回来的炸肉,“嗖”地送进嘴里,昂头咀嚼起来,耳垂下面的肌肉像一对小青蛙有节奏地上下游动着,嘴里还发出令人讨厌的共鸣腔。似乎人生的全部意义都在其中了。有时他还用教训人的口气说:“只有干活才能吃好的。”建工心里别提有多别扭了:眼前这个人完全不必为了填饱肚皮而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何况家里又多出一个外人呢。

“菜凉了,凑合吃点吧。”继勤夹起一块炸肉放进巧生碗里。她赶忙端起碗拿开:“不用,我自己来。”

继勤从竹筛里捏起一个馒头,审视着翻转几下,掰开,送到嘴边,鼻子使劲抽动几下,又咬上一口,嚼动几下,皱起眉头说:“发酸,这怎么吃?”

“酸就酸吃……昨天晚上发上的面,哪有工夫蒸?”

“总是你的理!我说一句你能跟十句!”他突然把馒头狠狠摔到地上。馒头弹到了床底下。

小梅拿筷子的手猛地哆嗦了一下。

“你就少说一句吧!”建工胆怯地冲母亲说。

“我吃着还行,不怎么酸。”巧生低着头怯怯地说。

后来,唐瑾推门进来,瞪起那双大眼睛,倒吸一口气说:“呦,才吃完呀!”

建工看不惯她那一向大惊小怪的样子。她当着自己的母亲叫“妈”的时候,声音娇媚而婉转,就像赤脚走在光滑的石铺路上,那种滑腻腻酸溜溜难受的感觉直往心里钻。

继勤客气地跟她打招呼。他很喜欢唐瑾。唐瑾小时候来玩,有时碰上这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就羡慕地一直站在一边看,说:“瞧你们这一家人,多好啊!”继勤说:“那你跟了俺吧。”“俺不。”“你妈答应俺了,今天你就住在俺家了。”她使劲憋住笑说:“不信!”继勤做出起身要去关门的动作,她惊叫着一溜烟跑了。不一会儿,就又蹑手蹑脚地回来,继续看这一家人吃饭。

巧生去厨房刷碗,她悄声问小梅:“她不走了?”

小梅似乎不知该怎么回答。建工觉得她不该管别人家的闲事。赵婶从里屋扫着地出来。她躲到一边,又问:“她住在你家不走了?”

赵婶不耐烦地说:“不走了!”

她眼睛一眨不眨地又盯着巧生的背影,好像在说,她是多么可怜啊!

继勤走在下班路上。他每天下班回到家,吸上一支香烟稍事休息,就上山去帮巧生拣石料。他还清楚记得,那天继礼跑进饲养棚说,博山煤矿上来人招工,你去吗?我想去可嫂子不答应。继勤忙问来人在哪里。他早就听说,当工人能天天吃白面馒头。他一溜烟跑到村公所报上名,又兴冲冲地去木工房跟父亲说:“我上报名啦,去博山煤矿当工人!”父亲把脸一沉,说:“当兵的是活着没埋,挖煤的是埋了没死,不行!”说完扔下手里的刨子就去找当村主任的继礼的父亲。此后,他跟在二伯屁股后面磨叽了三天,央求他向父亲求情。继礼也向父亲给他帮腔。最后二伯硬着头皮找他父亲说,我看这孩子有志气,就让他去吧!说不定混好了,咱还能沾他的光哩!父亲闷着头一个劲地抽烟,终于叹了口气,磕着烟锅灰说:“他要走就随他去吧,反正,留住人也留不住心。”临走头一天晚上,二伯母赶着做了几个水棒槌饽饽给他送过去。次日全家人把他送到村头上,他还记得二伯掏出五毛钱说,咱村互助会里就只有这点钱了,带上吧。他推辞说:“不,带的干粮够吃了。”二伯硬是塞到他手里。他的嗓子眼里顿时一阵火辣辣的……他想:既然堂兄把她送来了,我还能不答应吗?我没理由拒绝啊!连日来老婆不给我脸色看,哼,女人就是栅栏,时间长了不拾掇拾掇心里就难受。

这天他出门上山前,命令蹲在厨房里洗衣服的老婆说:“饭菜晚些时候做,免得回来吃凉的;以后不要让巧生干家务,她又不是来咱家当佣人。”

“是她自己要干,我又没指使她。”

从小跟父亲干过木工的继勤运用专业知识教训道:“你他妈的天生就是个栅栏,每隔一阵不敲打敲打,我看你就心里发痒!”

赵婶起身让他敲打,他抬腿就是一脚。赵婶上前又让他打,他险些把她推倒。隔壁刘大妈隔着院墙听到了,大声喊道:“他赵叔你们可别吵架啊,看让人家笑话呀!”

继勤歪着青筋裸露的脖子,骂了一句就朝外走,开门时差点撞着跑来的刘大妈。

刘大妈安慰起了赵婶,又陪她说了一会儿话让她消气。

建工回来见母亲站在炉台前发呆,上前问怎么了。她眼里闪动着泪光,神情郁闷,颔下的皮肉松弛地耷拉着。他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没察觉到儿子回来,这才回过神,说:“自从这个女孩来了以后,就横挑鼻子竖挑眼,没有一天不挑毛病的。”

“他打你了?”

“他踢我,又打又骂……过去,我为什么跟他吵架?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吗?这么多年就没过上一天清静日子。唉,啥时候是个头啊……”她嘴角一咧,眼泪涌了出来。

建工一阵揪心。他冲口说:“我给四叔写信,让她回去!”

她先是打了个愣怔,又似乎得到了安慰,轻叹一口气说:“算了,别给你四叔写信。我只是怨他对我的态度。既然把她留下了,还能再赶她走吗?”

“不然,他还会对你这样。”

“慢慢或许就好了,他还能老对我这样啊?只要他不再对我这样就行……”

建工回小屋放下书包,走出家门,一时茫然不知所之。他见到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年前他挨了打,到现在只要一见到父亲还心有余悸。父亲进城买年货回来,接着洗海带,让他去挑水。院子外面路边的给水处停水,只好到宿舍东头的半山腰上去挑,回来路上,不慎被人家家里泼到门前的污水结成的冰“咣啷”一下滑倒,一屁股坐到地上,桶里的水泼满了前胸和头发。他又气又恼,把剩下的两半桶水挑进后院,把扁担摔到地上。父亲最反感他干活不耐烦的样子,又见水桶底部一个劲地往外渗水,一股无明业火“腾”地从脚跟顶到头皮,一把採住他的头发往墙上撞去,拳脚相加。他羞于再去回想。此时回想起来,他仍感到头上被父亲抓过的地方木涨涨的。父亲一向鄙视好逸恶劳,这给他的精神带来一种无形的高压。他尽管处处小心,但还是防不胜防。在父亲这个人眼里,似乎除了“劳动”具有唯一的生活价值之外,一切都是多余的。从根本上,父亲的沉默寡言大概不是他先天的性格,他不是不善言谈,似乎更像是不屑于言谈。过多的言语似乎纯属“花言巧语”之类的东西。即便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这人对自己和哥哥建华也只是使用 “扫扫地”“抬水”“去抬烧土”“揣打火”之类的非主谓句。事实上,仅凭经验和父亲的脸色,他就能领会父亲将要指使他做什么,所以,即便是这样再简化不过的句式他也会往往省略掉。

他凑近国强家的门窗玻璃。一个圆脸的女孩从后院朝这边走来,大声叫国强的名字。国强从里屋跑出来开了门。建工约他出去走走。两人朝山下走去。

建工问那个女孩是谁。他说是他姐。“她是从老家送煎饼来的,煎饼是我奶奶摊的。”

建工耷拉着脑袋,漫不经心。

“你好像不高兴,有什么心事吗?”

建工叹了口气:“唉,郁闷!一点意思都没有。”

“你家来人了?昨天我看见一个女孩提着一桶水进了你家,是亲戚吗?”

“那谁知道!别提啦!父亲这个人太专断,不跟我妈商量就把她留下,住在我家里。”

“她到你家来做什么?”

“找临时工,不好找。问题是,她家里人还想让她从这里找个婆家呢!”

“哈,她才多大,就找婆家?”

“唉,真无聊……”

“你妈不愿意她住在你家?不过,他应该先跟你妈商量一下。”

“只顾自己为好人了,还谈什么商量!宿舍里有哪家像我们家这样,让一个不认识的人住在自己家里?连我都感到没面子……”

“你爸也没跟你哥商量吗?他是你家老大呀。”

“可能吗?他就是那种人,自以为是。再说,哥哥对家里的事从来都不过问,”建工埋怨说。

“哦,是这样。那就不好说了。”

来到山脚下的三岔路口,建工怕万一碰上下山的父亲,就提议朝水坝那边去走走。

建华兄妹小的时候,大人都去上班,就带上他们到矿区去。偌大的矿区成了他们的乐园。食堂北侧有一条由水泥柱铺成的通往山顶的台阶路,台阶中段的平台上矗立着一块三四层楼高、由铁架支起的巨型宣传画牌。有一次,建华老远看见一个人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画《毛主席去安源》画像。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天天清晰起来,逼真起来,全矿区的每一个人都能仰视得到。这让他幼小的心灵着实受到震撼!他爬上一层层台阶,来到铁架下面逗留。那个画画的人长头发,大高个,让他感到无比崇敬,因为他会画毛主席像。于是他每天都去看那个人画。他还跑到对面远处那个大崖头上,坐在路边医院大门一边的花池上久久凝望,开始用手指比划起来,或者用小石子在地上学画,直到母亲下班走到那里叫他一起回家。他总是再画上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处于好奇上前围观的大人们,让她带孩子去拜那人为师。次日她就带上建工去宣传科找沈老师。沈老师拿起一只彩色粉笔教他在地上画太阳、大树和小房子,他跟着画起来。临走时沈老师还送他一盒彩色粉笔,他如获至宝。回家后,父亲在后院里给他做了一块小黑板,从那以后他就跟画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在放学路上,同班的一个孩子郑重其事地跟他说,听大人说,他不是他现在的父母亲生的,他的亲生父亲是在井下淹死的。他回到家问母亲,母亲惊讶地问他听谁说的,后来就把父母去世的经过告诉他了。从那天起,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上突然掘开了一个空虚而神秘的黑洞,那个黑洞很深很深,深不见底。他开始觉得自己跟任何别人家的孩子都迥然不同.。他表面上跟原来没什么两样,似乎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但那个黑洞一旦出现,就再也消失不掉了。那里面有他亲生父母模糊而又陌生的脸面和身影,有他一双孤独而毫无依着的恐惧的眼睛。突然有一天,他觉得自己似乎好长时间没有画画了,于是他每又拿起了画笔,。一旦那个黑洞出现的时候,他就让自己躲到画画里面,就去矿上找沈老师学画。似乎只有画画才能逃避那个黑洞,让他忘掉那个黑洞。父亲用关注的眼光看他画画,说:“嗯,画的不错,将来可以当个大画家了。”母亲每当看见他画画时,脸上也总是现出欣慰和鼓励的微笑。当他从那个世界中蓦然回到现实中来,感到自己似乎曾经走得很远很远。

建工正躺在被窝里看书,建华回来了。他拿开书,低着头在默默地发愣。

建华看他心里好像有什么事,问道:“怎么,还不睡吗?”

建工带着着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不满地说:“咱妈今天生气了。”

“哦,怎么了?”

“爸爸找她的茬,跟她吵架,为了这个女孩来咱家的事。”

他只是皱了皱眉头,没再什么,脱掉衣服就躺下了。

本来希望哥哥能站到自己立场上的建工,这才失望地发现,跟他说家里的事情简直毫无意义。

周六中午放学回到家,他想,下午不上课,正好可以给四叔写信。既然向母亲发过誓,就应该说到做到。他对那天母亲不同意给四叔写信视为软弱和屈从的表现,这反而更坚定了他的念头。他把近来家里出现的一切乱象,一股脑儿全都归到了四叔头上。

他从书包里拿出钢笔和一个本子,想,开头总得客套一下,于是写道:“小叔你好,近来爷爷奶奶身体好吧?”继而脑子一亮,又在前面加上“尊敬的”三个字。这样既显得不失礼节,又暗含对四叔的讥讽。信写完后,他从头读了一遍。

尊敬的四叔您好:

近来爷爷奶奶身体好吧?

承蒙您的关照,在你极力怂恿之下来到我家的那个女孩,正如您所预料的那样,已经住了下来,并且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虽说还不算理想。如果没有您的帮忙和提醒,她或许也不会到我家来。过去,为了老家的事情父母没少吵架。我这样说的意思,你该不会不明白吧?今来信不为别事,只是想请您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像您当初帮这个女孩到我家来那样,请她到别处更为合适的地方,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也应该是你所期望的吧?

此致

敬礼!

你的侄子 建工

1979 年 3月10

他为自己巧妙的措辞而激动不已,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寄出去。他誊写出来,又自我欣赏地默读了一遍,折叠起来装进上衣口袋里出了门。

过了梁村向北穿过西宿舍区,走下一段陡坡经过煤台场地。长廊建筑呈一个巨大的直角三角架,从井口运上来的煤炭被传送带运到高处,分流出来的原煤瀑布般地闪着流光从高处“哗哗”落下,堆积成一座高大的煤山。拉煤的卡车排成长队,往来不断,卷起阵阵煤尘。北面不远处的铁道上,一列电车响着急促的警铃从一立井那边驶来。从倾斜的长廊下来到西边,沿着右面高处的铁道下面是一道煤槽,一个形状怪异的电轨车伸出长长的曲臂正在往火车箱里装原煤,它头顶上的高压线“噼噼啪啪”擦出蓝盈盈的火花。北面那条铁道以外是一个木场,一堆堆树干堆积如山。往来车辆的喘息声、鸣笛声、刺耳的电锯声,煤尘味、铁锈味、松脂味……这里的一切似乎完全把他淹没了。他摸摸上衣口袋,感到信还在。他俨然是一位英雄要去开创一项什么伟大的事业。

沿着木场西边的栅栏下去,再向西走,前面柏油路边上的那个绿色邮筒跃入他的眼帘。

不久,他填写好地址和收信人,把里面装有那封信的信封粘好,贴上邮票。检查无误后,他从邮局出来,把它轻轻地投放进了邮筒里。走出几步去,又回头朝邮筒看了一眼:毫无疑问,信已经在里面了。刹那间,他全身痉挛般地闪过一阵狂喜,他极力压抑住自己的情绪,用力挥动一下拳头,差点喊叫出来,但还是忍不住“嗤嗤”地笑出声来。他对父亲充满了极大的鄙视。他心里在说:“哼,看你能把我怎样!其实你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啊!这都得怪你,是你咎由自取罢了……”他感到浑身轻松而自在。天空蒙着一层薄云,似乎比平常格外辽阔。他想象到四叔读着那封信时那副狼狈尴尬的样子,不由得幸灾乐祸。后来,一丝忧虑又从心头掠过:如果以后父亲知道了,会对我怎样呢?……嗨,管他呢!

当时,他全然无视于住在他家里的那个女孩的存在。


一列燃煤蒸汽火车穿行在夜色笼罩下的茫茫的齐鲁大地上。“咣当——咣当……”车轮发出均匀而有节奏的声响。漆黑的车窗玻璃反照出乘客的各种睡姿。巧生毫无困意地凝望着黑咕隆咚的窗外。她身材细瘦,穿一件半旧的方格褂子,扎着一对利落的绞花短辫,瓜子脸,薄嘴唇,下巴微微凸起。许久,她把头转向对面的父亲说:“咱那年上东北去,也是路过这里吗?”

“嗯,那年你才五岁,这么高。”继礼满脸粗糙的皱纹微微绽开,用手比划着说,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烟布袋,卷起烟来。他腰板挺直,身穿青色中山服,长方脸,阔嘴唇,面相敦厚。

“回来那年,我就记事了,好像在火车上呆了老长时间。”

继礼擦着火柴,点起卷烟,吸了两口,青烟顿时蔓延开来。

未来崭新的生活在想象和现实之间的边缘上悬浮着,摇摆不定。她既兴奋,但又不敢奢望。她猛然抬起眼睛,几乎是恳求地盯着父亲说:“要是到大叔家留不下,就还是去东北吧?我一个人去就行。”出门之前,她听母亲跟父亲说:“去看看吧,到博山去留不下的话,你们想顺便去东北也行。”

继礼在迷蒙的青烟中沉思片刻,说:“看情况吧。”

她蹙起眉心,又把眼光投向黑洞般的窗外。

父女俩在淄博车站下车,改乘公交车。冬末初升的太阳透过铅云,像一个圆圆的白玉盘。道路两边,开阔的麦田里还残留着些尚未完全融化的积雪,东边一道光秃秃的山丘连绵不断,向后缓缓移动。巧生指着山间一座黑色锥形山问:“那山怎么还是黑乎乎的?”

“那是从煤井下挖出来的渣石堆成的。”

“噢……”

“听说这里有很多煤井。据说,最早先是德国人到山东来开煤井,后来,有两个德国传教士被中国人给杀了,德国鬼子就派来军舰和部队,强迫清政府定立条约,修建胶济铁路,沿线两边三十里以内所有的煤炭全都由他们开采。再后来,日本人又来,把德国赶跑了,这些煤矿又都成了日本人的了。”

“好事还都成了他们的了。”

一个小时以后。路边低矮的平房越来越密集,其中还有工厂的大门、院墙和里面露出的厂房房顶。河对面不远的高处现出一座高大的矸石山,山腰上有一片深浅不一的红褐色,青烟袅袅升腾。一辆矿车在缓缓向山顶移动着。山下河道边是一片乌压压的厂房。

客车驶进人来人往的城里,又钻过一个铁路大桥,向东拐进了博山车站。候车厅是一座像是由积木搭成的土黄色德式建筑。

父女俩向东出了城,绕过北面不远处的那座矸石山,走下一道长长的水泥台阶,来到了河东二立井矿区。经由从食堂里走出来的一个工人的指点,找到了通风连队,但会议室里一个人也没有。这时过来一个瘦高个的人,脚蹬黑色高筒胶鞋,头戴矿灯安全帽。继礼向他打听赵继勤,说是从胶南来的。那人走进会议室隔壁的办公室给井下打了个电话。

继勤接到电话,立刻上井径直来到连队。见门前站着两个农村模样的陌生人。他上前疑惑地打量着继礼问:“你是……”

“我找赵继勤,跟他是一家子。”他说。只见来人满脸煤灰,头戴矿灯安全帽,个头瘦小,短方脸,浓眉大眼,宽鼻翼。

“我就是,你是……”

“你……你不就是大兄弟吗?我是继礼呀!哎呀,都认不出来你啦!哈哈……”

“哎呀,原来是你呀,我当是谁呢!你不说我还真是不敢认了!”

“可不是嘛,整整二十年没见啦!老啦,哈哈……”

“二十年没见啦,真没想到来人是你!”

“孩子都这么大啦,你回去那年还没有她呢!这是家里二嫚,叫巧生——快叫大叔嘛!”

看着这位大叔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和一副和善的笑容,她感动地感动叫了一声,就羞红着脸把头扭到了一边。

煤矿家属宿舍区在二立井以东和一立井以南,被梁村一分为二。村东区卧伏在一个山坡上,依势由高到低。灰砖红瓦的平房栉次邻比,一律绿色门窗,各家各户的格局也像那时大统一的计划经济一样整齐划一。宿舍区与匍匐在它脚下的村民们的那些拥挤不堪的土坯草房相互对峙,俨然摆出一副“工人老大哥”的尊容。

继勤家所在的那趟平房的后面就是梁村,仅一道之隔。这天赵婶在家休息,她刚从粮店买回口粮,在石磨前用簸箕盛着黄豆拣沙粒。南边隔壁的刘大妈倚着门框在衲鞋底,一边跟赵婶拉呱。她说前几年她家口粮不够吃的,三女儿夜里饿醒了,躺在床上偷偷地哭。赵婶说,现在虽说粮食够吃的了,可孩子们都不愿吃粗粮,就兑换出些粮票,贴进去买高价细粮或大米。正说着,刘大妈望着院子北头说:“他赵婶呀,好像你家来亲戚了。”赵婶扭头看去,见继勤后面跟着两个陌生人。她心里感到纳闷。继勤上前笑着做了介绍,刘大妈让赵婶赶紧进屋伺候客人。

继勤把客人请进里屋,从抽屉里拿出金鱼牌香烟,继礼赶忙掏出他的烟布袋,继勤硬是把一棵香烟递给他,彼此又相让着点上,拉起了家长。巧生靠坐在门边的木床上。这间不大的屋里光线明亮,简洁朴实。迎门一张长方桌,两边各一把椅子,她对面的朝向前院的窗户下有一台缝纫机。桌子上方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华国锋主席画像,画像下面并排挂着四个玻璃框的奖状,上面写的都是大叔的姓名。

赵婶用一个圆搪瓷茶盘把茶水茶杯端进来,跟继礼寒暄了几句,继勤让她去做点饭。她答应着,出来时顺便把花布门帘放了下来。她先去后院坐上锅,又回到厨房拿起几棵芹菜,在里屋门口一边的炉灶跟前择着,一边好奇地听里面说话。那年结婚后跟继勤一起回胶南,她已经不记得见过这位二伯家的 “大哥”了。两人谈论起本家族的什么人,时而为某人的去世而伤感,而是为某人的境遇而感叹,当提到当年一起劳动一起下河摸鱼的趣事时,两人又发出孩子般天真的朗笑。后来,赵婶又手里拿着一头蒜回来继续听,终于听到这位大哥说起这次找来的用意。当继勤一口答应帮这个女孩找工作并让她住下来的时候,她的脸陡然阴沉下来,摘好的菜也不做了。她拿了五个鸡蛋来到后院,下了够三个人吃的面条,又往锅里嗑鸡蛋。第四个刚要嗑,手又缩了回来,回厨房把手里那两个鸡蛋放回了原处。

放学的学生陆续走出校门。住在梁东宿舍片区的学生向北,绕过校院院墙经过村里回家。建工跟王国强出来向南拐,上去一个土崖头,再向东来到堤坝上。前面山峦横亘,起伏绵延。由于僻静和绕远,上学放学的学生很少走这条路。

国强是班上唯一一个农村户口的学生。小学二年级时,他跟着到矿上来干临时工的母亲,离开远在五六十里以外的农村的家,住到父亲这边来,插到建工所在的班里。他没怎么长个,一直在班上最矮,一头稀疏、枯黄的头发,同学都说他是在老家“跌倭”了。小学那会儿都是集合起来排着队上学,他两手高举着毛主席画像木牌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村里那些调皮的孩子老远就咧着嘴巴指指点点地朝他发笑。如果不是因为处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感情,他们早就唆使身边那只伸着长舌头的大黑狗朝他扑过去了。

走过堤坝再向北拐,山脚处的崖头下面是一片开阔的麦田,麦田尽头是宿舍区平房和村民拥挤的草房,脚下这条小路穿过小石桥,在麦田和一条干涸的小河之间继续向前延伸,把梁庄和家属宿舍一分为二。

贴近麦田和小路的那排平房最头上那一户就是国强的住家。每次看到他家的屋山头,建工心里就会笼罩上一阵神秘的恐惧。那套房子里原来那个姓朱的人在一个夜里悬梁自尽后,就一直没人再敢进去住,因为宿舍里的人传说里面有鬼。国强一家是前年才从梁村西边的单身宿舍搬来的。那年冬天特别的冷,建工清早背上书包上学出门上学,看到隔着一条小路的那个院子里站满了神情惶恐的大人,给水处的跟前还停着一辆白色救护车。他们全都是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还不时朝南头张望着什么。他凑上前去,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北面苹果园后面的单身宿舍有个中年工人,老婆孩子都住在农村老家,跟姓朱的那个人的老婆是老乡,平时经常到这家来玩。头一天夜里,姓朱的男人下班回来叫不开门。大概是猜到里面发生了什么,就把门窗玻璃打碎,伸进胳膊拉开插销一步闯了进去,果然撞见他老婆和那个老乡正在里屋慌慌张张提裤子。他扑上前就去撕打那个男人。他老婆竟然下手帮着那个老乡打他抓他。打完后就跟那个老乡一起逃之夭夭了。他的两个孩子在后院的小屋里吓得直哭。那个姓朱的又气又腌臜,到后院找了一条绳子,又把后门关好,回到里屋踩着一个杌子上了吊。不一会儿,人们几乎同时闪出一条窄道,建工亲眼看到一副担架被四五个人抬出来,匆匆抬到救护车上被拉走了。担架上那个人被一床脏兮兮的花被子盖得严严实实。不久,宿舍里传说那一对流氓破鞋已经抓到了。大概又过了半年,有一天,一阵“咚咚咚”的滞重的跑声突然打破了宿舍里的寂静,有孩子在喊:“游街的来啦!已经开到家属大队的大院门前啦!还有那一对流氓和破鞋呢!”建工和哥哥建华也跑到村西去看热闹。车队被围得水泄不通,路边的树上、人家的院墙和房顶上都有人。一辆辆军绿色大卡车上缓慢行驶,脖子上挂着牌子的犯人被五花大绑,持枪的武警个个威风凛凛,宣传车上的扩音喇叭震耳欲聋,男女广播员高亢而神经质的声音响彻云天。车下无数人把刀子般的眼光直刺向那一对站在一起的流氓和破鞋,有人痛骂着,用手指认着,有的孩子朝他们投掷土块和石子……

国强进了自己的家门,建工横过小路来到第二个院子里,推开自家的门,只见里屋香烟缭绕,一个陌生的农村中年人坐在父亲对面。父亲露出那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微笑着说:“这是你大伯——这是老二。”

继礼立刻起身,堆起满脸粗糙的皱纹憨笑着,用一口亲切而浓重的老家口音跟他打招呼,他应声笑了笑,朝后院走去。父亲那灿烂的笑脸并没怎么感化他,甚至他还看到那笑里藏着的虚伪。巧生在后院的小屋里听见有人开门进来和父亲的说话声,得知是二兄弟回来了,赶忙起身朝外走去。建工猛然见一个身材细长、穿着短而瘦的半旧衣服的女孩闪了进来。两人在狭窄的厨房里几乎是擦肩而过。建工注意到她低着头,紧闭着薄薄的嘴唇,精巧的下巴微微翘起,在她疾步走过时,留下一股淡淡的乡下人身上所特有的味道。她开门出去了。或许是由于青春期这个特定年龄的缘故吧,他为自己家里突然降临一位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孩而心里产生了一丝莫名的庆幸感。多年以后,巧生回想起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个头略高,瘦瘦的,身着深蓝色中山服,方脸浓眉,眼睛黝黑而有些沉郁。

建工向正在往炉子里添煤的母亲低声问,来人是谁。母亲极力压抑住内心的火气不耐烦地说:“谁知道是谁!整天七大姑八大姨的,八竿子拨拉不着……堵不完的老鼠窟窿!”

他心里一阵阴郁,走进小屋把书包放到床上,就出去了。

他从小就喜欢老家来人。老家人那一口浓重的乡音,总是让他感到温情而愉悦,他还喜欢闻老家人身上那股子烟熏土腥的气味。只要老家来人,他每天都盼着快快放学,一回到家来他就粘上他们,像一条活蹦乱跳的小狗一样转来转去的。只有那时,父亲才对自己绽露出笑脸和那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当然,这在他看来,那只不过是给在场的人看罢了。但不管怎样,他总算可以暂时摆脱平时这家里让他感到阴郁、压抑和死气沉沉的气氛了。

不过,今天老家来人,他连听说过都没有。是自己家的什么亲戚,还是爷爷的什么朋友呢?天擦黑时,他回到家来,一推门,门被什么东西挡住了。随即门被打开一道缝,露出她那张圆脸和一对小刷子似的辫子。外间那张木床横躺在地上,父亲自制的那套木工用具全拿了出来。原来父亲在给木床加宽呢。那个女孩在一边帮忙。

“来得正好,干活吧!”小梅说,走到另一头扶住木床。

他走到小梅跟前悄声问:“刚才那个人呢?”

小梅看着巧生笑道:“你是问她爸爸?走了。”

“走了?去哪儿了?”

“去哪儿了?回自己家了呗!”

干完活儿后,刚拾掇完,赵婶从外面进来,交差似的说:“老彭在家呢,他答应明天到班上给打听一下。”老彭家就住在北院,在矿机关当干部,是继勤两口子当年的结婚介绍人。

继勤坐在里屋,吸了一口香烟,没吭声。这就算是知道了。

建华每天回来很晚。放学后不是背着父亲给他制作的那个用军绿布裱糊的画夹进城去少年宫业余美术班上课,就是径直到矿上宣传科去找沈老师学画。建工刚要睡着,朦朦胧胧地听到哥哥脱衣服和低沉的问话声:“谁到咱家来了?”

他翻动了一下身子,说:“不知道,是从老家来的。”

“来做什么?”

“好像是找工作。”

建华没再吭声,关灯钻进了被窝。

次日,刘大妈扯着大嗓门来借酱油,一边说,下乡的二女儿春节后才走还没一个月就又跑回来了,一进门就喊饿,她这才突然想起瓶子里的酱油已经没了。赵婶把她手里的茶碗倒满酱油,她又不急着走,好奇地斜着身子去瞅躲在里屋的巧生。听说她来找活儿干,就说,很多孩子上完初中就早早下来待业干临时工,矿上都安排不下,工作又脏又累,她三闺女在土建队里干了两年,整天叫苦不迭。

“就是啊,哪怕活儿累一点呢,能找到也行啊!”

刘大妈眼睛一亮:“对了她赵婶,不行的话就上山去砸石子,先干着再说。北面院子里陈家她老婆是农村的,带着好几个孩子都在山上砸石子,挣钱还不少哩!不过,女孩子家一般可吃不了那个苦啊!……”后来见继勤回来,她这才想起二女儿还在家里等着吃饭,就走了。

继勤点上一支香烟,说,他去找过老彭,问了几个地方,都不缺人,看来这几天不好办。他跟巧生说:“你才刚来,不用着急,过几天就找到了。”

“不用好的,找最差的就行。”

继勤苦笑一下,说:“再等等看吧。”

她说:“上山去砸石子吧。”

继勤咧着嘴直摆手:“不行不行,你可干不了!别看下地的活儿你能行,可这活儿你干不了。太累人啦!”

“这有什么干不了的?总不能闲在家里等着。先干着再说,明天就去吧!”

继勤极力反对,但终究拗不过她,只好说试试看。她说不用试。

第二天继勤带回两把铁锤和两个自制的铁圈,巧生挑上筐子,两人一起上了山。

建工走进后院,见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家,问那女孩去哪里了。

“哼,上山砸石子去了。”她带着嘲讽的口气说:“倒是大包大揽把这个女孩留下了,可他能帮她找到临时工吗?自以为比谁能耐都大。一出一出的没完没了。前些年你二姑,你二叔、三叔和你四叔,还有你爷爷,年年来,年年来,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吃还是不喝呀?临走还得给他们出路费,你二姑跟你二姑父、你爷爷从咱家上东北去,就更不用说了。你爷爷来信就哭穷,来信就哭穷,不是说发大水了,就是说欠队里的钱。家里每月就开这点工资,一到月底钱花不下来,这就吹胡子瞪眼,‘钱都到哪儿去了,钱都干什么了?怎么花不着数呢?’……到哪里去了,还不是填了你家的老鼠窟窿吗?这两年这个家刚要好起来,这不,连半点儿商量余地也没有,就又让这个女孩住到咱家里来。这院子里十好几户人家,谁家没有个三亲六故的?可谁像他这样了?好像谁也比不上他,谁都没有他有能耐似的!……建华现在总算是长大了,也算对得起他死去的父母了,可现在又……嗨,啥时候是个头啊?”

“她是怎么找到咱家的?”

“怎么找到的?都怪你四叔继信!是他告诉这个女孩她爸爸的。她爸爸去找你爷爷,说想要让她来咱家找活儿干,你四叔说,那么大的一个煤矿,临时工还不好找嘛,你去吧,没问题!继信这人也真是的,他难道就不想想,前几年给咱家找的麻烦还少吗?那年第一次来,说要上东北找去你二姑,让你爸爸给他出路费,你爸爸说他年龄还小,家里老人又需要照顾,没让他去。那次你爸爸送他进城去住院,给他治好了那只眼睛……”

“他那只眼睛不是过年的时候让鞭炮炸坏的吗?”

“那次花了不少的钱。去年又来,你爸爸逼着他娶了采煤连队那个书记的白痴女孩,说书记家里就只有这一个女儿,将来做了倒插门女婿就能接他的班当工人。婚也定了,彩礼也送了,你四叔突然又变了卦,撅起屁股就走了。钱就这样白搭上了。这不,他刚走这才没几天,就又怂恿这个女孩他爸爸带她来了。——你知道吗?这个女孩她爸爸本来是打算,如果这里留不下,就带上东北去……”

“那让她去东北不就得了?”

“可他却偏要往自个脸上搽粉呢!想事简直就像个小孩子,想咋样就咋样!那年井下发生事故,建华他父母都死在了矿上,家里又没亲人抚养他,那是没有办法,可这个女孩不一样啊,又不是没有自己的家,东北也有落脚的亲戚——你猜怎么着,这女孩她爸爸还说要让咱帮她找个下井工人,在这里成家呢!即便是下井工也不肯找农村户口的呀!农村户口根本就不好转,如果不是因为那次矿难,咱的户口也转不出来。矿上有谁不知道,咱的户口是你爸爸用命换来的?”

建工不止一次听她提起这事了。他说:“看来是要长期住下了。”

“他如果不挑我毛病也行啊,说不定哪一天又该……”

水壶里的沸水冲开盖子“扑——”地溢了出来,火炉里发出一阵爆响,腾起一阵白汽。她急忙提起水壶去了厨房。

斜对门唐婶昨天傍晚看到一个挑筐的女孩,跟着继勤从外面回来进了屋里,不无同情地猜想,准是继勤老家又来人了。此时,她隔着门窗玻璃看见继勤匆匆出了门,就点上一支香烟去了他家。

唐婶的娘家早年田产百顷,是博山城里的大户人家。她母亲是个讲究之人,从来不喝佣人挑回家去的后面那只水桶里的水,唯恐佣人把后面那只水桶里呲上屁了。大瓮里的粮食也从来不吃最上面那一层,唯恐吃出一粒老鼠屎来。唐婶以此为尊,并传承了这种家传遗风,把个家里收拾得全宿舍都没有一个人敢踏进一步去。前些年唐贵安在农村老家的父亲来住了三天,带来了一场虱子灾难,从那,她绝不允许老家人再跨进家门半步,不准两个孩子回老家探亲。只要一提到唐贵安老家,她立刻就感到浑身无比奇痒。

见赵婶在砸衣服,她问在忙什么。赵婶没好气地说,继勤逼她缝补穿过的工作服,好给家里来的这个女孩上山砸石子穿。接着就陈芝麻烂谷子地历数起继勤老家这些年来给这个家带来的诸多烦心事。缝纫机不时发出疾速的“哒哒哒”声,好像恨不得帮她把心里的委屈全都发泄出来。唐婶坐在床沿上听着,用左手抱着右胳膊肘子,食指和中指之间夹着香烟,不时劝慰她一两句。

唐瑾推开门一步跨进来,用手点着母亲,一副大人的样子嗔怪道:“我就知道你在这里!哼,门没锁,炉子上的水开了,也没人管!”

她那俊俏的鼻子和嘴巴酷似母亲,就连那双大惊小怪的眼睛娘俩也一模一样。

唐婶突然瞪大眼睛,深吸一口冷气:“嗨,只顾跟你赵婶说话了!炉子上还坐着壶呢!”

“俺赵婶在忙什么?”她站在里屋门口往里瞧。

“你赵婶在生气呢。”

她虚声说:“俺赵婶生气了?怎么啦?”

“大人的事,小孩子家别问!”唐婶使劲朝她挤吧眼睛,又故作没事的样子说,“你赵婶家来亲戚了。”

“哦,我说看到有个女孩呢——哼,反正你又不让俺老家人来,你也省得生气了。”唐瑾撇一下嘴巴,冲母亲发笑。

“不让来就对了。”赵婶嘟哝道。

唐婶佯怒道:“小孩子家少插嘴!——壶你提下来没有?”

“还等你回去提吗?早就灌到暖瓶里了。你好好劝劝俺赵婶吧!我走了——对了,昨天班上考数学,建工得了一百分呢!”

“你得了多少?”唐婶问。

“不告诉你!——我想不明白,他究竟是怎么考的呀?竟然一分也没扣!”

“你怎么没考一百分?快回家学习去,给我看好门。”

唐瑾笑着转身去开门,两只长辫子跟着甩动起来。

天刚擦黑,继勤和巧生顶着尖利的小西北风匆匆下山进了家门。继勤耸着肩头搓着双手,嘴里不住地发出“嘶嘶”声。他找出剪刀和一片伤湿止痛膏,招呼去后院放担子的巧生赶紧进屋暖和暖和,剪下一块膏药递给她,盯着她磨破的手指和紫红臃肿的手背说:“不干啦,明天说啥也不能去了!”

她说能行。他无奈而又不无赏识地“嗤嗤”直笑。

自从巧生来了以后,每天晚饭都推迟到天黑以后。黝黑的窗玻璃上反照出这家人吃饭的影子。建工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家庭聚餐的方式了。父亲坐在迎门最上方,腿和胳膊极力向两边揸开,最大限度地占据着局促的空间。他端起三钱的白瓷小酒盅,头猛地向后一仰,嘴唇抽出幼鼠尖叫般的声响,又夹起一块从矿上食堂买回来的炸肉,“嗖”地送进嘴里,昂头咀嚼起来,耳垂下面的肌肉像一对小青蛙有节奏地上下游动着,嘴里还发出令人讨厌的共鸣腔。似乎人生的全部意义都在其中了。有时他还用教训人的口气说:“只有干活才能吃好的。”建工心里别提有多别扭了:眼前这个人完全不必为了填饱肚皮而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何况家里又多出一个外人呢。

“菜凉了,凑合吃点吧。”继勤夹起一块炸肉放进巧生碗里。她赶忙端起碗拿开:“不用,我自己来。”

继勤从竹筛里捏起一个馒头,审视着翻转几下,掰开,送到嘴边,鼻子使劲抽动几下,又咬上一口,嚼动几下,皱起眉头说:“发酸,这怎么吃?”

“酸就酸吃……昨天晚上发上的面,哪有工夫蒸?”

“总是你的理!我说一句你能跟十句!”他突然把馒头狠狠摔到地上。馒头弹到了床底下。

小梅拿筷子的手猛地哆嗦了一下。

“你就少说一句吧!”建工胆怯地冲母亲说。

“我吃着还行,不怎么酸。”巧生低着头怯怯地说。

后来,唐瑾推门进来,瞪起那双大眼睛,倒吸一口气说:“呦,才吃完呀!”

建工看不惯她那一向大惊小怪的样子。她当着自己的母亲叫“妈”的时候,声音娇媚而婉转,就像赤脚走在光滑的石铺路上,那种滑腻腻酸溜溜难受的感觉直往心里钻。

继勤客气地跟她打招呼。他很喜欢唐瑾。唐瑾小时候来玩,有时碰上这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就羡慕地一直站在一边看,说:“瞧你们这一家人,多好啊!”继勤说:“那你跟了俺吧。”“俺不。”“你妈答应俺了,今天你就住在俺家了。”她使劲憋住笑说:“不信!”继勤做出起身要去关门的动作,她惊叫着一溜烟跑了。不一会儿,就又蹑手蹑脚地回来,继续看这一家人吃饭。

巧生去厨房刷碗,她悄声问小梅:“她不走了?”

小梅似乎不知该怎么回答。建工觉得她不该管别人家的闲事。赵婶从里屋扫着地出来。她躲到一边,又问:“她住在你家不走了?”

赵婶不耐烦地说:“不走了!”

她眼睛一眨不眨地又盯着巧生的背影,好像在说,她是多么可怜啊!

继勤走在下班路上。他每天下班回到家,吸上一支香烟稍事休息,就上山去帮巧生拣石料。他还清楚记得,那天继礼跑进饲养棚说,博山煤矿上来人招工,你去吗?我想去可嫂子不答应。继勤忙问来人在哪里。他早就听说,当工人能天天吃白面馒头。他一溜烟跑到村公所报上名,又兴冲冲地去木工房跟父亲说:“我上报名啦,去博山煤矿当工人!”父亲把脸一沉,说:“当兵的是活着没埋,挖煤的是埋了没死,不行!”说完扔下手里的刨子就去找当村主任的继礼的父亲。此后,他跟在二伯屁股后面磨叽了三天,央求他向父亲求情。继礼也向父亲给他帮腔。最后二伯硬着头皮找他父亲说,我看这孩子有志气,就让他去吧!说不定混好了,咱还能沾他的光哩!父亲闷着头一个劲地抽烟,终于叹了口气,磕着烟锅灰说:“他要走就随他去吧,反正,留住人也留不住心。”临走头一天晚上,二伯母赶着做了几个水棒槌饽饽给他送过去。次日全家人把他送到村头上,他还记得二伯掏出五毛钱说,咱村互助会里就只有这点钱了,带上吧。他推辞说:“不,带的干粮够吃了。”二伯硬是塞到他手里。他的嗓子眼里顿时一阵火辣辣的……他想:既然堂兄把她送来了,我还能不答应吗?我没理由拒绝啊!连日来老婆不给我脸色看,哼,女人就是栅栏,时间长了不拾掇拾掇心里就难受。

这天他出门上山前,命令蹲在厨房里洗衣服的老婆说:“饭菜晚些时候做,免得回来吃凉的;以后不要让巧生干家务,她又不是来咱家当佣人。”

“是她自己要干,我又没指使她。”

从小跟父亲干过木工的继勤运用专业知识教训道:“你他妈的天生就是个栅栏,每隔一阵不敲打敲打,我看你就心里发痒!”

赵婶起身让他敲打,他抬腿就是一脚。赵婶上前又让他打,他险些把她推倒。隔壁刘大妈隔着院墙听到了,大声喊道:“他赵叔你们可别吵架啊,看让人家笑话呀!”

继勤歪着青筋裸露的脖子,骂了一句就朝外走,开门时差点撞着跑来的刘大妈。

刘大妈安慰起了赵婶,又陪她说了一会儿话让她消气。

建工回来见母亲站在炉台前发呆,上前问怎么了。她眼里闪动着泪光,神情郁闷,颔下的皮肉松弛地耷拉着。他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没察觉到儿子回来,这才回过神,说:“自从这个女孩来了以后,就横挑鼻子竖挑眼,没有一天不挑毛病的。”

“他打你了?”

“他踢我,又打又骂……过去,我为什么跟他吵架?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吗?这么多年就没过上一天清静日子。唉,啥时候是个头啊……”她嘴角一咧,眼泪涌了出来。

建工一阵揪心。他冲口说:“我给四叔写信,让她回去!”

她先是打了个愣怔,又似乎得到了安慰,轻叹一口气说:“算了,别给你四叔写信。我只是怨他对我的态度。既然把她留下了,还能再赶她走吗?”

“不然,他还会对你这样。”

“慢慢或许就好了,他还能老对我这样啊?只要他不再对我这样就行……”

建工回小屋放下书包,走出家门,一时茫然不知所之。他见到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年前他挨了打,到现在只要一见到父亲还心有余悸。父亲进城买年货回来,接着洗海带,让他去挑水。院子外面路边的给水处停水,只好到宿舍东头的半山腰上去挑,回来路上,不慎被人家家里泼到门前的污水结成的冰“咣啷”一下滑倒,一屁股坐到地上,桶里的水泼满了前胸和头发。他又气又恼,把剩下的两半桶水挑进后院,把扁担摔到地上。父亲最反感他干活不耐烦的样子,又见水桶底部一个劲地往外渗水,一股无明业火“腾”地从脚跟顶到头皮,一把採住他的头发往墙上撞去,拳脚相加。他羞于再去回想。此时回想起来,他仍感到头上被父亲抓过的地方木涨涨的。父亲一向鄙视好逸恶劳,这给他的精神带来一种无形的高压。他尽管处处小心,但还是防不胜防。在父亲这个人眼里,似乎除了“劳动”具有唯一的生活价值之外,一切都是多余的。从根本上,父亲的沉默寡言大概不是他先天的性格,他不是不善言谈,似乎更像是不屑于言谈。过多的言语似乎纯属“花言巧语”之类的东西。即便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这人对自己和哥哥建华也只是使用 “扫扫地”“抬水”“去抬烧土”“揣打火”之类的非主谓句。事实上,仅凭经验和父亲的脸色,他就能领会父亲将要指使他做什么,所以,即便是这样再简化不过的句式他也会往往省略掉。

他凑近国强家的门窗玻璃。一个圆脸的女孩从后院朝这边走来,大声叫国强的名字。国强从里屋跑出来开了门。建工约他出去走走。两人朝山下走去。

建工问那个女孩是谁。他说是他姐。“她是从老家送煎饼来的,煎饼是我奶奶摊的。”

建工耷拉着脑袋,漫不经心。

“你好像不高兴,有什么心事吗?”

建工叹了口气:“唉,郁闷!一点意思都没有。”

“你家来人了?昨天我看见一个女孩提着一桶水进了你家,是亲戚吗?”

“那谁知道!别提啦!父亲这个人太专断,不跟我妈商量就把她留下,住在我家里。”

“她到你家来做什么?”

“找临时工,不好找。问题是,她家里人还想让她从这里找个婆家呢!”

“哈,她才多大,就找婆家?”

“唉,真无聊……”

“你妈不愿意她住在你家?不过,他应该先跟你妈商量一下。”

“只顾自己为好人了,还谈什么商量!宿舍里有哪家像我们家这样,让一个不认识的人住在自己家里?连我都感到没面子……”

“你爸也没跟你哥商量吗?他是你家老大呀。”

“可能吗?他就是那种人,自以为是。再说,哥哥对家里的事从来都不过问,”建工埋怨说。

“哦,是这样。那就不好说了。”

来到山脚下的三岔路口,建工怕万一碰上下山的父亲,就提议朝水坝那边去走走。

建华兄妹小的时候,大人都去上班,就带上他们到矿区去。偌大的矿区成了他们的乐园。食堂北侧有一条由水泥柱铺成的通往山顶的台阶路,台阶中段的平台上矗立着一块三四层楼高、由铁架支起的巨型宣传画牌。有一次,建华老远看见一个人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画《毛主席去安源》画像。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天天清晰起来,逼真起来,全矿区的每一个人都能仰视得到。这让他幼小的心灵着实受到震撼!他爬上一层层台阶,来到铁架下面逗留。那个画画的人长头发,大高个,让他感到无比崇敬,因为他会画毛主席像。于是他每天都去看那个人画。他还跑到对面远处那个大崖头上,坐在路边医院大门一边的花池上久久凝望,开始用手指比划起来,或者用小石子在地上学画,直到母亲下班走到那里叫他一起回家。他总是再画上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处于好奇上前围观的大人们,让她带孩子去拜那人为师。次日她就带上建工去宣传科找沈老师。沈老师拿起一只彩色粉笔教他在地上画太阳、大树和小房子,他跟着画起来。临走时沈老师还送他一盒彩色粉笔,他如获至宝。回家后,父亲在后院里给他做了一块小黑板,从那以后他就跟画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在放学路上,同班的一个孩子郑重其事地跟他说,听大人说,他不是他现在的父母亲生的,他的亲生父亲是在井下淹死的。他回到家问母亲,母亲惊讶地问他听谁说的,后来就把父母去世的经过告诉他了。从那天起,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上突然掘开了一个空虚而神秘的黑洞,那个黑洞很深很深,深不见底。他开始觉得自己跟任何别人家的孩子都迥然不同.。他表面上跟原来没什么两样,似乎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但那个黑洞一旦出现,就再也消失不掉了。那里面有他亲生父母模糊而又陌生的脸面和身影,有他一双孤独而毫无依着的恐惧的眼睛。突然有一天,他觉得自己似乎好长时间没有画画了,于是他每又拿起了画笔,。一旦那个黑洞出现的时候,他就让自己躲到画画里面,就去矿上找沈老师学画。似乎只有画画才能逃避那个黑洞,让他忘掉那个黑洞。父亲用关注的眼光看他画画,说:“嗯,画的不错,将来可以当个大画家了。”母亲每当看见他画画时,脸上也总是现出欣慰和鼓励的微笑。当他从那个世界中蓦然回到现实中来,感到自己似乎曾经走得很远很远。

建工正躺在被窝里看书,建华回来了。他拿开书,低着头在默默地发愣。

建华看他心里好像有什么事,问道:“怎么,还不睡吗?”

建工带着着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不满地说:“咱妈今天生气了。”

“哦,怎么了?”

“爸爸找她的茬,跟她吵架,为了这个女孩来咱家的事。”

他只是皱了皱眉头,没再什么,脱掉衣服就躺下了。

本来希望哥哥能站到自己立场上的建工,这才失望地发现,跟他说家里的事情简直毫无意义。

周六中午放学回到家,他想,下午不上课,正好可以给四叔写信。既然向母亲发过誓,就应该说到做到。他对那天母亲不同意给四叔写信视为软弱和屈从的表现,这反而更坚定了他的念头。他把近来家里出现的一切乱象,一股脑儿全都归到了四叔头上。

他从书包里拿出钢笔和一个本子,想,开头总得客套一下,于是写道:“小叔你好,近来爷爷奶奶身体好吧?”继而脑子一亮,又在前面加上“尊敬的”三个字。这样既显得不失礼节,又暗含对四叔的讥讽。信写完后,他从头读了一遍。

尊敬的四叔您好:

近来爷爷奶奶身体好吧?

承蒙您的关照,在你极力怂恿之下来到我家的那个女孩,正如您所预料的那样,已经住了下来,并且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虽说还不算理想。如果没有您的帮忙和提醒,她或许也不会到我家来。过去,为了老家的事情父母没少吵架。我这样说的意思,你该不会不明白吧?今来信不为别事,只是想请您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像您当初帮这个女孩到我家来那样,请她到别处更为合适的地方,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也应该是你所期望的吧?

此致

敬礼!

你的侄子 建工

1979 年 3月10

他为自己巧妙的措辞而激动不已,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寄出去。他誊写出来,又自我欣赏地默读了一遍,折叠起来装进上衣口袋里出了门。

过了梁村向北穿过西宿舍区,走下一段陡坡经过煤台场地。长廊建筑呈一个巨大的直角三角架,从井口运上来的煤炭被传送带运到高处,分流出来的原煤瀑布般地闪着流光从高处“哗哗”落下,堆积成一座高大的煤山。拉煤的卡车排成长队,往来不断,卷起阵阵煤尘。北面不远处的铁道上,一列电车响着急促的警铃从一立井那边驶来。从倾斜的长廊下来到西边,沿着右面高处的铁道下面是一道煤槽,一个形状怪异的电轨车伸出长长的曲臂正在往火车箱里装原煤,它头顶上的高压线“噼噼啪啪”擦出蓝盈盈的火花。北面那条铁道以外是一个木场,一堆堆树干堆积如山。往来车辆的喘息声、鸣笛声、刺耳的电锯声,煤尘味、铁锈味、松脂味……这里的一切似乎完全把他淹没了。他摸摸上衣口袋,感到信还在。他俨然是一位英雄要去开创一项什么伟大的事业。

沿着木场西边的栅栏下去,再向西走,前面柏油路边上的那个绿色邮筒跃入他的眼帘。

不久,他填写好地址和收信人,把里面装有那封信的信封粘好,贴上邮票。检查无误后,他从邮局出来,把它轻轻地投放进了邮筒里。走出几步去,又回头朝邮筒看了一眼:毫无疑问,信已经在里面了。刹那间,他全身痉挛般地闪过一阵狂喜,他极力压抑住自己的情绪,用力挥动一下拳头,差点喊叫出来,但还是忍不住“嗤嗤”地笑出声来。他对父亲充满了极大的鄙视。他心里在说:“哼,看你能把我怎样!其实你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啊!这都得怪你,是你咎由自取罢了……”他感到浑身轻松而自在。天空蒙着一层薄云,似乎比平常格外辽阔。他想象到四叔读着那封信时那副狼狈尴尬的样子,不由得幸灾乐祸。后来,一丝忧虑又从心头掠过:如果以后父亲知道了,会对我怎样呢?……嗨,管他呢!

当时,他全然无视于住在他家里的那个女孩的存在。

继勤上班刚走,巧生就开始起床了。洗过脸,包上几个黑面馒头、几小块咸菜疙瘩,把军绿水壶灌满热水,带着这几样东西就挑着担子上山了。春寒料峭。走到半山腰,清冽的小西北风冷飕飕地吹散着细软的发梢,脸被吹得刀割一般生疼。此时,山下那隔着一片麦地的宿舍区沉浸在香甜而舒适的酣梦中,只有几点温馨的光。回望身后,天边一道浓黑的山脉的剪影,山顶起伏,像是凝固了的海浪,被紫兰色的天幕映衬着。矿区上空笼罩着一片暗红而模糊的亮光,传来什么机器发出的宏大而隐约的“嗡嗡”声。在那座高大的矸石山上有盏明灯,与天上稀疏的星星遥相辉映,起初刚来的时候,她心里还感到纳闷:天上那颗星星怎么那么大那么亮?那是一颗什么星呢?继续向上走,矿区的灯火越来越稠密,也越来越绚烂,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逐渐扩散成一片神奇的灯的海洋。其中有两排整齐地并列着,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弧形,宛如天帝抛出许多璀璨的珍珠,特别耀眼。她感到自己的脸都被映红了。当第一次发现这一景观的时候,她简直被震惊了!她从来没见过如此浩瀚的灯火,这简直是从老人们嘴里听说来的那个透明而神秘的神话世界啊!她想,如果让自己村里的人和自己的家人来看看,那该多好哇!

从山腰向南去,走进一个宽宽的山谷。两边的山低矮而平缓。山路蜿蜒,紧贴着山脚,右边是一道狭长的梯田。不久,便看到前面那堵模糊的白色断崖。崖下就是采石场了。她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这里。天才刚麻麻亮,路边那棵大树下的石屋里住着采石的民工。有一个民工出来,走到屋山头下烧水熘干粮。不一会儿,空旷的山谷里回响起她一个人砸石子发出的单调的声音。这声音渐渐敲醒了东山顶上那片淡蓝透明的亮光。不久,前来砸石子的那些人陆续来到,声音也越来越密集,此伏彼起,一片热闹。

小梅放学回来一进门,拉着哭腔让母亲看她书包上断掉的背带。赵婶接过去看了看说,是接头的地方开了,缝起来就行。说着就去床头边打开衣橱下面的抽屉拿针线。突然一个东西飞过来,打在衣橱上,落到了地上。

“你这闺女,我刚捡起来,你又扔!怪不得她昨天洗衣服时没找到呢,八成也是你干的!”赵婶拾起来放到床上。

建工正好进来,问怎么回事。母亲说:“她把巧生的秋裤给扔了呢。”

小梅撅起嘴巴说:“臭死了!她身上有股子味,熏得我都睡不着觉!”

“那你也不能把她秋裤给扔到地上啊!——她自打来了以后还没洗过澡呢。”

“她一个人就占了大半个床,睡得那么死,我推又推不动她。她还打呼噜,都把我吵醒了。都怪爸爸让她住到咱家里来!”

赵婶跟她讲道理说:“既然留下了,还能接着把她撵走吗?……来就来了吧,她在咱家里还能帮我干点家务呢,你们又没帮我干的。”她借着窗外的亮光缝着,又想起了什么,说:“这两天夜里你听到叫声没有?”

“叫声?什么叫声?”小梅问。

建工从小屋出来说:“我听到啦!好像在墙头上,或者是在屋顶上,不是野猫叫吗?”

“什么野猫呀,是巧生做着什么梦了。”

“怎么那么凄惨呢,吓得我头皮都发麻!”

母亲说:“她是干活累的,在农村种地,也没有这么累的活儿。”

小梅茫然地笑着说:“我怎么没听到呢?”

“是你睡得太死了。她干了大半个月了,连一天也舍不得休息。每天就穿着刚来时穿的那一身衣服,连一件换洗的都没有。”

一连两个晚上建工都那个声音惊醒。时高时低,时急时缓,就像是野猫或者别的什么动物被碾压而发出的,绝望而凄厉,让他感到毛骨悚然,头发都要直竖起来。那声音后来越来越低,渐至于无,在他刚要睡去时,却又再次越来越高,以至于让他愤怒和憎恶起来。

吃饭时,赵婶和继勤笑着问她夜里是不是做噩梦了。她一脸茫然地眨巴着眼睛,又摇着头说:“不知道啊!”

两口子说:“你是是干活儿累的,别舍不得了,明后天休息两天再干。”

“不用,不算累。”

赵婶说:“我后天倒中班,你哪怕休息一天,我带你到矿上去洗个澡。”

她说:“那我就后天下午休息半天,赶在中午以前早点回来。”

赵婶带着巧生来到矿上,走进澡堂里。一个胖女人颠着一身的赘肉从里面走出来。赵婶把巧生介绍给她,让她以后多加关照。胖女人盯着巧生说,认识就好了,以后来洗就是了。在更衣室里,赵婶换上工作服刚要去上班,三个青年女工说说笑笑地进来,问她今天来得怎么这么早。她说是趁这时候人少,带侄女来洗个澡,又让她们对巧生关照一下。她们说,“赵婶放心好啦!”她们把热情的目光投向巧生,巧生的脸“唰”地红了。

巧生跟在那几个青年女工后面走进淋浴室,来到其中一个淋浴头下面,正琢磨着该动哪个地方,一个女工过来,帮她打开水龙头调好水温。骤然间,温水滑滑地把她从头到脚浇了个遍,她浑身舒服得直发痒,极力忍住笑声。雾气逐渐弥漫开来,她感到自己整个身体失去了重量似的。她还从来没有这样舒舒服服地洗过澡呢!那几个青年女工在门口的另一边,就像仙女一样隐藏在蒸腾的雾气中,空荡荡的淋浴室里回荡着她们清脆的说笑声。一个说,她进城看到一块什么布料适合做什么样式的上衣,还描述着那块布料的花色。另一个说,她们车间里有一个刚顶替父亲从农村来的女同事,家是胶南人,别人问她是哪里人,她就用当地口音说,“俺是(来)找男人的。”接着爆发出一阵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巧生把身子转过去,装出没事的样子搓洗着。

这天建工放学回来,见母亲站在后院里笑嘻嘻地朝她笑。

“你给你四叔写信了?”

他早把那件事给抛到脑后去了。他先是打了个愣怔,含混地“嗯”了一声。

“你四叔来信了。他刚才回来一进门,就掏出继勤给他的来信说,是你让建工给继信写信了?我说,没有啊。他说,你不告诉他,他怎么知道巧生她爸爸去找继信?不是你挑唆的是谁?我说,我是告诉他了,但是我可没让他写信哩!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写信的事,他也没跟我说要写信。”

“本来就是我自己要写的嘛。”

“他骂骂咧咧地说,你就这样教育他的吗?你他妈的好作用不起!说完就像疯了似的,气呼呼地进了里屋,一会儿要上山,刚开开门要走,又倒回来说,这事对任何人都不要提!要是巧生家里人知道了,会怎么看我?又说,等他回来,让他上山干活去!他妈的我看就是闲出来的毛病!说完,把门一摔,就走了呢。嘻嘻!他说我把你教育瞎了呢。”

“他不是打就是骂,就他会教育人。”从母亲幸灾乐祸的述说中,他感到给母亲出了一口恶气。

“看来,他发了这一通火就没事了,他既然说了,你就上山去一趟吧,别让他又找你毛病。”

慑于父亲的威势,他只好上了山。看来父亲这次拿他也没什么别的办法,他这是第一次感到,原来父亲实在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为能给母亲出了这口恶气而感到快意。不过,他倒是乐意上山去看看他们干活的情景。来到热闹的采石场,老远他就看到采石场上一片忙碌,好不热闹!人们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石子堆跟前砸着石子,有的还一边说说笑笑。走进人群,他这才发现父亲提着筐子在断崖下面的乱石堆上拣石块。从巧生身后走过,走上乱石堆来到父亲跟前。继勤抬头瞥了他一眼。建工跟着拣起来。继勤拣起一块,翻转着说:“要挑拣这种薄片的,厚的不好破。”一会儿他又低声说:“既然她爸爸送她来咱家了,又是自己家的,我还能撵她回去吗?”在他记忆中,父亲是第一次用这样温和的口气地跟他说话。尽管一向在父亲面前感到别扭,但此时心里还是不由得一阵热乎乎的。巧生拿着扁担上来,父亲帮她勾住筐子,她用力挺起身子,装满石头的筐子摇晃起来,扁担深深地弯下去。她试探着踩稳每一步向下走去。她的腰肢细瘦得让他一阵惊讶,它竟然能支撑起那两大筐沉重的石头!她原来是如此柔弱的一个女孩呀!而任何对如此柔弱者的攻击和伤害,都是一种罪愆。

山崖上的民工开始散开,一边大声喊道:“放炮了——”人们放下手里的工具,彼此招呼着朝远处跑去。继勤也催促着两人朝隔着一片空地的山脚下跑。一阵炮声响过,炸飞的碎石雨点般纷纷落下。不久,大家又都回到各自原来的位置干起来,此起彼落的“叮叮当当”又回响在空旷的山谷里。继勤让他挑着筐子先下山回家了。

老家平时来信,父亲都把它们压在里屋床头的褥子下面。一天,建工趁家里没人,从那些信里找出了几天前四叔的那封来信。他看了两遍,信里首先提到老家和爷爷的情况,然后写道:“建工来信提到巧生到你家之事,说是我让她去的。这事是继礼大哥到咱家来,说想要让巧生到矿上去找工作,我当时说,我对那边情况不了解,让他向你打听一下,他又问你的工作单位,我也不好不告诉他。后来巧生到你家去,这件事我并不知道。”他没从中看出四叔怎样责怪自己的意思,这才松了一口气。此后继勤也没再提及这事,慢慢地,他也就淡忘了。

继勤找到矿上那个跟继礼是同村的姓张的单身工人,拜托他回家后给巧生家里的人捎个话,就说她临时在山上砸石子,以后有机会再到矿上去工作。继礼得到消息后,立即去下洼见三叔明全老人,说了些对继勤一家感激的话,又说,这一家人对巧生的关照让他有些过意不去。在场的继信为了不让继礼难为情,并没有透露建工给他写去的那封信。继勤心里一直揣着一个愿望,想去吉林投奔二姐,但前两次都被大哥拦下了。他羡慕巧生在陵山大哥家找到了工作,于是去东北的念头又复活了。不久,他带上二哥帮他借的路费,径直上了吉林。这次他没中途去大哥家。

初春的山上,一眼望去还是大片大片的枯草,然而,零零星星的各种野菜已经悄然钻了出来。草丛中、田地里、小路边,苦菜、蕺菜、青青菜等,最早报告着春天的到来。不久,新茬的杂草开始露头,层层麦田也不再是一副瑟缩愁苦的样子,它们由墨绿变成透明的青绿,身子一天天挺直起来,在和煦的阳光中,伴着习习的山风欢快无虞地唱起了春天的歌儿。

巧生正在筛石子,见大叔匆匆走来,老远就跟她摆着手说:“别干了,早点回去吧!”

巧生停下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继勤气喘吁吁地过来笑着说:“老彭帮你找了份工作,到园艺场的山上去锄地,是他那个在梁庄当村主任的妹夫帮你说的。一天一块两毛五,比砸石子轻快些,工钱也还可以。回家吧,明天早上来把这几堆石子都卖了吧。”

次日早上,巧生上山等收石子的人去了,帮着把石子装到车上,装了整整两拖拉机,过了磅,算了钱,她就兴冲冲地回家了。赵婶正在厨房洗衣服,见她回来了,粉红的脸上挂着一副喜悦的表情,说:“这么快就回来了,都卖了?”

“卖了,一共是一百零三块六毛钱。”她激动地说。

“嘻,还不少哩!干了这么多天,没有白下力气。”

“差两天正好是两个月。”

“都赶上我两个月的工资了。”

她感激地说:“要不是大叔跟我一块干,也挣不了这么多。”

“他才干了几天,后来他又没再去。”

巧生从矿上洗澡回来不久,继勤下班开门进来,一眼看到厨房的窗台上放着一大包纸包的炸肉和两瓶洋河大曲,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还是笑着故意问是谁买的,赵婶从里屋走出来,笑嘻嘻地说,是巧生买来孝敬他的。巧生从后院的小屋里来到厨房,继勤高兴地合不拢嘴:“你还要破费干嘛,又不是没有酒。”

“有那是你的。”她笑着说,跟着走进里屋,。把准备好的钱掏出来放到桌子上说:“这是前两个月和下个月的生活费,一共是四十五元,收下吧。”

继勤赶忙说:“嗨,都是自己家的人,吃个饭还要你的钱?你真是见外了!”

“以后来日方长,又不是一天两天的!”

赵婶拿起钱塞给她,两人来回推让起来,后来巧生把钱接过去又扔到桌子上。

继勤说:“你怎么就不听话!这样吧,你把钱拿回去,前面两个月的就算了,从下个月开始交,下个月的等你开了工资再说。”

“该咋的就咋的,我现在又不是没有。”

赵婶说:“你刚来挣了这点钱,留着给自己买点衣服穿吧。”

说着又把钱塞给她,她夺过去又放下。继勤无奈地说:“你怎么这么犟啊!”

“那每月就只收你十元吧,十元就足够了。”赵婶说着,拿出其中的十五元给她。她当初算计着每月十元生活费也应该差不多,也就收下了,但随即又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元放到桌子上说:“这是大伯干的那份,你还能白干了?”紧接着又是一阵更激烈的推搡。这回继勤是真生气了,脸色难看地呼拉一下胳膊说:“既然你这样当真,那就是没拿我看做是你大叔,那好吧,这些天你在这家里每天干的家务,我也跟你算清楚,把钱给你。”巧生这才把钱收下,不再说什么了。

回家来的建工在小屋里的窗户下面听着这几个人的吵嚷,心里又是感动又觉得好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吵架呢。

消了气的继勤突然又笑着说:“按你那样算的话,这两个月挣的就剩不下几个钱了,就算白干了,嘻嘻……”

巧生和赵婶都笑了。赵婶让她休息两天,进城买点衣服,说她从来了以后就穿着这一身,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她说不用买,整天干活,即便买点好衣服也穿不着,倒不如先给家里寄点钱回去。她问邮局在哪里,又问怎么在信封上填写地址,继勤找出笔和纸,她记下来,一会儿去了邮局。

次日一早她就到园艺场报到上班去了。每天还是带着几个黑面馒头、几块咸菜和那把军绿水壶。黑面馒头是继勤或赵婶每天下班时顺便从食堂给她捎回来的。他们要给她买白面馒头,让她炒点菜带上,但她都拒绝了。

每天下班一进门,她总是先到厨房里提起水桶去给水处提水,如果见缸里的水是满的,就再把空水桶接满水,然后就是扫地、倒垃圾、揣煤泥、做饭。她只要一闲下来,心里就似乎感到过意不去似的,她大概觉得,只有不停地干活才会心安理得。天气渐渐转暖,洗洗刷刷的之类的活儿,赵婶总是让她到给水处去做——继勤也慢慢习惯巧生每天出出进进地给自己家干活了,反正拦也拦不住。——她每次去给水处,都恨不得赶紧干完了赶紧走掉,从前去打水的宿舍里的人的视线中消失,因为她经不住那些人用一种好奇也猜疑的眼光盯着她。这天,她端着洗好的碗盘回来,赵婶迎面拿着盆子往外走。一会儿赵婶笑嘻嘻地进来,问她丢了什么东西没有,让她想想看。她皱起眉头,眨巴着眼睛,想了想,又摇摇头,说没想起来。赵婶把藏在身后的两把瓷勺拿出来让她辨认,问是不是她丢的。她的脸“唰”地红了,尴尬地说,可能是刚才她落下的。赵婶说,怪不得她最近察觉到家里的筷子也少了呢,看来也是她丢的了。继勤揭开门帘从里屋出来,问什么事,随即咧嘴笑着说:“嗨,我当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丢了就丢了,再买就是了,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你真是大惊小怪!”

小梅也“咯咯”地笑起来。赵婶赶忙解释说:“我也没别的意思,只是感到纳闷:巧生年纪轻轻的,怎么还这么健忘呢!”

给水处经常停水。这天晚上九点多了,巧生才听到来水时水管里发出的“哧哧”声。她赶紧端起早就泡上的衣服出来。村头道边上一家的一个女孩和宿舍里一个大男孩也先后跑来。水桶一直排到道上,女孩从后面提起自己家的水桶抢先一步来到前面。大男孩也紧接着拿起水桶凑过来挤,说本来是他排在前面的。女孩说她先到的,趁巧生把盆子端到一边就抢着接上了。大男孩说她“不要脸!”,女孩顶了一句。女孩的哥哥过来了,问怎么回事。她委屈地说男孩骂她。他上前夺过男孩手里的水桶“咣啷啷”扔到一边,又一把採住他的衣领拉到道上抬腿就踢,嘴里还一边骂着。

女孩的奶奶跑出来了,听说有人欺负她孙女,就扯起嗓子破口大骂起来:“宿舍里的人养了些啥东西呀!走俺村里的路,占俺村里的地,还要把这些人都干死啊!去找他老子评评这个理!……”

前接水的几个人都吓得一声不吭。这时男孩的父亲急匆匆跑下来问怎么了,女孩的哥哥上前大声质问,摆出一副要打架的样子。女孩家里和这家的邻居又跑来五六个人骂起来:

“煤矿上这些人不种粮食还按月开钱,他们吃的穿的还不是咱农民种出来的呀?没有这些农民,让他们一个个活活饿死去见阎王!”

“简直是吃饱了撑的!以后他们也别想打咱村里走!”

“宿舍里这些人良心都让狗吃啦!”

“到他家里去,把他家的东西给砸啦!”

男孩的父亲直说自己孩子不懂事,对他们好言相劝。

巧生早就神色慌张地回到屋里。赵婶问外面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说:“村里这些人比老天爷还厉害,可千万别招惹他们!”

“嗯……我还以为他们也骂我呢。他们怎么连宿舍的人一块都骂着?”

“村里一向就仇视煤矿上这些工人。宿舍区这片地方原来是属于村上的,他们认为是外地人来占了他们的地。最主要的,还不就是嫉妒嘛!”


一列燃煤蒸汽火车穿行在夜色笼罩下的茫茫的齐鲁大地上。“咣当——咣当……”车轮发出均匀而有节奏的声响。漆黑的车窗玻璃反照出乘客的各种睡姿。巧生毫无困意地凝望着黑咕隆咚的窗外。她身材细瘦,穿一件半旧的方格褂子,扎着一对利落的绞花短辫,瓜子脸,薄嘴唇,下巴微微凸起。许久,她把头转向对面的父亲说:“咱那年上东北去,也是路过这里吗?”

“嗯,那年你才五岁,这么高。”继礼满脸粗糙的皱纹微微绽开,用手比划着说,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烟布袋,卷起烟来。他腰板挺直,身穿青色中山服,长方脸,阔嘴唇,面相敦厚。

“回来那年,我就记事了,好像在火车上呆了老长时间。”

继礼擦着火柴,点起卷烟,吸了两口,青烟顿时蔓延开来。

未来崭新的生活在想象和现实之间的边缘上悬浮着,摇摆不定。她既兴奋,但又不敢奢望。她猛然抬起眼睛,几乎是恳求地盯着父亲说:“要是到大叔家留不下,就还是去东北吧?我一个人去就行。”出门之前,她听母亲跟父亲说:“去看看吧,到博山去留不下的话,你们想顺便去东北也行。”

继礼在迷蒙的青烟中沉思片刻,说:“看情况吧。”

她蹙起眉心,又把眼光投向黑洞般的窗外。

父女俩在淄博车站下车,改乘公交车。冬末初升的太阳透过铅云,像一个圆圆的白玉盘。道路两边,开阔的麦田里还残留着些尚未完全融化的积雪,东边一道光秃秃的山丘连绵不断,向后缓缓移动。巧生指着山间一座黑色锥形山问:“那山怎么还是黑乎乎的?”

“那是从煤井下挖出来的渣石堆成的。”

“噢……”

“听说这里有很多煤井。据说,最早先是德国人到山东来开煤井,后来,有两个德国传教士被中国人给杀了,德国鬼子就派来军舰和部队,强迫清政府定立条约,修建胶济铁路,沿线两边三十里以内所有的煤炭全都由他们开采。再后来,日本人又来,把德国赶跑了,这些煤矿又都成了日本人的了。”

“好事还都成了他们的了。”

一个小时以后。路边低矮的平房越来越密集,其中还有工厂的大门、院墙和里面露出的厂房房顶。河对面不远的高处现出一座高大的矸石山,山腰上有一片深浅不一的红褐色,青烟袅袅升腾。一辆矿车在缓缓向山顶移动着。山下河道边是一片乌压压的厂房。

客车驶进人来人往的城里,又钻过一个铁路大桥,向东拐进了博山车站。候车厅是一座像是由积木搭成的土黄色德式建筑。

父女俩向东出了城,绕过北面不远处的那座矸石山,走下一道长长的水泥台阶,来到了河东二立井矿区。经由从食堂里走出来的一个工人的指点,找到了通风连队,但会议室里一个人也没有。这时过来一个瘦高个的人,脚蹬黑色高筒胶鞋,头戴矿灯安全帽。继礼向他打听赵继勤,说是从胶南来的。那人走进会议室隔壁的办公室给井下打了个电话。

继勤接到电话,立刻上井径直来到连队。见门前站着两个农村模样的陌生人。他上前疑惑地打量着继礼问:“你是……”

“我找赵继勤,跟他是一家子。”他说。只见来人满脸煤灰,头戴矿灯安全帽,个头瘦小,短方脸,浓眉大眼,宽鼻翼。

“我就是,你是……”

“你……你不就是大兄弟吗?我是继礼呀!哎呀,都认不出来你啦!哈哈……”

“哎呀,原来是你呀,我当是谁呢!你不说我还真是不敢认了!”

“可不是嘛,整整二十年没见啦!老啦,哈哈……”

“二十年没见啦,真没想到来人是你!”

“孩子都这么大啦,你回去那年还没有她呢!这是家里二嫚,叫巧生——快叫大叔嘛!”

看着这位大叔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和一副和善的笑容,她感动地感动叫了一声,就羞红着脸把头扭到了一边。

煤矿家属宿舍区在二立井以东和一立井以南,被梁村一分为二。村东区卧伏在一个山坡上,依势由高到低。灰砖红瓦的平房栉次邻比,一律绿色门窗,各家各户的格局也像那时大统一的计划经济一样整齐划一。宿舍区与匍匐在它脚下的村民们的那些拥挤不堪的土坯草房相互对峙,俨然摆出一副“工人老大哥”的尊容。

继勤家所在的那趟平房的后面就是梁村,仅一道之隔。这天赵婶在家休息,她刚从粮店买回口粮,在石磨前用簸箕盛着黄豆拣沙粒。南边隔壁的刘大妈倚着门框在衲鞋底,一边跟赵婶拉呱。她说前几年她家口粮不够吃的,三女儿夜里饿醒了,躺在床上偷偷地哭。赵婶说,现在虽说粮食够吃的了,可孩子们都不愿吃粗粮,就兑换出些粮票,贴进去买高价细粮或大米。正说着,刘大妈望着院子北头说:“他赵婶呀,好像你家来亲戚了。”赵婶扭头看去,见继勤后面跟着两个陌生人。她心里感到纳闷。继勤上前笑着做了介绍,刘大妈让赵婶赶紧进屋伺候客人。

继勤把客人请进里屋,从抽屉里拿出金鱼牌香烟,继礼赶忙掏出他的烟布袋,继勤硬是把一棵香烟递给他,彼此又相让着点上,拉起了家长。巧生靠坐在门边的木床上。这间不大的屋里光线明亮,简洁朴实。迎门一张长方桌,两边各一把椅子,她对面的朝向前院的窗户下有一台缝纫机。桌子上方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华国锋主席画像,画像下面并排挂着四个玻璃框的奖状,上面写的都是大叔的姓名。

赵婶用一个圆搪瓷茶盘把茶水茶杯端进来,跟继礼寒暄了几句,继勤让她去做点饭。她答应着,出来时顺便把花布门帘放了下来。她先去后院坐上锅,又回到厨房拿起几棵芹菜,在里屋门口一边的炉灶跟前择着,一边好奇地听里面说话。那年结婚后跟继勤一起回胶南,她已经不记得见过这位二伯家的 “大哥”了。两人谈论起本家族的什么人,时而为某人的去世而伤感,而是为某人的境遇而感叹,当提到当年一起劳动一起下河摸鱼的趣事时,两人又发出孩子般天真的朗笑。后来,赵婶又手里拿着一头蒜回来继续听,终于听到这位大哥说起这次找来的用意。当继勤一口答应帮这个女孩找工作并让她住下来的时候,她的脸陡然阴沉下来,摘好的菜也不做了。她拿了五个鸡蛋来到后院,下了够三个人吃的面条,又往锅里嗑鸡蛋。第四个刚要嗑,手又缩了回来,回厨房把手里那两个鸡蛋放回了原处。

放学的学生陆续走出校门。住在梁东宿舍片区的学生向北,绕过校院院墙经过村里回家。建工跟王国强出来向南拐,上去一个土崖头,再向东来到堤坝上。前面山峦横亘,起伏绵延。由于僻静和绕远,上学放学的学生很少走这条路。

国强是班上唯一一个农村户口的学生。小学二年级时,他跟着到矿上来干临时工的母亲,离开远在五六十里以外的农村的家,住到父亲这边来,插到建工所在的班里。他没怎么长个,一直在班上最矮,一头稀疏、枯黄的头发,同学都说他是在老家“跌倭”了。小学那会儿都是集合起来排着队上学,他两手高举着毛主席画像木牌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村里那些调皮的孩子老远就咧着嘴巴指指点点地朝他发笑。如果不是因为处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感情,他们早就唆使身边那只伸着长舌头的大黑狗朝他扑过去了。

走过堤坝再向北拐,山脚处的崖头下面是一片开阔的麦田,麦田尽头是宿舍区平房和村民拥挤的草房,脚下这条小路穿过小石桥,在麦田和一条干涸的小河之间继续向前延伸,把梁庄和家属宿舍一分为二。

贴近麦田和小路的那排平房最头上那一户就是国强的住家。每次看到他家的屋山头,建工心里就会笼罩上一阵神秘的恐惧。那套房子里原来那个姓朱的人在一个夜里悬梁自尽后,就一直没人再敢进去住,因为宿舍里的人传说里面有鬼。国强一家是前年才从梁村西边的单身宿舍搬来的。那年冬天特别的冷,建工清早背上书包上学出门上学,看到隔着一条小路的那个院子里站满了神情惶恐的大人,给水处的跟前还停着一辆白色救护车。他们全都是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还不时朝南头张望着什么。他凑上前去,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北面苹果园后面的单身宿舍有个中年工人,老婆孩子都住在农村老家,跟姓朱的那个人的老婆是老乡,平时经常到这家来玩。头一天夜里,姓朱的男人下班回来叫不开门。大概是猜到里面发生了什么,就把门窗玻璃打碎,伸进胳膊拉开插销一步闯了进去,果然撞见他老婆和那个老乡正在里屋慌慌张张提裤子。他扑上前就去撕打那个男人。他老婆竟然下手帮着那个老乡打他抓他。打完后就跟那个老乡一起逃之夭夭了。他的两个孩子在后院的小屋里吓得直哭。那个姓朱的又气又腌臜,到后院找了一条绳子,又把后门关好,回到里屋踩着一个杌子上了吊。不一会儿,人们几乎同时闪出一条窄道,建工亲眼看到一副担架被四五个人抬出来,匆匆抬到救护车上被拉走了。担架上那个人被一床脏兮兮的花被子盖得严严实实。不久,宿舍里传说那一对流氓破鞋已经抓到了。大概又过了半年,有一天,一阵“咚咚咚”的滞重的跑声突然打破了宿舍里的寂静,有孩子在喊:“游街的来啦!已经开到家属大队的大院门前啦!还有那一对流氓和破鞋呢!”建工和哥哥建华也跑到村西去看热闹。车队被围得水泄不通,路边的树上、人家的院墙和房顶上都有人。一辆辆军绿色大卡车上缓慢行驶,脖子上挂着牌子的犯人被五花大绑,持枪的武警个个威风凛凛,宣传车上的扩音喇叭震耳欲聋,男女广播员高亢而神经质的声音响彻云天。车下无数人把刀子般的眼光直刺向那一对站在一起的流氓和破鞋,有人痛骂着,用手指认着,有的孩子朝他们投掷土块和石子……

国强进了自己的家门,建工横过小路来到第二个院子里,推开自家的门,只见里屋香烟缭绕,一个陌生的农村中年人坐在父亲对面。父亲露出那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微笑着说:“这是你大伯——这是老二。”

继礼立刻起身,堆起满脸粗糙的皱纹憨笑着,用一口亲切而浓重的老家口音跟他打招呼,他应声笑了笑,朝后院走去。父亲那灿烂的笑脸并没怎么感化他,甚至他还看到那笑里藏着的虚伪。巧生在后院的小屋里听见有人开门进来和父亲的说话声,得知是二兄弟回来了,赶忙起身朝外走去。建工猛然见一个身材细长、穿着短而瘦的半旧衣服的女孩闪了进来。两人在狭窄的厨房里几乎是擦肩而过。建工注意到她低着头,紧闭着薄薄的嘴唇,精巧的下巴微微翘起,在她疾步走过时,留下一股淡淡的乡下人身上所特有的味道。她开门出去了。或许是由于青春期这个特定年龄的缘故吧,他为自己家里突然降临一位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孩而心里产生了一丝莫名的庆幸感。多年以后,巧生回想起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个头略高,瘦瘦的,身着深蓝色中山服,方脸浓眉,眼睛黝黑而有些沉郁。

建工向正在往炉子里添煤的母亲低声问,来人是谁。母亲极力压抑住内心的火气不耐烦地说:“谁知道是谁!整天七大姑八大姨的,八竿子拨拉不着……堵不完的老鼠窟窿!”

他心里一阵阴郁,走进小屋把书包放到床上,就出去了。

他从小就喜欢老家来人。老家人那一口浓重的乡音,总是让他感到温情而愉悦,他还喜欢闻老家人身上那股子烟熏土腥的气味。只要老家来人,他每天都盼着快快放学,一回到家来他就粘上他们,像一条活蹦乱跳的小狗一样转来转去的。只有那时,父亲才对自己绽露出笑脸和那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当然,这在他看来,那只不过是给在场的人看罢了。但不管怎样,他总算可以暂时摆脱平时这家里让他感到阴郁、压抑和死气沉沉的气氛了。

不过,今天老家来人,他连听说过都没有。是自己家的什么亲戚,还是爷爷的什么朋友呢?天擦黑时,他回到家来,一推门,门被什么东西挡住了。随即门被打开一道缝,露出她那张圆脸和一对小刷子似的辫子。外间那张木床横躺在地上,父亲自制的那套木工用具全拿了出来。原来父亲在给木床加宽呢。那个女孩在一边帮忙。

“来得正好,干活吧!”小梅说,走到另一头扶住木床。

他走到小梅跟前悄声问:“刚才那个人呢?”

小梅看着巧生笑道:“你是问她爸爸?走了。”

“走了?去哪儿了?”

“去哪儿了?回自己家了呗!”

干完活儿后,刚拾掇完,赵婶从外面进来,交差似的说:“老彭在家呢,他答应明天到班上给打听一下。”老彭家就住在北院,在矿机关当干部,是继勤两口子当年的结婚介绍人。

继勤坐在里屋,吸了一口香烟,没吭声。这就算是知道了。

建华每天回来很晚。放学后不是背着父亲给他制作的那个用军绿布裱糊的画夹进城去少年宫业余美术班上课,就是径直到矿上宣传科去找沈老师学画。建工刚要睡着,朦朦胧胧地听到哥哥脱衣服和低沉的问话声:“谁到咱家来了?”

他翻动了一下身子,说:“不知道,是从老家来的。”

“来做什么?”

“好像是找工作。”

建华没再吭声,关灯钻进了被窝。

次日,刘大妈扯着大嗓门来借酱油,一边说,下乡的二女儿春节后才走还没一个月就又跑回来了,一进门就喊饿,她这才突然想起瓶子里的酱油已经没了。赵婶把她手里的茶碗倒满酱油,她又不急着走,好奇地斜着身子去瞅躲在里屋的巧生。听说她来找活儿干,就说,很多孩子上完初中就早早下来待业干临时工,矿上都安排不下,工作又脏又累,她三闺女在土建队里干了两年,整天叫苦不迭。

“就是啊,哪怕活儿累一点呢,能找到也行啊!”

刘大妈眼睛一亮:“对了她赵婶,不行的话就上山去砸石子,先干着再说。北面院子里陈家她老婆是农村的,带着好几个孩子都在山上砸石子,挣钱还不少哩!不过,女孩子家一般可吃不了那个苦啊!……”后来见继勤回来,她这才想起二女儿还在家里等着吃饭,就走了。

继勤点上一支香烟,说,他去找过老彭,问了几个地方,都不缺人,看来这几天不好办。他跟巧生说:“你才刚来,不用着急,过几天就找到了。”

“不用好的,找最差的就行。”

继勤苦笑一下,说:“再等等看吧。”

她说:“上山去砸石子吧。”

继勤咧着嘴直摆手:“不行不行,你可干不了!别看下地的活儿你能行,可这活儿你干不了。太累人啦!”

“这有什么干不了的?总不能闲在家里等着。先干着再说,明天就去吧!”

继勤极力反对,但终究拗不过她,只好说试试看。她说不用试。

第二天继勤带回两把铁锤和两个自制的铁圈,巧生挑上筐子,两人一起上了山。

建工走进后院,见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家,问那女孩去哪里了。

“哼,上山砸石子去了。”她带着嘲讽的口气说:“倒是大包大揽把这个女孩留下了,可他能帮她找到临时工吗?自以为比谁能耐都大。一出一出的没完没了。前些年你二姑,你二叔、三叔和你四叔,还有你爷爷,年年来,年年来,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吃还是不喝呀?临走还得给他们出路费,你二姑跟你二姑父、你爷爷从咱家上东北去,就更不用说了。你爷爷来信就哭穷,来信就哭穷,不是说发大水了,就是说欠队里的钱。家里每月就开这点工资,一到月底钱花不下来,这就吹胡子瞪眼,‘钱都到哪儿去了,钱都干什么了?怎么花不着数呢?’……到哪里去了,还不是填了你家的老鼠窟窿吗?这两年这个家刚要好起来,这不,连半点儿商量余地也没有,就又让这个女孩住到咱家里来。这院子里十好几户人家,谁家没有个三亲六故的?可谁像他这样了?好像谁也比不上他,谁都没有他有能耐似的!……建华现在总算是长大了,也算对得起他死去的父母了,可现在又……嗨,啥时候是个头啊?”

“她是怎么找到咱家的?”

“怎么找到的?都怪你四叔继信!是他告诉这个女孩她爸爸的。她爸爸去找你爷爷,说想要让她来咱家找活儿干,你四叔说,那么大的一个煤矿,临时工还不好找嘛,你去吧,没问题!继信这人也真是的,他难道就不想想,前几年给咱家找的麻烦还少吗?那年第一次来,说要上东北找去你二姑,让你爸爸给他出路费,你爸爸说他年龄还小,家里老人又需要照顾,没让他去。那次你爸爸送他进城去住院,给他治好了那只眼睛……”

“他那只眼睛不是过年的时候让鞭炮炸坏的吗?”

“那次花了不少的钱。去年又来,你爸爸逼着他娶了采煤连队那个书记的白痴女孩,说书记家里就只有这一个女儿,将来做了倒插门女婿就能接他的班当工人。婚也定了,彩礼也送了,你四叔突然又变了卦,撅起屁股就走了。钱就这样白搭上了。这不,他刚走这才没几天,就又怂恿这个女孩他爸爸带她来了。——你知道吗?这个女孩她爸爸本来是打算,如果这里留不下,就带上东北去……”

“那让她去东北不就得了?”

“可他却偏要往自个脸上搽粉呢!想事简直就像个小孩子,想咋样就咋样!那年井下发生事故,建华他父母都死在了矿上,家里又没亲人抚养他,那是没有办法,可这个女孩不一样啊,又不是没有自己的家,东北也有落脚的亲戚——你猜怎么着,这女孩她爸爸还说要让咱帮她找个下井工人,在这里成家呢!即便是下井工也不肯找农村户口的呀!农村户口根本就不好转,如果不是因为那次矿难,咱的户口也转不出来。矿上有谁不知道,咱的户口是你爸爸用命换来的?”

建工不止一次听她提起这事了。他说:“看来是要长期住下了。”

“他如果不挑我毛病也行啊,说不定哪一天又该……”

水壶里的沸水冲开盖子“扑——”地溢了出来,火炉里发出一阵爆响,腾起一阵白汽。她急忙提起水壶去了厨房。

斜对门唐婶昨天傍晚看到一个挑筐的女孩,跟着继勤从外面回来进了屋里,不无同情地猜想,准是继勤老家又来人了。此时,她隔着门窗玻璃看见继勤匆匆出了门,就点上一支香烟去了他家。

唐婶的娘家早年田产百顷,是博山城里的大户人家。她母亲是个讲究之人,从来不喝佣人挑回家去的后面那只水桶里的水,唯恐佣人把后面那只水桶里呲上屁了。大瓮里的粮食也从来不吃最上面那一层,唯恐吃出一粒老鼠屎来。唐婶以此为尊,并传承了这种家传遗风,把个家里收拾得全宿舍都没有一个人敢踏进一步去。前些年唐贵安在农村老家的父亲来住了三天,带来了一场虱子灾难,从那,她绝不允许老家人再跨进家门半步,不准两个孩子回老家探亲。只要一提到唐贵安老家,她立刻就感到浑身无比奇痒。

见赵婶在砸衣服,她问在忙什么。赵婶没好气地说,继勤逼她缝补穿过的工作服,好给家里来的这个女孩上山砸石子穿。接着就陈芝麻烂谷子地历数起继勤老家这些年来给这个家带来的诸多烦心事。缝纫机不时发出疾速的“哒哒哒”声,好像恨不得帮她把心里的委屈全都发泄出来。唐婶坐在床沿上听着,用左手抱着右胳膊肘子,食指和中指之间夹着香烟,不时劝慰她一两句。

唐瑾推开门一步跨进来,用手点着母亲,一副大人的样子嗔怪道:“我就知道你在这里!哼,门没锁,炉子上的水开了,也没人管!”

她那俊俏的鼻子和嘴巴酷似母亲,就连那双大惊小怪的眼睛娘俩也一模一样。

唐婶突然瞪大眼睛,深吸一口冷气:“嗨,只顾跟你赵婶说话了!炉子上还坐着壶呢!”

“俺赵婶在忙什么?”她站在里屋门口往里瞧。

“你赵婶在生气呢。”

她虚声说:“俺赵婶生气了?怎么啦?”

“大人的事,小孩子家别问!”唐婶使劲朝她挤吧眼睛,又故作没事的样子说,“你赵婶家来亲戚了。”

“哦,我说看到有个女孩呢——哼,反正你又不让俺老家人来,你也省得生气了。”唐瑾撇一下嘴巴,冲母亲发笑。

“不让来就对了。”赵婶嘟哝道。

唐婶佯怒道:“小孩子家少插嘴!——壶你提下来没有?”

“还等你回去提吗?早就灌到暖瓶里了。你好好劝劝俺赵婶吧!我走了——对了,昨天班上考数学,建工得了一百分呢!”

“你得了多少?”唐婶问。

“不告诉你!——我想不明白,他究竟是怎么考的呀?竟然一分也没扣!”

“你怎么没考一百分?快回家学习去,给我看好门。”

唐瑾笑着转身去开门,两只长辫子跟着甩动起来。

天刚擦黑,继勤和巧生顶着尖利的小西北风匆匆下山进了家门。继勤耸着肩头搓着双手,嘴里不住地发出“嘶嘶”声。他找出剪刀和一片伤湿止痛膏,招呼去后院放担子的巧生赶紧进屋暖和暖和,剪下一块膏药递给她,盯着她磨破的手指和紫红臃肿的手背说:“不干啦,明天说啥也不能去了!”

她说能行。他无奈而又不无赏识地“嗤嗤”直笑。

自从巧生来了以后,每天晚饭都推迟到天黑以后。黝黑的窗玻璃上反照出这家人吃饭的影子。建工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家庭聚餐的方式了。父亲坐在迎门最上方,腿和胳膊极力向两边揸开,最大限度地占据着局促的空间。他端起三钱的白瓷小酒盅,头猛地向后一仰,嘴唇抽出幼鼠尖叫般的声响,又夹起一块从矿上食堂买回来的炸肉,“嗖”地送进嘴里,昂头咀嚼起来,耳垂下面的肌肉像一对小青蛙有节奏地上下游动着,嘴里还发出令人讨厌的共鸣腔。似乎人生的全部意义都在其中了。有时他还用教训人的口气说:“只有干活才能吃好的。”建工心里别提有多别扭了:眼前这个人完全不必为了填饱肚皮而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何况家里又多出一个外人呢。

“菜凉了,凑合吃点吧。”继勤夹起一块炸肉放进巧生碗里。她赶忙端起碗拿开:“不用,我自己来。”

继勤从竹筛里捏起一个馒头,审视着翻转几下,掰开,送到嘴边,鼻子使劲抽动几下,又咬上一口,嚼动几下,皱起眉头说:“发酸,这怎么吃?”

“酸就酸吃……昨天晚上发上的面,哪有工夫蒸?”

“总是你的理!我说一句你能跟十句!”他突然把馒头狠狠摔到地上。馒头弹到了床底下。

小梅拿筷子的手猛地哆嗦了一下。

“你就少说一句吧!”建工胆怯地冲母亲说。

“我吃着还行,不怎么酸。”巧生低着头怯怯地说。

后来,唐瑾推门进来,瞪起那双大眼睛,倒吸一口气说:“呦,才吃完呀!”

建工看不惯她那一向大惊小怪的样子。她当着自己的母亲叫“妈”的时候,声音娇媚而婉转,就像赤脚走在光滑的石铺路上,那种滑腻腻酸溜溜难受的感觉直往心里钻。

继勤客气地跟她打招呼。他很喜欢唐瑾。唐瑾小时候来玩,有时碰上这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就羡慕地一直站在一边看,说:“瞧你们这一家人,多好啊!”继勤说:“那你跟了俺吧。”“俺不。”“你妈答应俺了,今天你就住在俺家了。”她使劲憋住笑说:“不信!”继勤做出起身要去关门的动作,她惊叫着一溜烟跑了。不一会儿,就又蹑手蹑脚地回来,继续看这一家人吃饭。

巧生去厨房刷碗,她悄声问小梅:“她不走了?”

小梅似乎不知该怎么回答。建工觉得她不该管别人家的闲事。赵婶从里屋扫着地出来。她躲到一边,又问:“她住在你家不走了?”

赵婶不耐烦地说:“不走了!”

她眼睛一眨不眨地又盯着巧生的背影,好像在说,她是多么可怜啊!

继勤走在下班路上。他每天下班回到家,吸上一支香烟稍事休息,就上山去帮巧生拣石料。他还清楚记得,那天继礼跑进饲养棚说,博山煤矿上来人招工,你去吗?我想去可嫂子不答应。继勤忙问来人在哪里。他早就听说,当工人能天天吃白面馒头。他一溜烟跑到村公所报上名,又兴冲冲地去木工房跟父亲说:“我上报名啦,去博山煤矿当工人!”父亲把脸一沉,说:“当兵的是活着没埋,挖煤的是埋了没死,不行!”说完扔下手里的刨子就去找当村主任的继礼的父亲。此后,他跟在二伯屁股后面磨叽了三天,央求他向父亲求情。继礼也向父亲给他帮腔。最后二伯硬着头皮找他父亲说,我看这孩子有志气,就让他去吧!说不定混好了,咱还能沾他的光哩!父亲闷着头一个劲地抽烟,终于叹了口气,磕着烟锅灰说:“他要走就随他去吧,反正,留住人也留不住心。”临走头一天晚上,二伯母赶着做了几个水棒槌饽饽给他送过去。次日全家人把他送到村头上,他还记得二伯掏出五毛钱说,咱村互助会里就只有这点钱了,带上吧。他推辞说:“不,带的干粮够吃了。”二伯硬是塞到他手里。他的嗓子眼里顿时一阵火辣辣的……他想:既然堂兄把她送来了,我还能不答应吗?我没理由拒绝啊!连日来老婆不给我脸色看,哼,女人就是栅栏,时间长了不拾掇拾掇心里就难受。

这天他出门上山前,命令蹲在厨房里洗衣服的老婆说:“饭菜晚些时候做,免得回来吃凉的;以后不要让巧生干家务,她又不是来咱家当佣人。”

“是她自己要干,我又没指使她。”

从小跟父亲干过木工的继勤运用专业知识教训道:“你他妈的天生就是个栅栏,每隔一阵不敲打敲打,我看你就心里发痒!”

赵婶起身让他敲打,他抬腿就是一脚。赵婶上前又让他打,他险些把她推倒。隔壁刘大妈隔着院墙听到了,大声喊道:“他赵叔你们可别吵架啊,看让人家笑话呀!”

继勤歪着青筋裸露的脖子,骂了一句就朝外走,开门时差点撞着跑来的刘大妈。

刘大妈安慰起了赵婶,又陪她说了一会儿话让她消气。

建工回来见母亲站在炉台前发呆,上前问怎么了。她眼里闪动着泪光,神情郁闷,颔下的皮肉松弛地耷拉着。他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没察觉到儿子回来,这才回过神,说:“自从这个女孩来了以后,就横挑鼻子竖挑眼,没有一天不挑毛病的。”

“他打你了?”

“他踢我,又打又骂……过去,我为什么跟他吵架?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吗?这么多年就没过上一天清静日子。唉,啥时候是个头啊……”她嘴角一咧,眼泪涌了出来。

建工一阵揪心。他冲口说:“我给四叔写信,让她回去!”

她先是打了个愣怔,又似乎得到了安慰,轻叹一口气说:“算了,别给你四叔写信。我只是怨他对我的态度。既然把她留下了,还能再赶她走吗?”

“不然,他还会对你这样。”

“慢慢或许就好了,他还能老对我这样啊?只要他不再对我这样就行……”

建工回小屋放下书包,走出家门,一时茫然不知所之。他见到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年前他挨了打,到现在只要一见到父亲还心有余悸。父亲进城买年货回来,接着洗海带,让他去挑水。院子外面路边的给水处停水,只好到宿舍东头的半山腰上去挑,回来路上,不慎被人家家里泼到门前的污水结成的冰“咣啷”一下滑倒,一屁股坐到地上,桶里的水泼满了前胸和头发。他又气又恼,把剩下的两半桶水挑进后院,把扁担摔到地上。父亲最反感他干活不耐烦的样子,又见水桶底部一个劲地往外渗水,一股无明业火“腾”地从脚跟顶到头皮,一把採住他的头发往墙上撞去,拳脚相加。他羞于再去回想。此时回想起来,他仍感到头上被父亲抓过的地方木涨涨的。父亲一向鄙视好逸恶劳,这给他的精神带来一种无形的高压。他尽管处处小心,但还是防不胜防。在父亲这个人眼里,似乎除了“劳动”具有唯一的生活价值之外,一切都是多余的。从根本上,父亲的沉默寡言大概不是他先天的性格,他不是不善言谈,似乎更像是不屑于言谈。过多的言语似乎纯属“花言巧语”之类的东西。即便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这人对自己和哥哥建华也只是使用 “扫扫地”“抬水”“去抬烧土”“揣打火”之类的非主谓句。事实上,仅凭经验和父亲的脸色,他就能领会父亲将要指使他做什么,所以,即便是这样再简化不过的句式他也会往往省略掉。

他凑近国强家的门窗玻璃。一个圆脸的女孩从后院朝这边走来,大声叫国强的名字。国强从里屋跑出来开了门。建工约他出去走走。两人朝山下走去。

建工问那个女孩是谁。他说是他姐。“她是从老家送煎饼来的,煎饼是我奶奶摊的。”

建工耷拉着脑袋,漫不经心。

“你好像不高兴,有什么心事吗?”

建工叹了口气:“唉,郁闷!一点意思都没有。”

“你家来人了?昨天我看见一个女孩提着一桶水进了你家,是亲戚吗?”

“那谁知道!别提啦!父亲这个人太专断,不跟我妈商量就把她留下,住在我家里。”

“她到你家来做什么?”

“找临时工,不好找。问题是,她家里人还想让她从这里找个婆家呢!”

“哈,她才多大,就找婆家?”

“唉,真无聊……”

“你妈不愿意她住在你家?不过,他应该先跟你妈商量一下。”

“只顾自己为好人了,还谈什么商量!宿舍里有哪家像我们家这样,让一个不认识的人住在自己家里?连我都感到没面子……”

“你爸也没跟你哥商量吗?他是你家老大呀。”

“可能吗?他就是那种人,自以为是。再说,哥哥对家里的事从来都不过问,”建工埋怨说。

“哦,是这样。那就不好说了。”

来到山脚下的三岔路口,建工怕万一碰上下山的父亲,就提议朝水坝那边去走走。

建华兄妹小的时候,大人都去上班,就带上他们到矿区去。偌大的矿区成了他们的乐园。食堂北侧有一条由水泥柱铺成的通往山顶的台阶路,台阶中段的平台上矗立着一块三四层楼高、由铁架支起的巨型宣传画牌。有一次,建华老远看见一个人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画《毛主席去安源》画像。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天天清晰起来,逼真起来,全矿区的每一个人都能仰视得到。这让他幼小的心灵着实受到震撼!他爬上一层层台阶,来到铁架下面逗留。那个画画的人长头发,大高个,让他感到无比崇敬,因为他会画毛主席像。于是他每天都去看那个人画。他还跑到对面远处那个大崖头上,坐在路边医院大门一边的花池上久久凝望,开始用手指比划起来,或者用小石子在地上学画,直到母亲下班走到那里叫他一起回家。他总是再画上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处于好奇上前围观的大人们,让她带孩子去拜那人为师。次日她就带上建工去宣传科找沈老师。沈老师拿起一只彩色粉笔教他在地上画太阳、大树和小房子,他跟着画起来。临走时沈老师还送他一盒彩色粉笔,他如获至宝。回家后,父亲在后院里给他做了一块小黑板,从那以后他就跟画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在放学路上,同班的一个孩子郑重其事地跟他说,听大人说,他不是他现在的父母亲生的,他的亲生父亲是在井下淹死的。他回到家问母亲,母亲惊讶地问他听谁说的,后来就把父母去世的经过告诉他了。从那天起,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上突然掘开了一个空虚而神秘的黑洞,那个黑洞很深很深,深不见底。他开始觉得自己跟任何别人家的孩子都迥然不同.。他表面上跟原来没什么两样,似乎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但那个黑洞一旦出现,就再也消失不掉了。那里面有他亲生父母模糊而又陌生的脸面和身影,有他一双孤独而毫无依着的恐惧的眼睛。突然有一天,他觉得自己似乎好长时间没有画画了,于是他每又拿起了画笔,。一旦那个黑洞出现的时候,他就让自己躲到画画里面,就去矿上找沈老师学画。似乎只有画画才能逃避那个黑洞,让他忘掉那个黑洞。父亲用关注的眼光看他画画,说:“嗯,画的不错,将来可以当个大画家了。”母亲每当看见他画画时,脸上也总是现出欣慰和鼓励的微笑。当他从那个世界中蓦然回到现实中来,感到自己似乎曾经走得很远很远。

建工正躺在被窝里看书,建华回来了。他拿开书,低着头在默默地发愣。

建华看他心里好像有什么事,问道:“怎么,还不睡吗?”

建工带着着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不满地说:“咱妈今天生气了。”

“哦,怎么了?”

“爸爸找她的茬,跟她吵架,为了这个女孩来咱家的事。”

他只是皱了皱眉头,没再什么,脱掉衣服就躺下了。

本来希望哥哥能站到自己立场上的建工,这才失望地发现,跟他说家里的事情简直毫无意义。

周六中午放学回到家,他想,下午不上课,正好可以给四叔写信。既然向母亲发过誓,就应该说到做到。他对那天母亲不同意给四叔写信视为软弱和屈从的表现,这反而更坚定了他的念头。他把近来家里出现的一切乱象,一股脑儿全都归到了四叔头上。

他从书包里拿出钢笔和一个本子,想,开头总得客套一下,于是写道:“小叔你好,近来爷爷奶奶身体好吧?”继而脑子一亮,又在前面加上“尊敬的”三个字。这样既显得不失礼节,又暗含对四叔的讥讽。信写完后,他从头读了一遍。

尊敬的四叔您好:

近来爷爷奶奶身体好吧?

承蒙您的关照,在你极力怂恿之下来到我家的那个女孩,正如您所预料的那样,已经住了下来,并且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虽说还不算理想。如果没有您的帮忙和提醒,她或许也不会到我家来。过去,为了老家的事情父母没少吵架。我这样说的意思,你该不会不明白吧?今来信不为别事,只是想请您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像您当初帮这个女孩到我家来那样,请她到别处更为合适的地方,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也应该是你所期望的吧?

此致

敬礼!

你的侄子 建工

1979 年 3月10

他为自己巧妙的措辞而激动不已,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寄出去。他誊写出来,又自我欣赏地默读了一遍,折叠起来装进上衣口袋里出了门。

过了梁村向北穿过西宿舍区,走下一段陡坡经过煤台场地。长廊建筑呈一个巨大的直角三角架,从井口运上来的煤炭被传送带运到高处,分流出来的原煤瀑布般地闪着流光从高处“哗哗”落下,堆积成一座高大的煤山。拉煤的卡车排成长队,往来不断,卷起阵阵煤尘。北面不远处的铁道上,一列电车响着急促的警铃从一立井那边驶来。从倾斜的长廊下来到西边,沿着右面高处的铁道下面是一道煤槽,一个形状怪异的电轨车伸出长长的曲臂正在往火车箱里装原煤,它头顶上的高压线“噼噼啪啪”擦出蓝盈盈的火花。北面那条铁道以外是一个木场,一堆堆树干堆积如山。往来车辆的喘息声、鸣笛声、刺耳的电锯声,煤尘味、铁锈味、松脂味……这里的一切似乎完全把他淹没了。他摸摸上衣口袋,感到信还在。他俨然是一位英雄要去开创一项什么伟大的事业。

沿着木场西边的栅栏下去,再向西走,前面柏油路边上的那个绿色邮筒跃入他的眼帘。

不久,他填写好地址和收信人,把里面装有那封信的信封粘好,贴上邮票。检查无误后,他从邮局出来,把它轻轻地投放进了邮筒里。走出几步去,又回头朝邮筒看了一眼:毫无疑问,信已经在里面了。刹那间,他全身痉挛般地闪过一阵狂喜,他极力压抑住自己的情绪,用力挥动一下拳头,差点喊叫出来,但还是忍不住“嗤嗤”地笑出声来。他对父亲充满了极大的鄙视。他心里在说:“哼,看你能把我怎样!其实你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啊!这都得怪你,是你咎由自取罢了……”他感到浑身轻松而自在。天空蒙着一层薄云,似乎比平常格外辽阔。他想象到四叔读着那封信时那副狼狈尴尬的样子,不由得幸灾乐祸。后来,一丝忧虑又从心头掠过:如果以后父亲知道了,会对我怎样呢?……嗨,管他呢!

当时,他全然无视于住在他家里的那个女孩的存在。

继勤上班刚走,巧生就开始起床了。洗过脸,包上几个黑面馒头、几小块咸菜疙瘩,把军绿水壶灌满热水,带着这几样东西就挑着担子上山了。春寒料峭。走到半山腰,清冽的小西北风冷飕飕地吹散着细软的发梢,脸被吹得刀割一般生疼。此时,山下那隔着一片麦地的宿舍区沉浸在香甜而舒适的酣梦中,只有几点温馨的光。回望身后,天边一道浓黑的山脉的剪影,山顶起伏,像是凝固了的海浪,被紫兰色的天幕映衬着。矿区上空笼罩着一片暗红而模糊的亮光,传来什么机器发出的宏大而隐约的“嗡嗡”声。在那座高大的矸石山上有盏明灯,与天上稀疏的星星遥相辉映,起初刚来的时候,她心里还感到纳闷:天上那颗星星怎么那么大那么亮?那是一颗什么星呢?继续向上走,矿区的灯火越来越稠密,也越来越绚烂,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逐渐扩散成一片神奇的灯的海洋。其中有两排整齐地并列着,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弧形,宛如天帝抛出许多璀璨的珍珠,特别耀眼。她感到自己的脸都被映红了。当第一次发现这一景观的时候,她简直被震惊了!她从来没见过如此浩瀚的灯火,这简直是从老人们嘴里听说来的那个透明而神秘的神话世界啊!她想,如果让自己村里的人和自己的家人来看看,那该多好哇!

从山腰向南去,走进一个宽宽的山谷。两边的山低矮而平缓。山路蜿蜒,紧贴着山脚,右边是一道狭长的梯田。不久,便看到前面那堵模糊的白色断崖。崖下就是采石场了。她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这里。天才刚麻麻亮,路边那棵大树下的石屋里住着采石的民工。有一个民工出来,走到屋山头下烧水熘干粮。不一会儿,空旷的山谷里回响起她一个人砸石子发出的单调的声音。这声音渐渐敲醒了东山顶上那片淡蓝透明的亮光。不久,前来砸石子的那些人陆续来到,声音也越来越密集,此伏彼起,一片热闹。

小梅放学回来一进门,拉着哭腔让母亲看她书包上断掉的背带。赵婶接过去看了看说,是接头的地方开了,缝起来就行。说着就去床头边打开衣橱下面的抽屉拿针线。突然一个东西飞过来,打在衣橱上,落到了地上。

“你这闺女,我刚捡起来,你又扔!怪不得她昨天洗衣服时没找到呢,八成也是你干的!”赵婶拾起来放到床上。

建工正好进来,问怎么回事。母亲说:“她把巧生的秋裤给扔了呢。”

小梅撅起嘴巴说:“臭死了!她身上有股子味,熏得我都睡不着觉!”

“那你也不能把她秋裤给扔到地上啊!——她自打来了以后还没洗过澡呢。”

“她一个人就占了大半个床,睡得那么死,我推又推不动她。她还打呼噜,都把我吵醒了。都怪爸爸让她住到咱家里来!”

赵婶跟她讲道理说:“既然留下了,还能接着把她撵走吗?……来就来了吧,她在咱家里还能帮我干点家务呢,你们又没帮我干的。”她借着窗外的亮光缝着,又想起了什么,说:“这两天夜里你听到叫声没有?”

“叫声?什么叫声?”小梅问。

建工从小屋出来说:“我听到啦!好像在墙头上,或者是在屋顶上,不是野猫叫吗?”

“什么野猫呀,是巧生做着什么梦了。”

“怎么那么凄惨呢,吓得我头皮都发麻!”

母亲说:“她是干活累的,在农村种地,也没有这么累的活儿。”

小梅茫然地笑着说:“我怎么没听到呢?”

“是你睡得太死了。她干了大半个月了,连一天也舍不得休息。每天就穿着刚来时穿的那一身衣服,连一件换洗的都没有。”

一连两个晚上建工都那个声音惊醒。时高时低,时急时缓,就像是野猫或者别的什么动物被碾压而发出的,绝望而凄厉,让他感到毛骨悚然,头发都要直竖起来。那声音后来越来越低,渐至于无,在他刚要睡去时,却又再次越来越高,以至于让他愤怒和憎恶起来。

吃饭时,赵婶和继勤笑着问她夜里是不是做噩梦了。她一脸茫然地眨巴着眼睛,又摇着头说:“不知道啊!”

两口子说:“你是是干活儿累的,别舍不得了,明后天休息两天再干。”

“不用,不算累。”

赵婶说:“我后天倒中班,你哪怕休息一天,我带你到矿上去洗个澡。”

她说:“那我就后天下午休息半天,赶在中午以前早点回来。”

赵婶带着巧生来到矿上,走进澡堂里。一个胖女人颠着一身的赘肉从里面走出来。赵婶把巧生介绍给她,让她以后多加关照。胖女人盯着巧生说,认识就好了,以后来洗就是了。在更衣室里,赵婶换上工作服刚要去上班,三个青年女工说说笑笑地进来,问她今天来得怎么这么早。她说是趁这时候人少,带侄女来洗个澡,又让她们对巧生关照一下。她们说,“赵婶放心好啦!”她们把热情的目光投向巧生,巧生的脸“唰”地红了。

巧生跟在那几个青年女工后面走进淋浴室,来到其中一个淋浴头下面,正琢磨着该动哪个地方,一个女工过来,帮她打开水龙头调好水温。骤然间,温水滑滑地把她从头到脚浇了个遍,她浑身舒服得直发痒,极力忍住笑声。雾气逐渐弥漫开来,她感到自己整个身体失去了重量似的。她还从来没有这样舒舒服服地洗过澡呢!那几个青年女工在门口的另一边,就像仙女一样隐藏在蒸腾的雾气中,空荡荡的淋浴室里回荡着她们清脆的说笑声。一个说,她进城看到一块什么布料适合做什么样式的上衣,还描述着那块布料的花色。另一个说,她们车间里有一个刚顶替父亲从农村来的女同事,家是胶南人,别人问她是哪里人,她就用当地口音说,“俺是(来)找男人的。”接着爆发出一阵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巧生把身子转过去,装出没事的样子搓洗着。

这天建工放学回来,见母亲站在后院里笑嘻嘻地朝她笑。

“你给你四叔写信了?”

他早把那件事给抛到脑后去了。他先是打了个愣怔,含混地“嗯”了一声。

“你四叔来信了。他刚才回来一进门,就掏出继勤给他的来信说,是你让建工给继信写信了?我说,没有啊。他说,你不告诉他,他怎么知道巧生她爸爸去找继信?不是你挑唆的是谁?我说,我是告诉他了,但是我可没让他写信哩!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写信的事,他也没跟我说要写信。”

“本来就是我自己要写的嘛。”

“他骂骂咧咧地说,你就这样教育他的吗?你他妈的好作用不起!说完就像疯了似的,气呼呼地进了里屋,一会儿要上山,刚开开门要走,又倒回来说,这事对任何人都不要提!要是巧生家里人知道了,会怎么看我?又说,等他回来,让他上山干活去!他妈的我看就是闲出来的毛病!说完,把门一摔,就走了呢。嘻嘻!他说我把你教育瞎了呢。”

“他不是打就是骂,就他会教育人。”从母亲幸灾乐祸的述说中,他感到给母亲出了一口恶气。

“看来,他发了这一通火就没事了,他既然说了,你就上山去一趟吧,别让他又找你毛病。”

慑于父亲的威势,他只好上了山。看来父亲这次拿他也没什么别的办法,他这是第一次感到,原来父亲实在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为能给母亲出了这口恶气而感到快意。不过,他倒是乐意上山去看看他们干活的情景。来到热闹的采石场,老远他就看到采石场上一片忙碌,好不热闹!人们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石子堆跟前砸着石子,有的还一边说说笑笑。走进人群,他这才发现父亲提着筐子在断崖下面的乱石堆上拣石块。从巧生身后走过,走上乱石堆来到父亲跟前。继勤抬头瞥了他一眼。建工跟着拣起来。继勤拣起一块,翻转着说:“要挑拣这种薄片的,厚的不好破。”一会儿他又低声说:“既然她爸爸送她来咱家了,又是自己家的,我还能撵她回去吗?”在他记忆中,父亲是第一次用这样温和的口气地跟他说话。尽管一向在父亲面前感到别扭,但此时心里还是不由得一阵热乎乎的。巧生拿着扁担上来,父亲帮她勾住筐子,她用力挺起身子,装满石头的筐子摇晃起来,扁担深深地弯下去。她试探着踩稳每一步向下走去。她的腰肢细瘦得让他一阵惊讶,它竟然能支撑起那两大筐沉重的石头!她原来是如此柔弱的一个女孩呀!而任何对如此柔弱者的攻击和伤害,都是一种罪愆。

山崖上的民工开始散开,一边大声喊道:“放炮了——”人们放下手里的工具,彼此招呼着朝远处跑去。继勤也催促着两人朝隔着一片空地的山脚下跑。一阵炮声响过,炸飞的碎石雨点般纷纷落下。不久,大家又都回到各自原来的位置干起来,此起彼落的“叮叮当当”又回响在空旷的山谷里。继勤让他挑着筐子先下山回家了。

老家平时来信,父亲都把它们压在里屋床头的褥子下面。一天,建工趁家里没人,从那些信里找出了几天前四叔的那封来信。他看了两遍,信里首先提到老家和爷爷的情况,然后写道:“建工来信提到巧生到你家之事,说是我让她去的。这事是继礼大哥到咱家来,说想要让巧生到矿上去找工作,我当时说,我对那边情况不了解,让他向你打听一下,他又问你的工作单位,我也不好不告诉他。后来巧生到你家去,这件事我并不知道。”他没从中看出四叔怎样责怪自己的意思,这才松了一口气。此后继勤也没再提及这事,慢慢地,他也就淡忘了。

继勤找到矿上那个跟继礼是同村的姓张的单身工人,拜托他回家后给巧生家里的人捎个话,就说她临时在山上砸石子,以后有机会再到矿上去工作。继礼得到消息后,立即去下洼见三叔明全老人,说了些对继勤一家感激的话,又说,这一家人对巧生的关照让他有些过意不去。在场的继信为了不让继礼难为情,并没有透露建工给他写去的那封信。继勤心里一直揣着一个愿望,想去吉林投奔二姐,但前两次都被大哥拦下了。他羡慕巧生在陵山大哥家找到了工作,于是去东北的念头又复活了。不久,他带上二哥帮他借的路费,径直上了吉林。这次他没中途去大哥家。

初春的山上,一眼望去还是大片大片的枯草,然而,零零星星的各种野菜已经悄然钻了出来。草丛中、田地里、小路边,苦菜、蕺菜、青青菜等,最早报告着春天的到来。不久,新茬的杂草开始露头,层层麦田也不再是一副瑟缩愁苦的样子,它们由墨绿变成透明的青绿,身子一天天挺直起来,在和煦的阳光中,伴着习习的山风欢快无虞地唱起了春天的歌儿。

巧生正在筛石子,见大叔匆匆走来,老远就跟她摆着手说:“别干了,早点回去吧!”

巧生停下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继勤气喘吁吁地过来笑着说:“老彭帮你找了份工作,到园艺场的山上去锄地,是他那个在梁庄当村主任的妹夫帮你说的。一天一块两毛五,比砸石子轻快些,工钱也还可以。回家吧,明天早上来把这几堆石子都卖了吧。”

次日早上,巧生上山等收石子的人去了,帮着把石子装到车上,装了整整两拖拉机,过了磅,算了钱,她就兴冲冲地回家了。赵婶正在厨房洗衣服,见她回来了,粉红的脸上挂着一副喜悦的表情,说:“这么快就回来了,都卖了?”

“卖了,一共是一百零三块六毛钱。”她激动地说。

“嘻,还不少哩!干了这么多天,没有白下力气。”

“差两天正好是两个月。”

“都赶上我两个月的工资了。”

她感激地说:“要不是大叔跟我一块干,也挣不了这么多。”

“他才干了几天,后来他又没再去。”

巧生从矿上洗澡回来不久,继勤下班开门进来,一眼看到厨房的窗台上放着一大包纸包的炸肉和两瓶洋河大曲,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还是笑着故意问是谁买的,赵婶从里屋走出来,笑嘻嘻地说,是巧生买来孝敬他的。巧生从后院的小屋里来到厨房,继勤高兴地合不拢嘴:“你还要破费干嘛,又不是没有酒。”

“有那是你的。”她笑着说,跟着走进里屋,。把准备好的钱掏出来放到桌子上说:“这是前两个月和下个月的生活费,一共是四十五元,收下吧。”

继勤赶忙说:“嗨,都是自己家的人,吃个饭还要你的钱?你真是见外了!”

“以后来日方长,又不是一天两天的!”

赵婶拿起钱塞给她,两人来回推让起来,后来巧生把钱接过去又扔到桌子上。

继勤说:“你怎么就不听话!这样吧,你把钱拿回去,前面两个月的就算了,从下个月开始交,下个月的等你开了工资再说。”

“该咋的就咋的,我现在又不是没有。”

赵婶说:“你刚来挣了这点钱,留着给自己买点衣服穿吧。”

说着又把钱塞给她,她夺过去又放下。继勤无奈地说:“你怎么这么犟啊!”

“那每月就只收你十元吧,十元就足够了。”赵婶说着,拿出其中的十五元给她。她当初算计着每月十元生活费也应该差不多,也就收下了,但随即又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元放到桌子上说:“这是大伯干的那份,你还能白干了?”紧接着又是一阵更激烈的推搡。这回继勤是真生气了,脸色难看地呼拉一下胳膊说:“既然你这样当真,那就是没拿我看做是你大叔,那好吧,这些天你在这家里每天干的家务,我也跟你算清楚,把钱给你。”巧生这才把钱收下,不再说什么了。

回家来的建工在小屋里的窗户下面听着这几个人的吵嚷,心里又是感动又觉得好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吵架呢。

消了气的继勤突然又笑着说:“按你那样算的话,这两个月挣的就剩不下几个钱了,就算白干了,嘻嘻……”

巧生和赵婶都笑了。赵婶让她休息两天,进城买点衣服,说她从来了以后就穿着这一身,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她说不用买,整天干活,即便买点好衣服也穿不着,倒不如先给家里寄点钱回去。她问邮局在哪里,又问怎么在信封上填写地址,继勤找出笔和纸,她记下来,一会儿去了邮局。

次日一早她就到园艺场报到上班去了。每天还是带着几个黑面馒头、几块咸菜和那把军绿水壶。黑面馒头是继勤或赵婶每天下班时顺便从食堂给她捎回来的。他们要给她买白面馒头,让她炒点菜带上,但她都拒绝了。

每天下班一进门,她总是先到厨房里提起水桶去给水处提水,如果见缸里的水是满的,就再把空水桶接满水,然后就是扫地、倒垃圾、揣煤泥、做饭。她只要一闲下来,心里就似乎感到过意不去似的,她大概觉得,只有不停地干活才会心安理得。天气渐渐转暖,洗洗刷刷的之类的活儿,赵婶总是让她到给水处去做——继勤也慢慢习惯巧生每天出出进进地给自己家干活了,反正拦也拦不住。——她每次去给水处,都恨不得赶紧干完了赶紧走掉,从前去打水的宿舍里的人的视线中消失,因为她经不住那些人用一种好奇也猜疑的眼光盯着她。这天,她端着洗好的碗盘回来,赵婶迎面拿着盆子往外走。一会儿赵婶笑嘻嘻地进来,问她丢了什么东西没有,让她想想看。她皱起眉头,眨巴着眼睛,想了想,又摇摇头,说没想起来。赵婶把藏在身后的两把瓷勺拿出来让她辨认,问是不是她丢的。她的脸“唰”地红了,尴尬地说,可能是刚才她落下的。赵婶说,怪不得她最近察觉到家里的筷子也少了呢,看来也是她丢的了。继勤揭开门帘从里屋出来,问什么事,随即咧嘴笑着说:“嗨,我当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丢了就丢了,再买就是了,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你真是大惊小怪!”

小梅也“咯咯”地笑起来。赵婶赶忙解释说:“我也没别的意思,只是感到纳闷:巧生年纪轻轻的,怎么还这么健忘呢!”

给水处经常停水。这天晚上九点多了,巧生才听到来水时水管里发出的“哧哧”声。她赶紧端起早就泡上的衣服出来。村头道边上一家的一个女孩和宿舍里一个大男孩也先后跑来。水桶一直排到道上,女孩从后面提起自己家的水桶抢先一步来到前面。大男孩也紧接着拿起水桶凑过来挤,说本来是他排在前面的。女孩说她先到的,趁巧生把盆子端到一边就抢着接上了。大男孩说她“不要脸!”,女孩顶了一句。女孩的哥哥过来了,问怎么回事。她委屈地说男孩骂她。他上前夺过男孩手里的水桶“咣啷啷”扔到一边,又一把採住他的衣领拉到道上抬腿就踢,嘴里还一边骂着。

女孩的奶奶跑出来了,听说有人欺负她孙女,就扯起嗓子破口大骂起来:“宿舍里的人养了些啥东西呀!走俺村里的路,占俺村里的地,还要把这些人都干死啊!去找他老子评评这个理!……”

前接水的几个人都吓得一声不吭。这时男孩的父亲急匆匆跑下来问怎么了,女孩的哥哥上前大声质问,摆出一副要打架的样子。女孩家里和这家的邻居又跑来五六个人骂起来:

“煤矿上这些人不种粮食还按月开钱,他们吃的穿的还不是咱农民种出来的呀?没有这些农民,让他们一个个活活饿死去见阎王!”

“简直是吃饱了撑的!以后他们也别想打咱村里走!”

“宿舍里这些人良心都让狗吃啦!”

“到他家里去,把他家的东西给砸啦!”

男孩的父亲直说自己孩子不懂事,对他们好言相劝。

巧生早就神色慌张地回到屋里。赵婶问外面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说:“村里这些人比老天爷还厉害,可千万别招惹他们!”

“嗯……我还以为他们也骂我呢。他们怎么连宿舍的人一块都骂着?”

“村里一向就仇视煤矿上这些工人。宿舍区这片地方原来是属于村上的,他们认为是外地人来占了他们的地。最主要的,还不就是嫉妒嘛!”

建华高中毕业后在煤台上跟拖拉机,给买主送煤当装卸工。那时正赶上城里刚刚建起的颜河电影院招收美术工作人员,沈老师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托关系帮他报了名。继勤在建华跟他学画画不久,一次见到他说,孩子就让他费心了。他说:“他的父亲是在矿上去世的,咱都有责任把他抚养成人,你就放心吧!”考试没几天,建华就顺利地接到了录取通知。报到的当天,他就返回家带上被褥,住进了影院的画室里。他要用更多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那个艺术世界中去。

这一年建工上高中,也是正式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所在的级部四个初中毕业班只留下一半的人,不上高中的那另一半,都迫不及待地冲出学校的“牢笼”,豪情满怀地踏入了所谓的社会大门。而上高中的人中又有二分之一,只是由于家长的极力劝阻才勉强留了下来,他们恨不得睡上一大觉,等睁眼醒来时就已经长大成人到了就业年龄。

开学第一天发新课本。搬书的同学出出进进,建工跟几个同学在讲台上忙着发放。大家翻弄着到手的一本本散发出油印香味的新书兴奋异常。有人说:“英语课本怎么还不来呢?有没有英语课本?”

一个同学正好搬着一摞书进来,大声说:“没有英语课本!”

一个个失望地唉声叹气起来,因为他们对英语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ABCD……仅仅二十六个字母排列组合就能组成任何言语。一个同学 “啪”地把书摔到桌子:“那高中不是白上了吗?早知道的话还不如不来呢!”

另一个说:“考大学必须考英语,人家城里从初中就开始学英语啦!”

“城里重点中学还分文理班呢!”

“还上晚自习呢!”

“别攀高门啦!像咱煤矿子弟学校,还能考上大学?考个中专技校就算不错啦!”

“中专技校不考英语。”

“那以后不见得不考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有人带头去找班主任,要求学校开设英语课和晚自习。男生们“呼呼隆隆”跟着往外走,后面的刚出教室门口却又倒了回去,说找也白搭。建工跟着大家去见班主任。班主任说他说了不算,让他们去找校长书记,大家又一阵风似的来到前排平房西头的校长和书记办公室一哄而进。书记梳着大背头,手里夹着香烟,办公桌上的白瓷盖杯里冒出袅袅的茶香。书记姿态优雅而又和蔼可亲,笑呵呵地听完大家七嘴八舌的意见后,和颜悦色地给大家上了一课:“同学们,听到你们反映的要求,我心里非常感动,也非常理解你们。咱们煤矿办学的宗旨是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过呢,上大学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并不是衡量成才的唯一标准。同学们都非常可爱,并且,你们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值得肯定,值得赞赏,关于开设英语这件事嘛,我跟校长都没有决定权……”

后面靠近门口和墙根的同学嘀咕道:“校长书记还说了不算吗?”

“是啊,你不是书记吗?”

“学英语还有错吗?”

“我们为什么不能学英语?”

“同学们同学们,大家静一静听我说!”书记两手做着向下按的动作,就像在指挥大合唱,“我一定跟校长一起到矿上去反映你们的意见,请同学们放心好啦,我们一定把你们的意见反映到矿长那里,现在已经上课了,你们先回去好好上课,关于上晚自习的事,你们可以自愿来上,只要不出事就行。都先回去安心上课吧!”

班主任是位教政治的激情四射的青年教师,他动作敏捷,两只圆眼炯炯有神,在讲台上来回走着,大幅度挥动着胳膊,演讲似的在给大家打气:“咱们煤矿子弟学校自办学以来,还没有出过一位大学生呢,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学校不开设英语,可以到外面去学呀,咱们煤矿不仅要出煤炭,而且还要出上几个大学生!谁敢说咱们在座的里面没有大学生呢?或许咱们班这棵枣树上就有枣呢!或许还能打下几颗枣来呢!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嘛!”个个听得情绪激昂,摩拳擦掌,谁都觉得自己就是那颗被打下来的枣。

下课后大家继续谈论高考和个人将来的出路。那些自感学习无望的同学以顶替就业为满足,说考大学连想都不敢想,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接着有人开玩笑地重复起了“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话。一向学习还算不错的司马全坐在桌课桌上说:“我家老头子说了,考大学没那么容易,让我将来上个中专或技校,好脱离开煤矿。”

他高挑个儿,长腿长胳膊,一张骨瘦的小脸上长着一对乌黑锃亮的大圆眼珠子,有人私下里叫他“眼镜蛇”。

整天乐呵呵的“老母”跟他是前后院,立刻说:“你爸爸多有本事呀,是矿长,有的是关系,给你找个好工作还不简单呀!”似乎是特意在大伙儿面前提高他这位要好的伙伴的威望。果然,大家敬畏的眼光瞬间向他投去。

另一个说:“谁愿意留在煤矿上啊,下井怕出危险,又脏!”

司马全的虚荣心似乎得到了满足,眼皮向下顺着说:“其实,如果矿上不是环境恶劣的话,老头子倒也愿意我留在矿上。”

建工搬着一摞数学作业走出教室。在办公室平房的屋山头下,唐瑾和一个叫许传香的女生挎着胳膊迎面走来。许传香是原初中一班的,身材细瘦,瓜子脸,细高鼻梁,长得慈眉善目。唐瑾兴奋地说:“学校有图书室了,来了好多新书呢!”

他问图书室在哪里,她指着身面那排办公室的平房说:“就是原来总务处当仓库用的那间屋子。”

他去交上作业,一路小跑来到前面那排平房,果然有六七个同学堵在那间屋子跟前的走廊里,门前一张课桌把他们挡在外面。从他们的脑袋之间的空隙间,他看到瘦小的田老师在书架前忙着往上排书,一边不时回答他们的提问。她说再过几天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来借,学校规定不单独向学生出借。田老师是教美术的,两年前他跟哥哥建华等五六个人在她的带领下搞过创作展览,全校同学都排着长队参观他们举办的那个“反击右倾翻案风”画展呢!那几个学生失望地离开了。田老师叹着气说,这学期学校安排她上课还一边来管理图书,一个人忙得简直不可开交。她问他放学后能不能找个同学一起来帮她编写书号。“你想书看,可以先暂时打个借条。”他喜出望外,一口答应下来。

这天下午班主任召开新组成的班委会成员会议,做了具体分工,要求大家齐心协力支持班主任工作,开创工作新局面。作为原四班班长的建工,这次又被指定为班长。散会后他去图书室,田老师已经锁门走了。此后一连几个下午,他跟国强每天都去帮忙。

这天,两人跟田老师又是在接近黄昏时候一起离开了学校。

南边的坝底下面,那片小杨树林的树梢已经高出坝堤了。西天一片火红,青绿簇拥的树上泛着夕阳的亮光。前面不远处司马全几个边走边说着什么。

两人各拿着一本刚借的书。建工瞥一眼他手里那本《化学复习资料》,问他高中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我爸让我兄弟顶替,让我考大学。”

“要是考不上呢?”

“回家种地呗。”他笑了,又说:“一立井保健站有个英语讲座班,每周有两晚上上课,周三和周五,是从市重点中学请去的老师,还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呢。”

两人约好一起去听课。

“眼镜蛇”有一副发育早熟的粗嗓门,回头说:“小黄毛整天跟赵建工在一块,就像条小尾巴。”

“老母”也回头看去:“我看见他俩去图书室了。”

另一个说:“人家可是想考大学的人。”

“小棉腰长得那个脏样吧,还想考大学?——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老母”说。“老母”老家是莱芜,小的时候他只要看见莱芜人推着车子到宿舍里来卖大白菜卖姜,就两手拍着节奏喊:“莱芜黄,棉腰长!莱芜黄,棉腰长!……”一次邻居邢大妈正好从屋里出来看到了,说:“你爸爸就是莱芜人,你爸爸也莱芜黄棉腰长吗?不信你就去问问你娘。”从那他见到莱芜人就不再喊了。

“老母”又愤愤不平地说:“原来你也是正班长,凭啥非得让他当正的!”

“人家是班主任眼里的大红人呀!”“眼镜蛇”把头别到一边,酸酸地说。

另一个说:“那你爸爸还是副矿长哩,他连根毫毛也赶不上!”

“老母”说:“前些天我看见小黄毛他妈了,下班走在路上,穿着一件薄衬衫,两个奶子都耷拉到肚皮上了。”说着做了个夸张的动作。听两人发出怪笑,他受到了鼓励,脑子突然一亮:“哎,他妈这么胖,这么高,他爸爸才这么矮,怎么爬上去呀?”

几个人狂笑,笑得直不起腰。

另一个回头说:“他俩在看咱!”

“看咋啦?教训教训小黄毛!”“老母”说。

“眼镜蛇”拉一把“老母”的胳膊,说:“先别惹他,等那小子不在的时候再说。”

“老母”弯起小拇指放进嘴里,一声尖厉的唿哨在空旷而模糊的上空拐了几个弯,又抛出去。后来,这几个人沿着前面半山腰上的小道走了。

来上晚自习的人就像赶集一样热闹,但没过几天教室里就只有十几个人了。“眼镜蛇”几个来到教室里,先是说笑上一阵,再到外面不知什么地方玩够了,又吵吵嚷嚷地进来。这天晚上,这几个人突然又从外面窜进来嚷道:“到点啦到点啦!敲钟的老王来清校啦!”他们回到各自的位子上拽起书包又往外跑。不知是谁出门时顺便把灯关掉,教室里顿时一片漆黑。

“抓流氓啊!”外面传来“老母”的大喊声,随即是一声尖利的唿哨。

国强正在跟一个女生讨论问题,喊道:“有病啊?!”

灯突然又开了,“眼镜蛇”站门口指着他质问道:“你骂谁呀,小黄毛?”

“谁关的我骂谁!”国强顶撞道。那个女生捅他一下,使劲朝他挤眼睛。

“眼镜蛇”骂着要冲进来,“老母”上前拉起他的胳膊往外拖。敲钟师傅进来让他们都走,立即锁门。

“咱明天见,你等着小黄毛!”

次日一早,“眼镜蛇”坐在最前排中间的桌子上在跟同伙说笑。几个人见建工跟国强一前一后进来,突然出奇地静了下来。“眼镜蛇”一只脚踩着凳子,腿悠闲地打着颤。眼睛里闪着一种似笑非笑和不可捉摸的亮光。他的同伙也诡秘地盯着国强。两人从他身后的讲台下走过去。建工的位子在中间倒数第二排。国强来到前面第二排靠走道的位子上,把书包塞进抽屉里。不知谁嘀咕道:“小绵腰,一绵绵三遭。”

“谁说谁就是绵腰……”国强回了一句。

“眼镜蛇”突然伸出长胳膊指着他说:“这可不是我说的,你又骂我!”

“谁骂我我就骂谁。”

“好啊,你竟敢嘴硬,我掐死你!”“眼镜蛇”起身冲过去,照他脸上就是一记耳光。那真叫一个“清脆响亮”,教室里所有人全都震惊了,眼光同时“唰”地投过去。那一记耳光足以穿越时空深深烙在每个人一生的记忆中。国强突然扯着嗓子哭喊着,不顾一切地把头和身体朝对方撞去,用手照对方的脸猛抓,大有同归于尽之势。“眼镜蛇”趔趄着倒退出几步,攥住对方採住自己衣领的那只手的手腕硬拽,抬起另一只手朝对方头上乱捣。桌凳被推得东倒西歪。

唐津吓得直跺脚,泪珠都快掉出来了:“快点,快把他们拉开呀!”

“老母”从一边把国强向后推,“眼镜蛇”借机照国强脸上打。建工也猛冲过去,转身挤到两人中间,极力用自己的身体把两人分开。“眼镜蛇”伸出长胳膊又是一拳,没够到他,却打到建工头上。

几个女生跑出教室去找班主任。

“上课啦!上课啦!”有人跑进来喊。

“老母”和另一个同伙一前一后抱住“眼镜蛇”向后拽。“眼镜蛇”擦了一下嘴巴,见手上有血,指着建工大骂:“好啊,你臭小子拉偏仗!”

建工回头吼道:“你别欺人太甚!”

“眼镜蛇”被推拉着去锅炉房里洗血。国强的鼻口里满是血水。有人过来拉着他跑出教室去。建工回到座位上,跟前一位女生提醒他胸前沾上了血渍。

任课老师突然出现在门口。教室里尘土飞扬。

一下课,建工就去见班主任。办公室里有学生出出进进。班主任阴沉着脸低声说:“到外面说吧。”

在屋山头的小路上,建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班主任双手倒背,手在不断地搓动着,神情凝重而严肃,乌黑的眼睛里寒光逼人。他一直面朝操场,没有发话。上课铃已经响过,操场上空无一人。终于,他用压抑的声调说:“其实我都知道了。好几个同学都找过我,我也找他谈过,哼,没有用……破坏晚自习,打人,把班上搞得乌烟瘴气……凭什么?就凭人家是从农村来的?……仗着老子是副矿长,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这事我是管不了了……”他突然冲口说,“找他老子去,让国强家长去他家!我就不信他老子不管!”班主任沉浸在激愤之中,以至于根本没察觉到已经上课了。

“眼镜蛇”的辱骂反而刺激建工偏要跟国强在一起。事发当天,他依旧约国强一道去上晚自习。从那天起,“眼镜蛇”跟他的同伙晚上没再到学校去。

初秋的晚上。宜人的微风似乎在抚慰着刚刚走出酷夏的人们。一座泵房孤零零地高出坝堤,建工和国强来到通往泵房的水泥板桥面上。建工头枕书包,仰望着星光繁密的苍穹。国强抱膝而坐。许久,两人都没有说话。水泥板上散发着白天太阳炙烤的余温。桥下是黑暗幽深的坝底,传来细水淙淙的清音。星星眨着湿润的眼睛,似乎在跟仰望它们的人悄悄诉说着什么。早上那一记清脆而响亮的耳光让建工心头感到压抑和屈辱。

“你父亲知道了吗?”

“没。他问我的脸怎么了,我说是跟同学闹着玩弄的。”

建工猛地坐起来说:“你为啥不照实说,去找他老子呢?”

国强苦笑了一下:“我也想过……可是找了又能怎样?顶多就是让他老子揍他一顿。”

“那,也不能就这样算完事了!”他激愤地说。

国强平望着对面的小树林方向,眼睛里闪着熠熠的光点,自言自语道:“计较下去,又有什么意思呢?”

“可是这样,岂不是显得太懦弱了吗?”

“懦弱?……哼,我是不会咽不下这口气的,永远都不会……”

建工感到自己无法理解他。西北边就是校园,几排教室和办公室的黑影近在眼前。沉默了一会儿,国强喃喃自语道:“咱跟人家不一样,人家学与不学,照样能找个好工作,可咱呢,能陪得起吗?赔不起啊!”

建工这时记起他说过的那句话,考不上大学他就得回家种地。他突然明白过来,猛地攥紧拳头,冲口说道:“对,考上大学才是好样的!你一定要考上大学,让他们看看!”

他无声地笑了笑:“你也要考上!”

“一定!”

他把两手一摊说:“反正,我是别无出路……唉,忍吧!”他默默地望着前方,眸子里的光点锋利得咄咄逼人,沉毅而倔强。

建工这才突然发现,平素少言寡语的国强并非像他外表看起来那样软弱。建工为自己不知不觉对他给予同情的心理而感到惭愧。

后来,两人往回走着。建工说:“其实,我很想离开自己的家,走得越远越好。”

“哦?”过强看他一眼。

“一想到,可能会在矿上呆一辈子,就感到非常可怕。”

国强不能理解,说:“其实,你比我要好多了。”

回到家来,小梅说唐瑾来找过他。唐婶担心唐瑾一个女孩子家出在路上事,一直没让她去上晚自习。不一会儿唐瑾又来了,穿着一件白地的浅绿色碎花衬衣。她推开小屋的门进来,把手里的演草本放到桌子上,让他帮着解析几道数学题。只一会儿工夫,建工都解了出来。她拿起本子,但又没有走的意思,蹙起眉毛问早上的事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她后来又说:“中午放学出了校门,他走在我后面,说他不会放过国强,还说要连你一起收拾了。你可得当心点啊!”她担心地盯着他。

“哼,我才不怕呢!”

她继而又笑了,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说:“也就是你,别人都不敢惹他,你还敢当面顶撞他。”她又诡秘地问道,他知不知道“眼镜蛇”去上晚自习的原因。他摇摇头,问为啥。她刚要说,却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不过,你可得保密。”见他做了保证了,她这才说:“他是看上许传香了,他想跟许传香好,看她去上晚自习,他才跟着去。”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他给许传香写了一封信,还让我看了呢。”她“吃吃”地笑起来,又说,“她让我陪她一块去办公室,把信交给了班主任。哼,许传香才看不上他呢!——不过,你可千万要保密啊!”

他点点头再次做保证,让她放心。他感到自己的喉咙一阵软软的、滑滑的,险些发不出话音来。两人似乎为这共守的秘密而达成了某种感情上的默契。

为了打破沉默带来的尴尬,两人心里都在极力寻找话语。后来,她看了一眼桌子上那本《历史知识问答》,扬起眉毛说:“你想考文科大学吗?文科很难考,学校又没有文科班……”

“考不上就复读嘛。”此时,他想起了国强。

她敬佩地朝他点着头说:“你可真行啊!”笑意从她俊俏的鼻翼向两边均匀地驱散开来。

此后,唐瑾经常在晚上过来问数学题。她靠得很近,鬓发蹭得他的脸颊感到酥痒。他的思路有时被一种黏糊糊的甜蜜的幸福凝固住,半天挣脱不出来。他为此感到懊恼。每当这时,她就冷冷地说:“哼,你还不知在想什么呢!”

“不,没有……”他摇头否认道。


一列燃煤蒸汽火车穿行在夜色笼罩下的茫茫的齐鲁大地上。“咣当——咣当……”车轮发出均匀而有节奏的声响。漆黑的车窗玻璃反照出乘客的各种睡姿。巧生毫无困意地凝望着黑咕隆咚的窗外。她身材细瘦,穿一件半旧的方格褂子,扎着一对利落的绞花短辫,瓜子脸,薄嘴唇,下巴微微凸起。许久,她把头转向对面的父亲说:“咱那年上东北去,也是路过这里吗?”

“嗯,那年你才五岁,这么高。”继礼满脸粗糙的皱纹微微绽开,用手比划着说,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烟布袋,卷起烟来。他腰板挺直,身穿青色中山服,长方脸,阔嘴唇,面相敦厚。

“回来那年,我就记事了,好像在火车上呆了老长时间。”

继礼擦着火柴,点起卷烟,吸了两口,青烟顿时蔓延开来。

未来崭新的生活在想象和现实之间的边缘上悬浮着,摇摆不定。她既兴奋,但又不敢奢望。她猛然抬起眼睛,几乎是恳求地盯着父亲说:“要是到大叔家留不下,就还是去东北吧?我一个人去就行。”出门之前,她听母亲跟父亲说:“去看看吧,到博山去留不下的话,你们想顺便去东北也行。”

继礼在迷蒙的青烟中沉思片刻,说:“看情况吧。”

她蹙起眉心,又把眼光投向黑洞般的窗外。

父女俩在淄博车站下车,改乘公交车。冬末初升的太阳透过铅云,像一个圆圆的白玉盘。道路两边,开阔的麦田里还残留着些尚未完全融化的积雪,东边一道光秃秃的山丘连绵不断,向后缓缓移动。巧生指着山间一座黑色锥形山问:“那山怎么还是黑乎乎的?”

“那是从煤井下挖出来的渣石堆成的。”

“噢……”

“听说这里有很多煤井。据说,最早先是德国人到山东来开煤井,后来,有两个德国传教士被中国人给杀了,德国鬼子就派来军舰和部队,强迫清政府定立条约,修建胶济铁路,沿线两边三十里以内所有的煤炭全都由他们开采。再后来,日本人又来,把德国赶跑了,这些煤矿又都成了日本人的了。”

“好事还都成了他们的了。”

一个小时以后。路边低矮的平房越来越密集,其中还有工厂的大门、院墙和里面露出的厂房房顶。河对面不远的高处现出一座高大的矸石山,山腰上有一片深浅不一的红褐色,青烟袅袅升腾。一辆矿车在缓缓向山顶移动着。山下河道边是一片乌压压的厂房。

客车驶进人来人往的城里,又钻过一个铁路大桥,向东拐进了博山车站。候车厅是一座像是由积木搭成的土黄色德式建筑。

父女俩向东出了城,绕过北面不远处的那座矸石山,走下一道长长的水泥台阶,来到了河东二立井矿区。经由从食堂里走出来的一个工人的指点,找到了通风连队,但会议室里一个人也没有。这时过来一个瘦高个的人,脚蹬黑色高筒胶鞋,头戴矿灯安全帽。继礼向他打听赵继勤,说是从胶南来的。那人走进会议室隔壁的办公室给井下打了个电话。

继勤接到电话,立刻上井径直来到连队。见门前站着两个农村模样的陌生人。他上前疑惑地打量着继礼问:“你是……”

“我找赵继勤,跟他是一家子。”他说。只见来人满脸煤灰,头戴矿灯安全帽,个头瘦小,短方脸,浓眉大眼,宽鼻翼。

“我就是,你是……”

“你……你不就是大兄弟吗?我是继礼呀!哎呀,都认不出来你啦!哈哈……”

“哎呀,原来是你呀,我当是谁呢!你不说我还真是不敢认了!”

“可不是嘛,整整二十年没见啦!老啦,哈哈……”

“二十年没见啦,真没想到来人是你!”

“孩子都这么大啦,你回去那年还没有她呢!这是家里二嫚,叫巧生——快叫大叔嘛!”

看着这位大叔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和一副和善的笑容,她感动地感动叫了一声,就羞红着脸把头扭到了一边。

煤矿家属宿舍区在二立井以东和一立井以南,被梁村一分为二。村东区卧伏在一个山坡上,依势由高到低。灰砖红瓦的平房栉次邻比,一律绿色门窗,各家各户的格局也像那时大统一的计划经济一样整齐划一。宿舍区与匍匐在它脚下的村民们的那些拥挤不堪的土坯草房相互对峙,俨然摆出一副“工人老大哥”的尊容。

继勤家所在的那趟平房的后面就是梁村,仅一道之隔。这天赵婶在家休息,她刚从粮店买回口粮,在石磨前用簸箕盛着黄豆拣沙粒。南边隔壁的刘大妈倚着门框在衲鞋底,一边跟赵婶拉呱。她说前几年她家口粮不够吃的,三女儿夜里饿醒了,躺在床上偷偷地哭。赵婶说,现在虽说粮食够吃的了,可孩子们都不愿吃粗粮,就兑换出些粮票,贴进去买高价细粮或大米。正说着,刘大妈望着院子北头说:“他赵婶呀,好像你家来亲戚了。”赵婶扭头看去,见继勤后面跟着两个陌生人。她心里感到纳闷。继勤上前笑着做了介绍,刘大妈让赵婶赶紧进屋伺候客人。

继勤把客人请进里屋,从抽屉里拿出金鱼牌香烟,继礼赶忙掏出他的烟布袋,继勤硬是把一棵香烟递给他,彼此又相让着点上,拉起了家长。巧生靠坐在门边的木床上。这间不大的屋里光线明亮,简洁朴实。迎门一张长方桌,两边各一把椅子,她对面的朝向前院的窗户下有一台缝纫机。桌子上方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华国锋主席画像,画像下面并排挂着四个玻璃框的奖状,上面写的都是大叔的姓名。

赵婶用一个圆搪瓷茶盘把茶水茶杯端进来,跟继礼寒暄了几句,继勤让她去做点饭。她答应着,出来时顺便把花布门帘放了下来。她先去后院坐上锅,又回到厨房拿起几棵芹菜,在里屋门口一边的炉灶跟前择着,一边好奇地听里面说话。那年结婚后跟继勤一起回胶南,她已经不记得见过这位二伯家的 “大哥”了。两人谈论起本家族的什么人,时而为某人的去世而伤感,而是为某人的境遇而感叹,当提到当年一起劳动一起下河摸鱼的趣事时,两人又发出孩子般天真的朗笑。后来,赵婶又手里拿着一头蒜回来继续听,终于听到这位大哥说起这次找来的用意。当继勤一口答应帮这个女孩找工作并让她住下来的时候,她的脸陡然阴沉下来,摘好的菜也不做了。她拿了五个鸡蛋来到后院,下了够三个人吃的面条,又往锅里嗑鸡蛋。第四个刚要嗑,手又缩了回来,回厨房把手里那两个鸡蛋放回了原处。

放学的学生陆续走出校门。住在梁东宿舍片区的学生向北,绕过校院院墙经过村里回家。建工跟王国强出来向南拐,上去一个土崖头,再向东来到堤坝上。前面山峦横亘,起伏绵延。由于僻静和绕远,上学放学的学生很少走这条路。

国强是班上唯一一个农村户口的学生。小学二年级时,他跟着到矿上来干临时工的母亲,离开远在五六十里以外的农村的家,住到父亲这边来,插到建工所在的班里。他没怎么长个,一直在班上最矮,一头稀疏、枯黄的头发,同学都说他是在老家“跌倭”了。小学那会儿都是集合起来排着队上学,他两手高举着毛主席画像木牌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村里那些调皮的孩子老远就咧着嘴巴指指点点地朝他发笑。如果不是因为处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感情,他们早就唆使身边那只伸着长舌头的大黑狗朝他扑过去了。

走过堤坝再向北拐,山脚处的崖头下面是一片开阔的麦田,麦田尽头是宿舍区平房和村民拥挤的草房,脚下这条小路穿过小石桥,在麦田和一条干涸的小河之间继续向前延伸,把梁庄和家属宿舍一分为二。

贴近麦田和小路的那排平房最头上那一户就是国强的住家。每次看到他家的屋山头,建工心里就会笼罩上一阵神秘的恐惧。那套房子里原来那个姓朱的人在一个夜里悬梁自尽后,就一直没人再敢进去住,因为宿舍里的人传说里面有鬼。国强一家是前年才从梁村西边的单身宿舍搬来的。那年冬天特别的冷,建工清早背上书包上学出门上学,看到隔着一条小路的那个院子里站满了神情惶恐的大人,给水处的跟前还停着一辆白色救护车。他们全都是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还不时朝南头张望着什么。他凑上前去,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北面苹果园后面的单身宿舍有个中年工人,老婆孩子都住在农村老家,跟姓朱的那个人的老婆是老乡,平时经常到这家来玩。头一天夜里,姓朱的男人下班回来叫不开门。大概是猜到里面发生了什么,就把门窗玻璃打碎,伸进胳膊拉开插销一步闯了进去,果然撞见他老婆和那个老乡正在里屋慌慌张张提裤子。他扑上前就去撕打那个男人。他老婆竟然下手帮着那个老乡打他抓他。打完后就跟那个老乡一起逃之夭夭了。他的两个孩子在后院的小屋里吓得直哭。那个姓朱的又气又腌臜,到后院找了一条绳子,又把后门关好,回到里屋踩着一个杌子上了吊。不一会儿,人们几乎同时闪出一条窄道,建工亲眼看到一副担架被四五个人抬出来,匆匆抬到救护车上被拉走了。担架上那个人被一床脏兮兮的花被子盖得严严实实。不久,宿舍里传说那一对流氓破鞋已经抓到了。大概又过了半年,有一天,一阵“咚咚咚”的滞重的跑声突然打破了宿舍里的寂静,有孩子在喊:“游街的来啦!已经开到家属大队的大院门前啦!还有那一对流氓和破鞋呢!”建工和哥哥建华也跑到村西去看热闹。车队被围得水泄不通,路边的树上、人家的院墙和房顶上都有人。一辆辆军绿色大卡车上缓慢行驶,脖子上挂着牌子的犯人被五花大绑,持枪的武警个个威风凛凛,宣传车上的扩音喇叭震耳欲聋,男女广播员高亢而神经质的声音响彻云天。车下无数人把刀子般的眼光直刺向那一对站在一起的流氓和破鞋,有人痛骂着,用手指认着,有的孩子朝他们投掷土块和石子……

国强进了自己的家门,建工横过小路来到第二个院子里,推开自家的门,只见里屋香烟缭绕,一个陌生的农村中年人坐在父亲对面。父亲露出那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微笑着说:“这是你大伯——这是老二。”

继礼立刻起身,堆起满脸粗糙的皱纹憨笑着,用一口亲切而浓重的老家口音跟他打招呼,他应声笑了笑,朝后院走去。父亲那灿烂的笑脸并没怎么感化他,甚至他还看到那笑里藏着的虚伪。巧生在后院的小屋里听见有人开门进来和父亲的说话声,得知是二兄弟回来了,赶忙起身朝外走去。建工猛然见一个身材细长、穿着短而瘦的半旧衣服的女孩闪了进来。两人在狭窄的厨房里几乎是擦肩而过。建工注意到她低着头,紧闭着薄薄的嘴唇,精巧的下巴微微翘起,在她疾步走过时,留下一股淡淡的乡下人身上所特有的味道。她开门出去了。或许是由于青春期这个特定年龄的缘故吧,他为自己家里突然降临一位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孩而心里产生了一丝莫名的庆幸感。多年以后,巧生回想起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个头略高,瘦瘦的,身着深蓝色中山服,方脸浓眉,眼睛黝黑而有些沉郁。

建工向正在往炉子里添煤的母亲低声问,来人是谁。母亲极力压抑住内心的火气不耐烦地说:“谁知道是谁!整天七大姑八大姨的,八竿子拨拉不着……堵不完的老鼠窟窿!”

他心里一阵阴郁,走进小屋把书包放到床上,就出去了。

他从小就喜欢老家来人。老家人那一口浓重的乡音,总是让他感到温情而愉悦,他还喜欢闻老家人身上那股子烟熏土腥的气味。只要老家来人,他每天都盼着快快放学,一回到家来他就粘上他们,像一条活蹦乱跳的小狗一样转来转去的。只有那时,父亲才对自己绽露出笑脸和那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当然,这在他看来,那只不过是给在场的人看罢了。但不管怎样,他总算可以暂时摆脱平时这家里让他感到阴郁、压抑和死气沉沉的气氛了。

不过,今天老家来人,他连听说过都没有。是自己家的什么亲戚,还是爷爷的什么朋友呢?天擦黑时,他回到家来,一推门,门被什么东西挡住了。随即门被打开一道缝,露出她那张圆脸和一对小刷子似的辫子。外间那张木床横躺在地上,父亲自制的那套木工用具全拿了出来。原来父亲在给木床加宽呢。那个女孩在一边帮忙。

“来得正好,干活吧!”小梅说,走到另一头扶住木床。

他走到小梅跟前悄声问:“刚才那个人呢?”

小梅看着巧生笑道:“你是问她爸爸?走了。”

“走了?去哪儿了?”

“去哪儿了?回自己家了呗!”

干完活儿后,刚拾掇完,赵婶从外面进来,交差似的说:“老彭在家呢,他答应明天到班上给打听一下。”老彭家就住在北院,在矿机关当干部,是继勤两口子当年的结婚介绍人。

继勤坐在里屋,吸了一口香烟,没吭声。这就算是知道了。

建华每天回来很晚。放学后不是背着父亲给他制作的那个用军绿布裱糊的画夹进城去少年宫业余美术班上课,就是径直到矿上宣传科去找沈老师学画。建工刚要睡着,朦朦胧胧地听到哥哥脱衣服和低沉的问话声:“谁到咱家来了?”

他翻动了一下身子,说:“不知道,是从老家来的。”

“来做什么?”

“好像是找工作。”

建华没再吭声,关灯钻进了被窝。

次日,刘大妈扯着大嗓门来借酱油,一边说,下乡的二女儿春节后才走还没一个月就又跑回来了,一进门就喊饿,她这才突然想起瓶子里的酱油已经没了。赵婶把她手里的茶碗倒满酱油,她又不急着走,好奇地斜着身子去瞅躲在里屋的巧生。听说她来找活儿干,就说,很多孩子上完初中就早早下来待业干临时工,矿上都安排不下,工作又脏又累,她三闺女在土建队里干了两年,整天叫苦不迭。

“就是啊,哪怕活儿累一点呢,能找到也行啊!”

刘大妈眼睛一亮:“对了她赵婶,不行的话就上山去砸石子,先干着再说。北面院子里陈家她老婆是农村的,带着好几个孩子都在山上砸石子,挣钱还不少哩!不过,女孩子家一般可吃不了那个苦啊!……”后来见继勤回来,她这才想起二女儿还在家里等着吃饭,就走了。

继勤点上一支香烟,说,他去找过老彭,问了几个地方,都不缺人,看来这几天不好办。他跟巧生说:“你才刚来,不用着急,过几天就找到了。”

“不用好的,找最差的就行。”

继勤苦笑一下,说:“再等等看吧。”

她说:“上山去砸石子吧。”

继勤咧着嘴直摆手:“不行不行,你可干不了!别看下地的活儿你能行,可这活儿你干不了。太累人啦!”

“这有什么干不了的?总不能闲在家里等着。先干着再说,明天就去吧!”

继勤极力反对,但终究拗不过她,只好说试试看。她说不用试。

第二天继勤带回两把铁锤和两个自制的铁圈,巧生挑上筐子,两人一起上了山。

建工走进后院,见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家,问那女孩去哪里了。

“哼,上山砸石子去了。”她带着嘲讽的口气说:“倒是大包大揽把这个女孩留下了,可他能帮她找到临时工吗?自以为比谁能耐都大。一出一出的没完没了。前些年你二姑,你二叔、三叔和你四叔,还有你爷爷,年年来,年年来,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吃还是不喝呀?临走还得给他们出路费,你二姑跟你二姑父、你爷爷从咱家上东北去,就更不用说了。你爷爷来信就哭穷,来信就哭穷,不是说发大水了,就是说欠队里的钱。家里每月就开这点工资,一到月底钱花不下来,这就吹胡子瞪眼,‘钱都到哪儿去了,钱都干什么了?怎么花不着数呢?’……到哪里去了,还不是填了你家的老鼠窟窿吗?这两年这个家刚要好起来,这不,连半点儿商量余地也没有,就又让这个女孩住到咱家里来。这院子里十好几户人家,谁家没有个三亲六故的?可谁像他这样了?好像谁也比不上他,谁都没有他有能耐似的!……建华现在总算是长大了,也算对得起他死去的父母了,可现在又……嗨,啥时候是个头啊?”

“她是怎么找到咱家的?”

“怎么找到的?都怪你四叔继信!是他告诉这个女孩她爸爸的。她爸爸去找你爷爷,说想要让她来咱家找活儿干,你四叔说,那么大的一个煤矿,临时工还不好找嘛,你去吧,没问题!继信这人也真是的,他难道就不想想,前几年给咱家找的麻烦还少吗?那年第一次来,说要上东北找去你二姑,让你爸爸给他出路费,你爸爸说他年龄还小,家里老人又需要照顾,没让他去。那次你爸爸送他进城去住院,给他治好了那只眼睛……”

“他那只眼睛不是过年的时候让鞭炮炸坏的吗?”

“那次花了不少的钱。去年又来,你爸爸逼着他娶了采煤连队那个书记的白痴女孩,说书记家里就只有这一个女儿,将来做了倒插门女婿就能接他的班当工人。婚也定了,彩礼也送了,你四叔突然又变了卦,撅起屁股就走了。钱就这样白搭上了。这不,他刚走这才没几天,就又怂恿这个女孩他爸爸带她来了。——你知道吗?这个女孩她爸爸本来是打算,如果这里留不下,就带上东北去……”

“那让她去东北不就得了?”

“可他却偏要往自个脸上搽粉呢!想事简直就像个小孩子,想咋样就咋样!那年井下发生事故,建华他父母都死在了矿上,家里又没亲人抚养他,那是没有办法,可这个女孩不一样啊,又不是没有自己的家,东北也有落脚的亲戚——你猜怎么着,这女孩她爸爸还说要让咱帮她找个下井工人,在这里成家呢!即便是下井工也不肯找农村户口的呀!农村户口根本就不好转,如果不是因为那次矿难,咱的户口也转不出来。矿上有谁不知道,咱的户口是你爸爸用命换来的?”

建工不止一次听她提起这事了。他说:“看来是要长期住下了。”

“他如果不挑我毛病也行啊,说不定哪一天又该……”

水壶里的沸水冲开盖子“扑——”地溢了出来,火炉里发出一阵爆响,腾起一阵白汽。她急忙提起水壶去了厨房。

斜对门唐婶昨天傍晚看到一个挑筐的女孩,跟着继勤从外面回来进了屋里,不无同情地猜想,准是继勤老家又来人了。此时,她隔着门窗玻璃看见继勤匆匆出了门,就点上一支香烟去了他家。

唐婶的娘家早年田产百顷,是博山城里的大户人家。她母亲是个讲究之人,从来不喝佣人挑回家去的后面那只水桶里的水,唯恐佣人把后面那只水桶里呲上屁了。大瓮里的粮食也从来不吃最上面那一层,唯恐吃出一粒老鼠屎来。唐婶以此为尊,并传承了这种家传遗风,把个家里收拾得全宿舍都没有一个人敢踏进一步去。前些年唐贵安在农村老家的父亲来住了三天,带来了一场虱子灾难,从那,她绝不允许老家人再跨进家门半步,不准两个孩子回老家探亲。只要一提到唐贵安老家,她立刻就感到浑身无比奇痒。

见赵婶在砸衣服,她问在忙什么。赵婶没好气地说,继勤逼她缝补穿过的工作服,好给家里来的这个女孩上山砸石子穿。接着就陈芝麻烂谷子地历数起继勤老家这些年来给这个家带来的诸多烦心事。缝纫机不时发出疾速的“哒哒哒”声,好像恨不得帮她把心里的委屈全都发泄出来。唐婶坐在床沿上听着,用左手抱着右胳膊肘子,食指和中指之间夹着香烟,不时劝慰她一两句。

唐瑾推开门一步跨进来,用手点着母亲,一副大人的样子嗔怪道:“我就知道你在这里!哼,门没锁,炉子上的水开了,也没人管!”

她那俊俏的鼻子和嘴巴酷似母亲,就连那双大惊小怪的眼睛娘俩也一模一样。

唐婶突然瞪大眼睛,深吸一口冷气:“嗨,只顾跟你赵婶说话了!炉子上还坐着壶呢!”

“俺赵婶在忙什么?”她站在里屋门口往里瞧。

“你赵婶在生气呢。”

她虚声说:“俺赵婶生气了?怎么啦?”

“大人的事,小孩子家别问!”唐婶使劲朝她挤吧眼睛,又故作没事的样子说,“你赵婶家来亲戚了。”

“哦,我说看到有个女孩呢——哼,反正你又不让俺老家人来,你也省得生气了。”唐瑾撇一下嘴巴,冲母亲发笑。

“不让来就对了。”赵婶嘟哝道。

唐婶佯怒道:“小孩子家少插嘴!——壶你提下来没有?”

“还等你回去提吗?早就灌到暖瓶里了。你好好劝劝俺赵婶吧!我走了——对了,昨天班上考数学,建工得了一百分呢!”

“你得了多少?”唐婶问。

“不告诉你!——我想不明白,他究竟是怎么考的呀?竟然一分也没扣!”

“你怎么没考一百分?快回家学习去,给我看好门。”

唐瑾笑着转身去开门,两只长辫子跟着甩动起来。

天刚擦黑,继勤和巧生顶着尖利的小西北风匆匆下山进了家门。继勤耸着肩头搓着双手,嘴里不住地发出“嘶嘶”声。他找出剪刀和一片伤湿止痛膏,招呼去后院放担子的巧生赶紧进屋暖和暖和,剪下一块膏药递给她,盯着她磨破的手指和紫红臃肿的手背说:“不干啦,明天说啥也不能去了!”

她说能行。他无奈而又不无赏识地“嗤嗤”直笑。

自从巧生来了以后,每天晚饭都推迟到天黑以后。黝黑的窗玻璃上反照出这家人吃饭的影子。建工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家庭聚餐的方式了。父亲坐在迎门最上方,腿和胳膊极力向两边揸开,最大限度地占据着局促的空间。他端起三钱的白瓷小酒盅,头猛地向后一仰,嘴唇抽出幼鼠尖叫般的声响,又夹起一块从矿上食堂买回来的炸肉,“嗖”地送进嘴里,昂头咀嚼起来,耳垂下面的肌肉像一对小青蛙有节奏地上下游动着,嘴里还发出令人讨厌的共鸣腔。似乎人生的全部意义都在其中了。有时他还用教训人的口气说:“只有干活才能吃好的。”建工心里别提有多别扭了:眼前这个人完全不必为了填饱肚皮而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何况家里又多出一个外人呢。

“菜凉了,凑合吃点吧。”继勤夹起一块炸肉放进巧生碗里。她赶忙端起碗拿开:“不用,我自己来。”

继勤从竹筛里捏起一个馒头,审视着翻转几下,掰开,送到嘴边,鼻子使劲抽动几下,又咬上一口,嚼动几下,皱起眉头说:“发酸,这怎么吃?”

“酸就酸吃……昨天晚上发上的面,哪有工夫蒸?”

“总是你的理!我说一句你能跟十句!”他突然把馒头狠狠摔到地上。馒头弹到了床底下。

小梅拿筷子的手猛地哆嗦了一下。

“你就少说一句吧!”建工胆怯地冲母亲说。

“我吃着还行,不怎么酸。”巧生低着头怯怯地说。

后来,唐瑾推门进来,瞪起那双大眼睛,倒吸一口气说:“呦,才吃完呀!”

建工看不惯她那一向大惊小怪的样子。她当着自己的母亲叫“妈”的时候,声音娇媚而婉转,就像赤脚走在光滑的石铺路上,那种滑腻腻酸溜溜难受的感觉直往心里钻。

继勤客气地跟她打招呼。他很喜欢唐瑾。唐瑾小时候来玩,有时碰上这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就羡慕地一直站在一边看,说:“瞧你们这一家人,多好啊!”继勤说:“那你跟了俺吧。”“俺不。”“你妈答应俺了,今天你就住在俺家了。”她使劲憋住笑说:“不信!”继勤做出起身要去关门的动作,她惊叫着一溜烟跑了。不一会儿,就又蹑手蹑脚地回来,继续看这一家人吃饭。

巧生去厨房刷碗,她悄声问小梅:“她不走了?”

小梅似乎不知该怎么回答。建工觉得她不该管别人家的闲事。赵婶从里屋扫着地出来。她躲到一边,又问:“她住在你家不走了?”

赵婶不耐烦地说:“不走了!”

她眼睛一眨不眨地又盯着巧生的背影,好像在说,她是多么可怜啊!

继勤走在下班路上。他每天下班回到家,吸上一支香烟稍事休息,就上山去帮巧生拣石料。他还清楚记得,那天继礼跑进饲养棚说,博山煤矿上来人招工,你去吗?我想去可嫂子不答应。继勤忙问来人在哪里。他早就听说,当工人能天天吃白面馒头。他一溜烟跑到村公所报上名,又兴冲冲地去木工房跟父亲说:“我上报名啦,去博山煤矿当工人!”父亲把脸一沉,说:“当兵的是活着没埋,挖煤的是埋了没死,不行!”说完扔下手里的刨子就去找当村主任的继礼的父亲。此后,他跟在二伯屁股后面磨叽了三天,央求他向父亲求情。继礼也向父亲给他帮腔。最后二伯硬着头皮找他父亲说,我看这孩子有志气,就让他去吧!说不定混好了,咱还能沾他的光哩!父亲闷着头一个劲地抽烟,终于叹了口气,磕着烟锅灰说:“他要走就随他去吧,反正,留住人也留不住心。”临走头一天晚上,二伯母赶着做了几个水棒槌饽饽给他送过去。次日全家人把他送到村头上,他还记得二伯掏出五毛钱说,咱村互助会里就只有这点钱了,带上吧。他推辞说:“不,带的干粮够吃了。”二伯硬是塞到他手里。他的嗓子眼里顿时一阵火辣辣的……他想:既然堂兄把她送来了,我还能不答应吗?我没理由拒绝啊!连日来老婆不给我脸色看,哼,女人就是栅栏,时间长了不拾掇拾掇心里就难受。

这天他出门上山前,命令蹲在厨房里洗衣服的老婆说:“饭菜晚些时候做,免得回来吃凉的;以后不要让巧生干家务,她又不是来咱家当佣人。”

“是她自己要干,我又没指使她。”

从小跟父亲干过木工的继勤运用专业知识教训道:“你他妈的天生就是个栅栏,每隔一阵不敲打敲打,我看你就心里发痒!”

赵婶起身让他敲打,他抬腿就是一脚。赵婶上前又让他打,他险些把她推倒。隔壁刘大妈隔着院墙听到了,大声喊道:“他赵叔你们可别吵架啊,看让人家笑话呀!”

继勤歪着青筋裸露的脖子,骂了一句就朝外走,开门时差点撞着跑来的刘大妈。

刘大妈安慰起了赵婶,又陪她说了一会儿话让她消气。

建工回来见母亲站在炉台前发呆,上前问怎么了。她眼里闪动着泪光,神情郁闷,颔下的皮肉松弛地耷拉着。他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没察觉到儿子回来,这才回过神,说:“自从这个女孩来了以后,就横挑鼻子竖挑眼,没有一天不挑毛病的。”

“他打你了?”

“他踢我,又打又骂……过去,我为什么跟他吵架?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吗?这么多年就没过上一天清静日子。唉,啥时候是个头啊……”她嘴角一咧,眼泪涌了出来。

建工一阵揪心。他冲口说:“我给四叔写信,让她回去!”

她先是打了个愣怔,又似乎得到了安慰,轻叹一口气说:“算了,别给你四叔写信。我只是怨他对我的态度。既然把她留下了,还能再赶她走吗?”

“不然,他还会对你这样。”

“慢慢或许就好了,他还能老对我这样啊?只要他不再对我这样就行……”

建工回小屋放下书包,走出家门,一时茫然不知所之。他见到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年前他挨了打,到现在只要一见到父亲还心有余悸。父亲进城买年货回来,接着洗海带,让他去挑水。院子外面路边的给水处停水,只好到宿舍东头的半山腰上去挑,回来路上,不慎被人家家里泼到门前的污水结成的冰“咣啷”一下滑倒,一屁股坐到地上,桶里的水泼满了前胸和头发。他又气又恼,把剩下的两半桶水挑进后院,把扁担摔到地上。父亲最反感他干活不耐烦的样子,又见水桶底部一个劲地往外渗水,一股无明业火“腾”地从脚跟顶到头皮,一把採住他的头发往墙上撞去,拳脚相加。他羞于再去回想。此时回想起来,他仍感到头上被父亲抓过的地方木涨涨的。父亲一向鄙视好逸恶劳,这给他的精神带来一种无形的高压。他尽管处处小心,但还是防不胜防。在父亲这个人眼里,似乎除了“劳动”具有唯一的生活价值之外,一切都是多余的。从根本上,父亲的沉默寡言大概不是他先天的性格,他不是不善言谈,似乎更像是不屑于言谈。过多的言语似乎纯属“花言巧语”之类的东西。即便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这人对自己和哥哥建华也只是使用 “扫扫地”“抬水”“去抬烧土”“揣打火”之类的非主谓句。事实上,仅凭经验和父亲的脸色,他就能领会父亲将要指使他做什么,所以,即便是这样再简化不过的句式他也会往往省略掉。

他凑近国强家的门窗玻璃。一个圆脸的女孩从后院朝这边走来,大声叫国强的名字。国强从里屋跑出来开了门。建工约他出去走走。两人朝山下走去。

建工问那个女孩是谁。他说是他姐。“她是从老家送煎饼来的,煎饼是我奶奶摊的。”

建工耷拉着脑袋,漫不经心。

“你好像不高兴,有什么心事吗?”

建工叹了口气:“唉,郁闷!一点意思都没有。”

“你家来人了?昨天我看见一个女孩提着一桶水进了你家,是亲戚吗?”

“那谁知道!别提啦!父亲这个人太专断,不跟我妈商量就把她留下,住在我家里。”

“她到你家来做什么?”

“找临时工,不好找。问题是,她家里人还想让她从这里找个婆家呢!”

“哈,她才多大,就找婆家?”

“唉,真无聊……”

“你妈不愿意她住在你家?不过,他应该先跟你妈商量一下。”

“只顾自己为好人了,还谈什么商量!宿舍里有哪家像我们家这样,让一个不认识的人住在自己家里?连我都感到没面子……”

“你爸也没跟你哥商量吗?他是你家老大呀。”

“可能吗?他就是那种人,自以为是。再说,哥哥对家里的事从来都不过问,”建工埋怨说。

“哦,是这样。那就不好说了。”

来到山脚下的三岔路口,建工怕万一碰上下山的父亲,就提议朝水坝那边去走走。

建华兄妹小的时候,大人都去上班,就带上他们到矿区去。偌大的矿区成了他们的乐园。食堂北侧有一条由水泥柱铺成的通往山顶的台阶路,台阶中段的平台上矗立着一块三四层楼高、由铁架支起的巨型宣传画牌。有一次,建华老远看见一个人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画《毛主席去安源》画像。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天天清晰起来,逼真起来,全矿区的每一个人都能仰视得到。这让他幼小的心灵着实受到震撼!他爬上一层层台阶,来到铁架下面逗留。那个画画的人长头发,大高个,让他感到无比崇敬,因为他会画毛主席像。于是他每天都去看那个人画。他还跑到对面远处那个大崖头上,坐在路边医院大门一边的花池上久久凝望,开始用手指比划起来,或者用小石子在地上学画,直到母亲下班走到那里叫他一起回家。他总是再画上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处于好奇上前围观的大人们,让她带孩子去拜那人为师。次日她就带上建工去宣传科找沈老师。沈老师拿起一只彩色粉笔教他在地上画太阳、大树和小房子,他跟着画起来。临走时沈老师还送他一盒彩色粉笔,他如获至宝。回家后,父亲在后院里给他做了一块小黑板,从那以后他就跟画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在放学路上,同班的一个孩子郑重其事地跟他说,听大人说,他不是他现在的父母亲生的,他的亲生父亲是在井下淹死的。他回到家问母亲,母亲惊讶地问他听谁说的,后来就把父母去世的经过告诉他了。从那天起,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上突然掘开了一个空虚而神秘的黑洞,那个黑洞很深很深,深不见底。他开始觉得自己跟任何别人家的孩子都迥然不同.。他表面上跟原来没什么两样,似乎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但那个黑洞一旦出现,就再也消失不掉了。那里面有他亲生父母模糊而又陌生的脸面和身影,有他一双孤独而毫无依着的恐惧的眼睛。突然有一天,他觉得自己似乎好长时间没有画画了,于是他每又拿起了画笔,。一旦那个黑洞出现的时候,他就让自己躲到画画里面,就去矿上找沈老师学画。似乎只有画画才能逃避那个黑洞,让他忘掉那个黑洞。父亲用关注的眼光看他画画,说:“嗯,画的不错,将来可以当个大画家了。”母亲每当看见他画画时,脸上也总是现出欣慰和鼓励的微笑。当他从那个世界中蓦然回到现实中来,感到自己似乎曾经走得很远很远。

建工正躺在被窝里看书,建华回来了。他拿开书,低着头在默默地发愣。

建华看他心里好像有什么事,问道:“怎么,还不睡吗?”

建工带着着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不满地说:“咱妈今天生气了。”

“哦,怎么了?”

“爸爸找她的茬,跟她吵架,为了这个女孩来咱家的事。”

他只是皱了皱眉头,没再什么,脱掉衣服就躺下了。

本来希望哥哥能站到自己立场上的建工,这才失望地发现,跟他说家里的事情简直毫无意义。

周六中午放学回到家,他想,下午不上课,正好可以给四叔写信。既然向母亲发过誓,就应该说到做到。他对那天母亲不同意给四叔写信视为软弱和屈从的表现,这反而更坚定了他的念头。他把近来家里出现的一切乱象,一股脑儿全都归到了四叔头上。

他从书包里拿出钢笔和一个本子,想,开头总得客套一下,于是写道:“小叔你好,近来爷爷奶奶身体好吧?”继而脑子一亮,又在前面加上“尊敬的”三个字。这样既显得不失礼节,又暗含对四叔的讥讽。信写完后,他从头读了一遍。

尊敬的四叔您好:

近来爷爷奶奶身体好吧?

承蒙您的关照,在你极力怂恿之下来到我家的那个女孩,正如您所预料的那样,已经住了下来,并且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虽说还不算理想。如果没有您的帮忙和提醒,她或许也不会到我家来。过去,为了老家的事情父母没少吵架。我这样说的意思,你该不会不明白吧?今来信不为别事,只是想请您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像您当初帮这个女孩到我家来那样,请她到别处更为合适的地方,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也应该是你所期望的吧?

此致

敬礼!

你的侄子 建工

1979 年 3月10

他为自己巧妙的措辞而激动不已,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寄出去。他誊写出来,又自我欣赏地默读了一遍,折叠起来装进上衣口袋里出了门。

过了梁村向北穿过西宿舍区,走下一段陡坡经过煤台场地。长廊建筑呈一个巨大的直角三角架,从井口运上来的煤炭被传送带运到高处,分流出来的原煤瀑布般地闪着流光从高处“哗哗”落下,堆积成一座高大的煤山。拉煤的卡车排成长队,往来不断,卷起阵阵煤尘。北面不远处的铁道上,一列电车响着急促的警铃从一立井那边驶来。从倾斜的长廊下来到西边,沿着右面高处的铁道下面是一道煤槽,一个形状怪异的电轨车伸出长长的曲臂正在往火车箱里装原煤,它头顶上的高压线“噼噼啪啪”擦出蓝盈盈的火花。北面那条铁道以外是一个木场,一堆堆树干堆积如山。往来车辆的喘息声、鸣笛声、刺耳的电锯声,煤尘味、铁锈味、松脂味……这里的一切似乎完全把他淹没了。他摸摸上衣口袋,感到信还在。他俨然是一位英雄要去开创一项什么伟大的事业。

沿着木场西边的栅栏下去,再向西走,前面柏油路边上的那个绿色邮筒跃入他的眼帘。

不久,他填写好地址和收信人,把里面装有那封信的信封粘好,贴上邮票。检查无误后,他从邮局出来,把它轻轻地投放进了邮筒里。走出几步去,又回头朝邮筒看了一眼:毫无疑问,信已经在里面了。刹那间,他全身痉挛般地闪过一阵狂喜,他极力压抑住自己的情绪,用力挥动一下拳头,差点喊叫出来,但还是忍不住“嗤嗤”地笑出声来。他对父亲充满了极大的鄙视。他心里在说:“哼,看你能把我怎样!其实你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啊!这都得怪你,是你咎由自取罢了……”他感到浑身轻松而自在。天空蒙着一层薄云,似乎比平常格外辽阔。他想象到四叔读着那封信时那副狼狈尴尬的样子,不由得幸灾乐祸。后来,一丝忧虑又从心头掠过:如果以后父亲知道了,会对我怎样呢?……嗨,管他呢!

当时,他全然无视于住在他家里的那个女孩的存在。

继勤上班刚走,巧生就开始起床了。洗过脸,包上几个黑面馒头、几小块咸菜疙瘩,把军绿水壶灌满热水,带着这几样东西就挑着担子上山了。春寒料峭。走到半山腰,清冽的小西北风冷飕飕地吹散着细软的发梢,脸被吹得刀割一般生疼。此时,山下那隔着一片麦地的宿舍区沉浸在香甜而舒适的酣梦中,只有几点温馨的光。回望身后,天边一道浓黑的山脉的剪影,山顶起伏,像是凝固了的海浪,被紫兰色的天幕映衬着。矿区上空笼罩着一片暗红而模糊的亮光,传来什么机器发出的宏大而隐约的“嗡嗡”声。在那座高大的矸石山上有盏明灯,与天上稀疏的星星遥相辉映,起初刚来的时候,她心里还感到纳闷:天上那颗星星怎么那么大那么亮?那是一颗什么星呢?继续向上走,矿区的灯火越来越稠密,也越来越绚烂,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逐渐扩散成一片神奇的灯的海洋。其中有两排整齐地并列着,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弧形,宛如天帝抛出许多璀璨的珍珠,特别耀眼。她感到自己的脸都被映红了。当第一次发现这一景观的时候,她简直被震惊了!她从来没见过如此浩瀚的灯火,这简直是从老人们嘴里听说来的那个透明而神秘的神话世界啊!她想,如果让自己村里的人和自己的家人来看看,那该多好哇!

从山腰向南去,走进一个宽宽的山谷。两边的山低矮而平缓。山路蜿蜒,紧贴着山脚,右边是一道狭长的梯田。不久,便看到前面那堵模糊的白色断崖。崖下就是采石场了。她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这里。天才刚麻麻亮,路边那棵大树下的石屋里住着采石的民工。有一个民工出来,走到屋山头下烧水熘干粮。不一会儿,空旷的山谷里回响起她一个人砸石子发出的单调的声音。这声音渐渐敲醒了东山顶上那片淡蓝透明的亮光。不久,前来砸石子的那些人陆续来到,声音也越来越密集,此伏彼起,一片热闹。

小梅放学回来一进门,拉着哭腔让母亲看她书包上断掉的背带。赵婶接过去看了看说,是接头的地方开了,缝起来就行。说着就去床头边打开衣橱下面的抽屉拿针线。突然一个东西飞过来,打在衣橱上,落到了地上。

“你这闺女,我刚捡起来,你又扔!怪不得她昨天洗衣服时没找到呢,八成也是你干的!”赵婶拾起来放到床上。

建工正好进来,问怎么回事。母亲说:“她把巧生的秋裤给扔了呢。”

小梅撅起嘴巴说:“臭死了!她身上有股子味,熏得我都睡不着觉!”

“那你也不能把她秋裤给扔到地上啊!——她自打来了以后还没洗过澡呢。”

“她一个人就占了大半个床,睡得那么死,我推又推不动她。她还打呼噜,都把我吵醒了。都怪爸爸让她住到咱家里来!”

赵婶跟她讲道理说:“既然留下了,还能接着把她撵走吗?……来就来了吧,她在咱家里还能帮我干点家务呢,你们又没帮我干的。”她借着窗外的亮光缝着,又想起了什么,说:“这两天夜里你听到叫声没有?”

“叫声?什么叫声?”小梅问。

建工从小屋出来说:“我听到啦!好像在墙头上,或者是在屋顶上,不是野猫叫吗?”

“什么野猫呀,是巧生做着什么梦了。”

“怎么那么凄惨呢,吓得我头皮都发麻!”

母亲说:“她是干活累的,在农村种地,也没有这么累的活儿。”

小梅茫然地笑着说:“我怎么没听到呢?”

“是你睡得太死了。她干了大半个月了,连一天也舍不得休息。每天就穿着刚来时穿的那一身衣服,连一件换洗的都没有。”

一连两个晚上建工都那个声音惊醒。时高时低,时急时缓,就像是野猫或者别的什么动物被碾压而发出的,绝望而凄厉,让他感到毛骨悚然,头发都要直竖起来。那声音后来越来越低,渐至于无,在他刚要睡去时,却又再次越来越高,以至于让他愤怒和憎恶起来。

吃饭时,赵婶和继勤笑着问她夜里是不是做噩梦了。她一脸茫然地眨巴着眼睛,又摇着头说:“不知道啊!”

两口子说:“你是是干活儿累的,别舍不得了,明后天休息两天再干。”

“不用,不算累。”

赵婶说:“我后天倒中班,你哪怕休息一天,我带你到矿上去洗个澡。”

她说:“那我就后天下午休息半天,赶在中午以前早点回来。”

赵婶带着巧生来到矿上,走进澡堂里。一个胖女人颠着一身的赘肉从里面走出来。赵婶把巧生介绍给她,让她以后多加关照。胖女人盯着巧生说,认识就好了,以后来洗就是了。在更衣室里,赵婶换上工作服刚要去上班,三个青年女工说说笑笑地进来,问她今天来得怎么这么早。她说是趁这时候人少,带侄女来洗个澡,又让她们对巧生关照一下。她们说,“赵婶放心好啦!”她们把热情的目光投向巧生,巧生的脸“唰”地红了。

巧生跟在那几个青年女工后面走进淋浴室,来到其中一个淋浴头下面,正琢磨着该动哪个地方,一个女工过来,帮她打开水龙头调好水温。骤然间,温水滑滑地把她从头到脚浇了个遍,她浑身舒服得直发痒,极力忍住笑声。雾气逐渐弥漫开来,她感到自己整个身体失去了重量似的。她还从来没有这样舒舒服服地洗过澡呢!那几个青年女工在门口的另一边,就像仙女一样隐藏在蒸腾的雾气中,空荡荡的淋浴室里回荡着她们清脆的说笑声。一个说,她进城看到一块什么布料适合做什么样式的上衣,还描述着那块布料的花色。另一个说,她们车间里有一个刚顶替父亲从农村来的女同事,家是胶南人,别人问她是哪里人,她就用当地口音说,“俺是(来)找男人的。”接着爆发出一阵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巧生把身子转过去,装出没事的样子搓洗着。

这天建工放学回来,见母亲站在后院里笑嘻嘻地朝她笑。

“你给你四叔写信了?”

他早把那件事给抛到脑后去了。他先是打了个愣怔,含混地“嗯”了一声。

“你四叔来信了。他刚才回来一进门,就掏出继勤给他的来信说,是你让建工给继信写信了?我说,没有啊。他说,你不告诉他,他怎么知道巧生她爸爸去找继信?不是你挑唆的是谁?我说,我是告诉他了,但是我可没让他写信哩!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写信的事,他也没跟我说要写信。”

“本来就是我自己要写的嘛。”

“他骂骂咧咧地说,你就这样教育他的吗?你他妈的好作用不起!说完就像疯了似的,气呼呼地进了里屋,一会儿要上山,刚开开门要走,又倒回来说,这事对任何人都不要提!要是巧生家里人知道了,会怎么看我?又说,等他回来,让他上山干活去!他妈的我看就是闲出来的毛病!说完,把门一摔,就走了呢。嘻嘻!他说我把你教育瞎了呢。”

“他不是打就是骂,就他会教育人。”从母亲幸灾乐祸的述说中,他感到给母亲出了一口恶气。

“看来,他发了这一通火就没事了,他既然说了,你就上山去一趟吧,别让他又找你毛病。”

慑于父亲的威势,他只好上了山。看来父亲这次拿他也没什么别的办法,他这是第一次感到,原来父亲实在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为能给母亲出了这口恶气而感到快意。不过,他倒是乐意上山去看看他们干活的情景。来到热闹的采石场,老远他就看到采石场上一片忙碌,好不热闹!人们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石子堆跟前砸着石子,有的还一边说说笑笑。走进人群,他这才发现父亲提着筐子在断崖下面的乱石堆上拣石块。从巧生身后走过,走上乱石堆来到父亲跟前。继勤抬头瞥了他一眼。建工跟着拣起来。继勤拣起一块,翻转着说:“要挑拣这种薄片的,厚的不好破。”一会儿他又低声说:“既然她爸爸送她来咱家了,又是自己家的,我还能撵她回去吗?”在他记忆中,父亲是第一次用这样温和的口气地跟他说话。尽管一向在父亲面前感到别扭,但此时心里还是不由得一阵热乎乎的。巧生拿着扁担上来,父亲帮她勾住筐子,她用力挺起身子,装满石头的筐子摇晃起来,扁担深深地弯下去。她试探着踩稳每一步向下走去。她的腰肢细瘦得让他一阵惊讶,它竟然能支撑起那两大筐沉重的石头!她原来是如此柔弱的一个女孩呀!而任何对如此柔弱者的攻击和伤害,都是一种罪愆。

山崖上的民工开始散开,一边大声喊道:“放炮了——”人们放下手里的工具,彼此招呼着朝远处跑去。继勤也催促着两人朝隔着一片空地的山脚下跑。一阵炮声响过,炸飞的碎石雨点般纷纷落下。不久,大家又都回到各自原来的位置干起来,此起彼落的“叮叮当当”又回响在空旷的山谷里。继勤让他挑着筐子先下山回家了。

老家平时来信,父亲都把它们压在里屋床头的褥子下面。一天,建工趁家里没人,从那些信里找出了几天前四叔的那封来信。他看了两遍,信里首先提到老家和爷爷的情况,然后写道:“建工来信提到巧生到你家之事,说是我让她去的。这事是继礼大哥到咱家来,说想要让巧生到矿上去找工作,我当时说,我对那边情况不了解,让他向你打听一下,他又问你的工作单位,我也不好不告诉他。后来巧生到你家去,这件事我并不知道。”他没从中看出四叔怎样责怪自己的意思,这才松了一口气。此后继勤也没再提及这事,慢慢地,他也就淡忘了。

继勤找到矿上那个跟继礼是同村的姓张的单身工人,拜托他回家后给巧生家里的人捎个话,就说她临时在山上砸石子,以后有机会再到矿上去工作。继礼得到消息后,立即去下洼见三叔明全老人,说了些对继勤一家感激的话,又说,这一家人对巧生的关照让他有些过意不去。在场的继信为了不让继礼难为情,并没有透露建工给他写去的那封信。继勤心里一直揣着一个愿望,想去吉林投奔二姐,但前两次都被大哥拦下了。他羡慕巧生在陵山大哥家找到了工作,于是去东北的念头又复活了。不久,他带上二哥帮他借的路费,径直上了吉林。这次他没中途去大哥家。

初春的山上,一眼望去还是大片大片的枯草,然而,零零星星的各种野菜已经悄然钻了出来。草丛中、田地里、小路边,苦菜、蕺菜、青青菜等,最早报告着春天的到来。不久,新茬的杂草开始露头,层层麦田也不再是一副瑟缩愁苦的样子,它们由墨绿变成透明的青绿,身子一天天挺直起来,在和煦的阳光中,伴着习习的山风欢快无虞地唱起了春天的歌儿。

巧生正在筛石子,见大叔匆匆走来,老远就跟她摆着手说:“别干了,早点回去吧!”

巧生停下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继勤气喘吁吁地过来笑着说:“老彭帮你找了份工作,到园艺场的山上去锄地,是他那个在梁庄当村主任的妹夫帮你说的。一天一块两毛五,比砸石子轻快些,工钱也还可以。回家吧,明天早上来把这几堆石子都卖了吧。”

次日早上,巧生上山等收石子的人去了,帮着把石子装到车上,装了整整两拖拉机,过了磅,算了钱,她就兴冲冲地回家了。赵婶正在厨房洗衣服,见她回来了,粉红的脸上挂着一副喜悦的表情,说:“这么快就回来了,都卖了?”

“卖了,一共是一百零三块六毛钱。”她激动地说。

“嘻,还不少哩!干了这么多天,没有白下力气。”

“差两天正好是两个月。”

“都赶上我两个月的工资了。”

她感激地说:“要不是大叔跟我一块干,也挣不了这么多。”

“他才干了几天,后来他又没再去。”

巧生从矿上洗澡回来不久,继勤下班开门进来,一眼看到厨房的窗台上放着一大包纸包的炸肉和两瓶洋河大曲,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还是笑着故意问是谁买的,赵婶从里屋走出来,笑嘻嘻地说,是巧生买来孝敬他的。巧生从后院的小屋里来到厨房,继勤高兴地合不拢嘴:“你还要破费干嘛,又不是没有酒。”

“有那是你的。”她笑着说,跟着走进里屋,。把准备好的钱掏出来放到桌子上说:“这是前两个月和下个月的生活费,一共是四十五元,收下吧。”

继勤赶忙说:“嗨,都是自己家的人,吃个饭还要你的钱?你真是见外了!”

“以后来日方长,又不是一天两天的!”

赵婶拿起钱塞给她,两人来回推让起来,后来巧生把钱接过去又扔到桌子上。

继勤说:“你怎么就不听话!这样吧,你把钱拿回去,前面两个月的就算了,从下个月开始交,下个月的等你开了工资再说。”

“该咋的就咋的,我现在又不是没有。”

赵婶说:“你刚来挣了这点钱,留着给自己买点衣服穿吧。”

说着又把钱塞给她,她夺过去又放下。继勤无奈地说:“你怎么这么犟啊!”

“那每月就只收你十元吧,十元就足够了。”赵婶说着,拿出其中的十五元给她。她当初算计着每月十元生活费也应该差不多,也就收下了,但随即又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元放到桌子上说:“这是大伯干的那份,你还能白干了?”紧接着又是一阵更激烈的推搡。这回继勤是真生气了,脸色难看地呼拉一下胳膊说:“既然你这样当真,那就是没拿我看做是你大叔,那好吧,这些天你在这家里每天干的家务,我也跟你算清楚,把钱给你。”巧生这才把钱收下,不再说什么了。

回家来的建工在小屋里的窗户下面听着这几个人的吵嚷,心里又是感动又觉得好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吵架呢。

消了气的继勤突然又笑着说:“按你那样算的话,这两个月挣的就剩不下几个钱了,就算白干了,嘻嘻……”

巧生和赵婶都笑了。赵婶让她休息两天,进城买点衣服,说她从来了以后就穿着这一身,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她说不用买,整天干活,即便买点好衣服也穿不着,倒不如先给家里寄点钱回去。她问邮局在哪里,又问怎么在信封上填写地址,继勤找出笔和纸,她记下来,一会儿去了邮局。

次日一早她就到园艺场报到上班去了。每天还是带着几个黑面馒头、几块咸菜和那把军绿水壶。黑面馒头是继勤或赵婶每天下班时顺便从食堂给她捎回来的。他们要给她买白面馒头,让她炒点菜带上,但她都拒绝了。

每天下班一进门,她总是先到厨房里提起水桶去给水处提水,如果见缸里的水是满的,就再把空水桶接满水,然后就是扫地、倒垃圾、揣煤泥、做饭。她只要一闲下来,心里就似乎感到过意不去似的,她大概觉得,只有不停地干活才会心安理得。天气渐渐转暖,洗洗刷刷的之类的活儿,赵婶总是让她到给水处去做——继勤也慢慢习惯巧生每天出出进进地给自己家干活了,反正拦也拦不住。——她每次去给水处,都恨不得赶紧干完了赶紧走掉,从前去打水的宿舍里的人的视线中消失,因为她经不住那些人用一种好奇也猜疑的眼光盯着她。这天,她端着洗好的碗盘回来,赵婶迎面拿着盆子往外走。一会儿赵婶笑嘻嘻地进来,问她丢了什么东西没有,让她想想看。她皱起眉头,眨巴着眼睛,想了想,又摇摇头,说没想起来。赵婶把藏在身后的两把瓷勺拿出来让她辨认,问是不是她丢的。她的脸“唰”地红了,尴尬地说,可能是刚才她落下的。赵婶说,怪不得她最近察觉到家里的筷子也少了呢,看来也是她丢的了。继勤揭开门帘从里屋出来,问什么事,随即咧嘴笑着说:“嗨,我当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丢了就丢了,再买就是了,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你真是大惊小怪!”

小梅也“咯咯”地笑起来。赵婶赶忙解释说:“我也没别的意思,只是感到纳闷:巧生年纪轻轻的,怎么还这么健忘呢!”

给水处经常停水。这天晚上九点多了,巧生才听到来水时水管里发出的“哧哧”声。她赶紧端起早就泡上的衣服出来。村头道边上一家的一个女孩和宿舍里一个大男孩也先后跑来。水桶一直排到道上,女孩从后面提起自己家的水桶抢先一步来到前面。大男孩也紧接着拿起水桶凑过来挤,说本来是他排在前面的。女孩说她先到的,趁巧生把盆子端到一边就抢着接上了。大男孩说她“不要脸!”,女孩顶了一句。女孩的哥哥过来了,问怎么回事。她委屈地说男孩骂她。他上前夺过男孩手里的水桶“咣啷啷”扔到一边,又一把採住他的衣领拉到道上抬腿就踢,嘴里还一边骂着。

女孩的奶奶跑出来了,听说有人欺负她孙女,就扯起嗓子破口大骂起来:“宿舍里的人养了些啥东西呀!走俺村里的路,占俺村里的地,还要把这些人都干死啊!去找他老子评评这个理!……”

前接水的几个人都吓得一声不吭。这时男孩的父亲急匆匆跑下来问怎么了,女孩的哥哥上前大声质问,摆出一副要打架的样子。女孩家里和这家的邻居又跑来五六个人骂起来:

“煤矿上这些人不种粮食还按月开钱,他们吃的穿的还不是咱农民种出来的呀?没有这些农民,让他们一个个活活饿死去见阎王!”

“简直是吃饱了撑的!以后他们也别想打咱村里走!”

“宿舍里这些人良心都让狗吃啦!”

“到他家里去,把他家的东西给砸啦!”

男孩的父亲直说自己孩子不懂事,对他们好言相劝。

巧生早就神色慌张地回到屋里。赵婶问外面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说:“村里这些人比老天爷还厉害,可千万别招惹他们!”

“嗯……我还以为他们也骂我呢。他们怎么连宿舍的人一块都骂着?”

“村里一向就仇视煤矿上这些工人。宿舍区这片地方原来是属于村上的,他们认为是外地人来占了他们的地。最主要的,还不就是嫉妒嘛!”

建华高中毕业后在煤台上跟拖拉机,给买主送煤当装卸工。那时正赶上城里刚刚建起的颜河电影院招收美术工作人员,沈老师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托关系帮他报了名。继勤在建华跟他学画画不久,一次见到他说,孩子就让他费心了。他说:“他的父亲是在矿上去世的,咱都有责任把他抚养成人,你就放心吧!”考试没几天,建华就顺利地接到了录取通知。报到的当天,他就返回家带上被褥,住进了影院的画室里。他要用更多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那个艺术世界中去。

这一年建工上高中,也是正式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所在的级部四个初中毕业班只留下一半的人,不上高中的那另一半,都迫不及待地冲出学校的“牢笼”,豪情满怀地踏入了所谓的社会大门。而上高中的人中又有二分之一,只是由于家长的极力劝阻才勉强留了下来,他们恨不得睡上一大觉,等睁眼醒来时就已经长大成人到了就业年龄。

开学第一天发新课本。搬书的同学出出进进,建工跟几个同学在讲台上忙着发放。大家翻弄着到手的一本本散发出油印香味的新书兴奋异常。有人说:“英语课本怎么还不来呢?有没有英语课本?”

一个同学正好搬着一摞书进来,大声说:“没有英语课本!”

一个个失望地唉声叹气起来,因为他们对英语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ABCD……仅仅二十六个字母排列组合就能组成任何言语。一个同学 “啪”地把书摔到桌子:“那高中不是白上了吗?早知道的话还不如不来呢!”

另一个说:“考大学必须考英语,人家城里从初中就开始学英语啦!”

“城里重点中学还分文理班呢!”

“还上晚自习呢!”

“别攀高门啦!像咱煤矿子弟学校,还能考上大学?考个中专技校就算不错啦!”

“中专技校不考英语。”

“那以后不见得不考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有人带头去找班主任,要求学校开设英语课和晚自习。男生们“呼呼隆隆”跟着往外走,后面的刚出教室门口却又倒了回去,说找也白搭。建工跟着大家去见班主任。班主任说他说了不算,让他们去找校长书记,大家又一阵风似的来到前排平房西头的校长和书记办公室一哄而进。书记梳着大背头,手里夹着香烟,办公桌上的白瓷盖杯里冒出袅袅的茶香。书记姿态优雅而又和蔼可亲,笑呵呵地听完大家七嘴八舌的意见后,和颜悦色地给大家上了一课:“同学们,听到你们反映的要求,我心里非常感动,也非常理解你们。咱们煤矿办学的宗旨是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过呢,上大学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并不是衡量成才的唯一标准。同学们都非常可爱,并且,你们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值得肯定,值得赞赏,关于开设英语这件事嘛,我跟校长都没有决定权……”

后面靠近门口和墙根的同学嘀咕道:“校长书记还说了不算吗?”

“是啊,你不是书记吗?”

“学英语还有错吗?”

“我们为什么不能学英语?”

“同学们同学们,大家静一静听我说!”书记两手做着向下按的动作,就像在指挥大合唱,“我一定跟校长一起到矿上去反映你们的意见,请同学们放心好啦,我们一定把你们的意见反映到矿长那里,现在已经上课了,你们先回去好好上课,关于上晚自习的事,你们可以自愿来上,只要不出事就行。都先回去安心上课吧!”

班主任是位教政治的激情四射的青年教师,他动作敏捷,两只圆眼炯炯有神,在讲台上来回走着,大幅度挥动着胳膊,演讲似的在给大家打气:“咱们煤矿子弟学校自办学以来,还没有出过一位大学生呢,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学校不开设英语,可以到外面去学呀,咱们煤矿不仅要出煤炭,而且还要出上几个大学生!谁敢说咱们在座的里面没有大学生呢?或许咱们班这棵枣树上就有枣呢!或许还能打下几颗枣来呢!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嘛!”个个听得情绪激昂,摩拳擦掌,谁都觉得自己就是那颗被打下来的枣。

下课后大家继续谈论高考和个人将来的出路。那些自感学习无望的同学以顶替就业为满足,说考大学连想都不敢想,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接着有人开玩笑地重复起了“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话。一向学习还算不错的司马全坐在桌课桌上说:“我家老头子说了,考大学没那么容易,让我将来上个中专或技校,好脱离开煤矿。”

他高挑个儿,长腿长胳膊,一张骨瘦的小脸上长着一对乌黑锃亮的大圆眼珠子,有人私下里叫他“眼镜蛇”。

整天乐呵呵的“老母”跟他是前后院,立刻说:“你爸爸多有本事呀,是矿长,有的是关系,给你找个好工作还不简单呀!”似乎是特意在大伙儿面前提高他这位要好的伙伴的威望。果然,大家敬畏的眼光瞬间向他投去。

另一个说:“谁愿意留在煤矿上啊,下井怕出危险,又脏!”

司马全的虚荣心似乎得到了满足,眼皮向下顺着说:“其实,如果矿上不是环境恶劣的话,老头子倒也愿意我留在矿上。”

建工搬着一摞数学作业走出教室。在办公室平房的屋山头下,唐瑾和一个叫许传香的女生挎着胳膊迎面走来。许传香是原初中一班的,身材细瘦,瓜子脸,细高鼻梁,长得慈眉善目。唐瑾兴奋地说:“学校有图书室了,来了好多新书呢!”

他问图书室在哪里,她指着身面那排办公室的平房说:“就是原来总务处当仓库用的那间屋子。”

他去交上作业,一路小跑来到前面那排平房,果然有六七个同学堵在那间屋子跟前的走廊里,门前一张课桌把他们挡在外面。从他们的脑袋之间的空隙间,他看到瘦小的田老师在书架前忙着往上排书,一边不时回答他们的提问。她说再过几天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来借,学校规定不单独向学生出借。田老师是教美术的,两年前他跟哥哥建华等五六个人在她的带领下搞过创作展览,全校同学都排着长队参观他们举办的那个“反击右倾翻案风”画展呢!那几个学生失望地离开了。田老师叹着气说,这学期学校安排她上课还一边来管理图书,一个人忙得简直不可开交。她问他放学后能不能找个同学一起来帮她编写书号。“你想书看,可以先暂时打个借条。”他喜出望外,一口答应下来。

这天下午班主任召开新组成的班委会成员会议,做了具体分工,要求大家齐心协力支持班主任工作,开创工作新局面。作为原四班班长的建工,这次又被指定为班长。散会后他去图书室,田老师已经锁门走了。此后一连几个下午,他跟国强每天都去帮忙。

这天,两人跟田老师又是在接近黄昏时候一起离开了学校。

南边的坝底下面,那片小杨树林的树梢已经高出坝堤了。西天一片火红,青绿簇拥的树上泛着夕阳的亮光。前面不远处司马全几个边走边说着什么。

两人各拿着一本刚借的书。建工瞥一眼他手里那本《化学复习资料》,问他高中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我爸让我兄弟顶替,让我考大学。”

“要是考不上呢?”

“回家种地呗。”他笑了,又说:“一立井保健站有个英语讲座班,每周有两晚上上课,周三和周五,是从市重点中学请去的老师,还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呢。”

两人约好一起去听课。

“眼镜蛇”有一副发育早熟的粗嗓门,回头说:“小黄毛整天跟赵建工在一块,就像条小尾巴。”

“老母”也回头看去:“我看见他俩去图书室了。”

另一个说:“人家可是想考大学的人。”

“小棉腰长得那个脏样吧,还想考大学?——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老母”说。“老母”老家是莱芜,小的时候他只要看见莱芜人推着车子到宿舍里来卖大白菜卖姜,就两手拍着节奏喊:“莱芜黄,棉腰长!莱芜黄,棉腰长!……”一次邻居邢大妈正好从屋里出来看到了,说:“你爸爸就是莱芜人,你爸爸也莱芜黄棉腰长吗?不信你就去问问你娘。”从那他见到莱芜人就不再喊了。

“老母”又愤愤不平地说:“原来你也是正班长,凭啥非得让他当正的!”

“人家是班主任眼里的大红人呀!”“眼镜蛇”把头别到一边,酸酸地说。

另一个说:“那你爸爸还是副矿长哩,他连根毫毛也赶不上!”

“老母”说:“前些天我看见小黄毛他妈了,下班走在路上,穿着一件薄衬衫,两个奶子都耷拉到肚皮上了。”说着做了个夸张的动作。听两人发出怪笑,他受到了鼓励,脑子突然一亮:“哎,他妈这么胖,这么高,他爸爸才这么矮,怎么爬上去呀?”

几个人狂笑,笑得直不起腰。

另一个回头说:“他俩在看咱!”

“看咋啦?教训教训小黄毛!”“老母”说。

“眼镜蛇”拉一把“老母”的胳膊,说:“先别惹他,等那小子不在的时候再说。”

“老母”弯起小拇指放进嘴里,一声尖厉的唿哨在空旷而模糊的上空拐了几个弯,又抛出去。后来,这几个人沿着前面半山腰上的小道走了。

来上晚自习的人就像赶集一样热闹,但没过几天教室里就只有十几个人了。“眼镜蛇”几个来到教室里,先是说笑上一阵,再到外面不知什么地方玩够了,又吵吵嚷嚷地进来。这天晚上,这几个人突然又从外面窜进来嚷道:“到点啦到点啦!敲钟的老王来清校啦!”他们回到各自的位子上拽起书包又往外跑。不知是谁出门时顺便把灯关掉,教室里顿时一片漆黑。

“抓流氓啊!”外面传来“老母”的大喊声,随即是一声尖利的唿哨。

国强正在跟一个女生讨论问题,喊道:“有病啊?!”

灯突然又开了,“眼镜蛇”站门口指着他质问道:“你骂谁呀,小黄毛?”

“谁关的我骂谁!”国强顶撞道。那个女生捅他一下,使劲朝他挤眼睛。

“眼镜蛇”骂着要冲进来,“老母”上前拉起他的胳膊往外拖。敲钟师傅进来让他们都走,立即锁门。

“咱明天见,你等着小黄毛!”

次日一早,“眼镜蛇”坐在最前排中间的桌子上在跟同伙说笑。几个人见建工跟国强一前一后进来,突然出奇地静了下来。“眼镜蛇”一只脚踩着凳子,腿悠闲地打着颤。眼睛里闪着一种似笑非笑和不可捉摸的亮光。他的同伙也诡秘地盯着国强。两人从他身后的讲台下走过去。建工的位子在中间倒数第二排。国强来到前面第二排靠走道的位子上,把书包塞进抽屉里。不知谁嘀咕道:“小绵腰,一绵绵三遭。”

“谁说谁就是绵腰……”国强回了一句。

“眼镜蛇”突然伸出长胳膊指着他说:“这可不是我说的,你又骂我!”

“谁骂我我就骂谁。”

“好啊,你竟敢嘴硬,我掐死你!”“眼镜蛇”起身冲过去,照他脸上就是一记耳光。那真叫一个“清脆响亮”,教室里所有人全都震惊了,眼光同时“唰”地投过去。那一记耳光足以穿越时空深深烙在每个人一生的记忆中。国强突然扯着嗓子哭喊着,不顾一切地把头和身体朝对方撞去,用手照对方的脸猛抓,大有同归于尽之势。“眼镜蛇”趔趄着倒退出几步,攥住对方採住自己衣领的那只手的手腕硬拽,抬起另一只手朝对方头上乱捣。桌凳被推得东倒西歪。

唐津吓得直跺脚,泪珠都快掉出来了:“快点,快把他们拉开呀!”

“老母”从一边把国强向后推,“眼镜蛇”借机照国强脸上打。建工也猛冲过去,转身挤到两人中间,极力用自己的身体把两人分开。“眼镜蛇”伸出长胳膊又是一拳,没够到他,却打到建工头上。

几个女生跑出教室去找班主任。

“上课啦!上课啦!”有人跑进来喊。

“老母”和另一个同伙一前一后抱住“眼镜蛇”向后拽。“眼镜蛇”擦了一下嘴巴,见手上有血,指着建工大骂:“好啊,你臭小子拉偏仗!”

建工回头吼道:“你别欺人太甚!”

“眼镜蛇”被推拉着去锅炉房里洗血。国强的鼻口里满是血水。有人过来拉着他跑出教室去。建工回到座位上,跟前一位女生提醒他胸前沾上了血渍。

任课老师突然出现在门口。教室里尘土飞扬。

一下课,建工就去见班主任。办公室里有学生出出进进。班主任阴沉着脸低声说:“到外面说吧。”

在屋山头的小路上,建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班主任双手倒背,手在不断地搓动着,神情凝重而严肃,乌黑的眼睛里寒光逼人。他一直面朝操场,没有发话。上课铃已经响过,操场上空无一人。终于,他用压抑的声调说:“其实我都知道了。好几个同学都找过我,我也找他谈过,哼,没有用……破坏晚自习,打人,把班上搞得乌烟瘴气……凭什么?就凭人家是从农村来的?……仗着老子是副矿长,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这事我是管不了了……”他突然冲口说,“找他老子去,让国强家长去他家!我就不信他老子不管!”班主任沉浸在激愤之中,以至于根本没察觉到已经上课了。

“眼镜蛇”的辱骂反而刺激建工偏要跟国强在一起。事发当天,他依旧约国强一道去上晚自习。从那天起,“眼镜蛇”跟他的同伙晚上没再到学校去。

初秋的晚上。宜人的微风似乎在抚慰着刚刚走出酷夏的人们。一座泵房孤零零地高出坝堤,建工和国强来到通往泵房的水泥板桥面上。建工头枕书包,仰望着星光繁密的苍穹。国强抱膝而坐。许久,两人都没有说话。水泥板上散发着白天太阳炙烤的余温。桥下是黑暗幽深的坝底,传来细水淙淙的清音。星星眨着湿润的眼睛,似乎在跟仰望它们的人悄悄诉说着什么。早上那一记清脆而响亮的耳光让建工心头感到压抑和屈辱。

“你父亲知道了吗?”

“没。他问我的脸怎么了,我说是跟同学闹着玩弄的。”

建工猛地坐起来说:“你为啥不照实说,去找他老子呢?”

国强苦笑了一下:“我也想过……可是找了又能怎样?顶多就是让他老子揍他一顿。”

“那,也不能就这样算完事了!”他激愤地说。

国强平望着对面的小树林方向,眼睛里闪着熠熠的光点,自言自语道:“计较下去,又有什么意思呢?”

“可是这样,岂不是显得太懦弱了吗?”

“懦弱?……哼,我是不会咽不下这口气的,永远都不会……”

建工感到自己无法理解他。西北边就是校园,几排教室和办公室的黑影近在眼前。沉默了一会儿,国强喃喃自语道:“咱跟人家不一样,人家学与不学,照样能找个好工作,可咱呢,能陪得起吗?赔不起啊!”

建工这时记起他说过的那句话,考不上大学他就得回家种地。他突然明白过来,猛地攥紧拳头,冲口说道:“对,考上大学才是好样的!你一定要考上大学,让他们看看!”

他无声地笑了笑:“你也要考上!”

“一定!”

他把两手一摊说:“反正,我是别无出路……唉,忍吧!”他默默地望着前方,眸子里的光点锋利得咄咄逼人,沉毅而倔强。

建工这才突然发现,平素少言寡语的国强并非像他外表看起来那样软弱。建工为自己不知不觉对他给予同情的心理而感到惭愧。

后来,两人往回走着。建工说:“其实,我很想离开自己的家,走得越远越好。”

“哦?”过强看他一眼。

“一想到,可能会在矿上呆一辈子,就感到非常可怕。”

国强不能理解,说:“其实,你比我要好多了。”

回到家来,小梅说唐瑾来找过他。唐婶担心唐瑾一个女孩子家出在路上事,一直没让她去上晚自习。不一会儿唐瑾又来了,穿着一件白地的浅绿色碎花衬衣。她推开小屋的门进来,把手里的演草本放到桌子上,让他帮着解析几道数学题。只一会儿工夫,建工都解了出来。她拿起本子,但又没有走的意思,蹙起眉毛问早上的事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她后来又说:“中午放学出了校门,他走在我后面,说他不会放过国强,还说要连你一起收拾了。你可得当心点啊!”她担心地盯着他。

“哼,我才不怕呢!”

她继而又笑了,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说:“也就是你,别人都不敢惹他,你还敢当面顶撞他。”她又诡秘地问道,他知不知道“眼镜蛇”去上晚自习的原因。他摇摇头,问为啥。她刚要说,却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不过,你可得保密。”见他做了保证了,她这才说:“他是看上许传香了,他想跟许传香好,看她去上晚自习,他才跟着去。”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他给许传香写了一封信,还让我看了呢。”她“吃吃”地笑起来,又说,“她让我陪她一块去办公室,把信交给了班主任。哼,许传香才看不上他呢!——不过,你可千万要保密啊!”

他点点头再次做保证,让她放心。他感到自己的喉咙一阵软软的、滑滑的,险些发不出话音来。两人似乎为这共守的秘密而达成了某种感情上的默契。

为了打破沉默带来的尴尬,两人心里都在极力寻找话语。后来,她看了一眼桌子上那本《历史知识问答》,扬起眉毛说:“你想考文科大学吗?文科很难考,学校又没有文科班……”

“考不上就复读嘛。”此时,他想起了国强。

她敬佩地朝他点着头说:“你可真行啊!”笑意从她俊俏的鼻翼向两边均匀地驱散开来。

此后,唐瑾经常在晚上过来问数学题。她靠得很近,鬓发蹭得他的脸颊感到酥痒。他的思路有时被一种黏糊糊的甜蜜的幸福凝固住,半天挣脱不出来。他为此感到懊恼。每当这时,她就冷冷地说:“哼,你还不知在想什么呢!”

“不,没有……”他摇头否认道。

高中毕业班这两棵枣树上一颗枣也没打下来,国强回老家复读,建工也进了一所市属重点中学,每天来回步行十五六里,天不亮就得起床赶路。坚持了一个阶段,他向父亲提出来想骑自行车。那辆半旧的大金鹿自行车还是继勤几经周折才掏来一张购物券买到手的,车架上一直缠着绿色塑料皮。父亲思量了一下,表情漠然地说:“现在学生哪有骑车上学的?再说你不能光学习,还要注意锻炼,身体搞垮了,考上大学又有啥用?”第二天他就卷起被褥住校去了。学生宿舍没有床位,他跟从山里下来复读的一个同学商量,跟他挤在一张床上。临出门时,一气之下他把自行车轮子上的气门芯拔掉了。他心里很清楚,父亲根本上是吝惜他的车子。母亲说过,无论是谁借他的车子他都没答应过。

赵婶说建工跟继勤都属虎,虎虎相克。这话也许有道理。高考结束第二天,建工就到家属大队去提出干临时工的申请。赵婶让他多休息几天,他说他不想在家里看到父亲。

继勤看到头一天下班回来的儿子整个变成了一个土人,立刻露出那两排洁白的牙齿。赵婶兑了一盆温水端到院子里给他搓背。他把毛巾塞进腰里,两手抓住盆沿俯下身子,稠乎乎的脏水“哗哗”淌下。他从叉开的两腿之间看到倒着身子的父亲站在一边,双手掐腰,听到他从鼻孔里发出几声哼笑,幸灾乐祸地说:“高中生,高中生,做啥啥不中。尝尝劳动挣钱的滋味吧!”他深感眼前这个人性格偏执,憎恶安逸。他一味地认为,人的一切毛病都是闲出来的。那时文革虽然已经结束,但反修防修的思想深入人心,建工总觉得,在这个人眼里,自己似乎应当是被劳动改造的对象。此时,他浑身痛痒,每一根神经都快要绷断了。

一年前,梁西宿舍区建起了一片楼房,唐瑾一家搬走了。新主人是刚结婚不久的一对陌生青年。每当看到那套房子紧闭着的门板,或者那对进出的青年男女,建工心里就空荡荡的,有一种惘然若失的感觉。听母亲说,唐瑾去年没考上技校,在一立井职工食堂干临时工。

中午换班的时候,食堂大厅里人头攒动,每个窗口前都挤满了人。建工终于挤进人群来到窗台前,猛然看到站在自己跟前正在卖菜的竟然是她!她头戴一顶白色卫生帽,面色红润,一双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眼睫毛清晰可见,简直就像太阳一样光彩照人!人们把手捏菜票的长长的胳膊向他伸来。几乎同时,她的眼睛陡然一亮,嘴唇朝他微微蠕动了一下,随即假装不认识他的样子,顺手取过他手里的菜票扔进木盒里,又接过搪瓷缸,照他点的菜名,盛了一个满满当当。

火热的太阳照得到处白花花一片。河道里滚动着从井下抽上来的黄色污水。他带着“砰砰”的心跳走在返回队部的沿河小路上,不时闻闻那香喷喷油噜噜的黄瓜炒肉。烫手的沉甸甸的搪瓷缸累得他手腕生疼,他不时用端着稀饭的左手托上一会儿。想到当初在自己家后院的小屋里两人在灯下一起学习的情景,这一大缸黄瓜炒肉似乎寄予了某种特殊的含义。

买来的两个馒头只吃下一个,只那一大缸子黄瓜炒肉就大半饱了。“老虎”跟另外一个同乡的民工躲在光线暗淡的黑屋里,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巴煎饼和疙瘩咸菜。在门口边的一堆大木料下面,“狗熊”不断地催着小巧玲珑的陈芝吃他的菜,还不时用筷子给她夹,俨然一副西欧中世纪时的骑士风度。

第二天来到食堂里,他还没来得及点菜,唐瑾又给他舀了满满一大缸黄瓜炒肉。第三天,他站在那个窗口拥挤的人群外面犹豫片刻,朝东边那个打菜窗口走去了。他不想给她找麻烦,让别人看出来给她提意见。

几年前继勤的四兄弟继信去了吉林,在一个小煤井上下井。二姐给他提过两门亲事,但都没成,最近又托人提了一家,那女的大学没考上,在家里帮父母出豆腐卖豆腐。两人见过面以后,第二天媒人来找二姐传话,说女方家同意了,但条件是他必须把户口迁来,女方家愿意把自己家那套暂时闲置的房子让给两人结婚以后住。继信打心眼里喜欢那个女孩,又见女方家有房子,自然一口应承下来。为了及早订下这门亲事,二姐夫立刻托人打通关系,从当地派出所开了户口迁移介绍信,继信带上信回了山东。这回不同于上次去东北的时候,他首先来到了大哥家。

建工下班回来一进门,猛然见四叔坐在里屋,正喜形于色地跟父母和巧生说着什么。巧生激动得红光满面,说他上东北这一步算是走对了如何如何。母亲也说:“就是啊,过几年再有了自己的房子,就什么愁事也没有了。”建工先是一阵惊喜,继而心头又蒙上了一层阴云。在跟四叔打过招呼之后,他突然想起了几年前给四叔写过的那封信。他脸也没洗,到后院打了个逛,就躲出去了。黄昏时候他才回来,见母亲一个人在后院里做饭,惴惴不安地问:“四叔呢?”

“走了,回胶南了。”

他那颗悬浮着的心陡然放松下来,他又问:“怎么刚来就走了?”赵婶把继信回来办理户口手续和赶着回东北订婚的事说了一遍。

继信的到来让他虚惊一场。

在一立井矿区的一个土山上,正在新建一个井下通风房。周围是玉米地,北坡有个果园。夜里下过一场暴雨,通往工地的路上冲出一道长长的深沟,影响到拖拉机往上运料。队长暂时把民工派到别处去干活儿,只留下两个人砌墙,又让“老虎”和他的同乡小刘带领“狗熊”和建工填土沟。“狗熊”长得黑干草瘦,跟建工是同级同学,小学没上完就失踪了。“狗熊”干起活来嘻嘻哈哈拖拖拉拉,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但只要听说“老于来了”,就吓得像小鸡见了老鹰,“跐溜”一下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趁到工地上推沙子,去找陈芝砸牙,半天没下来。老于头从山下上来,恰巧看到他从那个当临时仓库用的旧通风房后面低头耷拉角地走出来,像是在地上找什么东西,便扯起嗓子骂了起来。“狗熊”猛抬头,吓得吐一下舌头,从脸到脖根霎时变成酱紫色,乖乖地去装上沙子推了下来。老于头倒背着手说他“像个蚂蚱蹦达蹦跶来蹦跶去的”,“一个煎饼卷你这样三个也不顶一顿饭吃”。建工几个在一边偷笑。

在土坡上几棵小槐树下歇息时,遭受沉重打击的“狗熊”蔫不拉几的,失去了缠着“老虎”讲黄段子的兴致。小刘学老于头骂他的话,他让小刘滚。“老虎”身材矮小敦实,长得虎头虎脑,不过,他是一只温驯的不伤人的美洲虎。他半开玩笑地瞥一眼“狗熊”,说:“骂咱两句咋啦,不少拿钱就行,是吧?”

“哼,谁愿干这破活儿!明年我爸退休了,我就顶替他下井。求我来这鬼地方我还不来呢!”他捡起一块小石子,不停地扔起来又接住。

“老虎”交叉起两手,抱着后脑勺靠到小树上,叹了口气说:“唉,谁赶上你们命好啊,一下生‘吧唧’,就掉到工人家庭的窝里了。”

建工不屑地笑了,觉得“老虎”的话既荒唐又好笑。

“狗熊”把流出来的一道黄鼻涕抽回去,笑着说:“那你怎么没‘吧唧’一下掉到工人的窝里呢?”

“操,这事我说了算吗?我要是说了算,还大老远跑到这里来给你们打工吗?”

“你给谁打工?不是给你自己打工吗?”

他抬起身子,看着对面不远处那几棵似乎永远也长不高的小槐树说,“这人,天生就是个活物。你看这树,不用长腿,也不用到处跑,只要有太阳,有风,有雨,它就能活下去。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长腿长脚是做什么用的?不就是找饭吃吗?你要不信,说我说错了,你再看看每天走在路上的人,哪里有吃的,他就到哪个方向去。”

建工说:“吃饭不应该是活着的目的。”

“可没饭吃你就饿得难受。俺跟你们情况不一样,想法不同,你们是有文化的人,层次高。”

小刘问建工老家是哪里,建工说是胶南。“老虎”说那个地方很穷。建工似乎感到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心头掠过一阵羞耻。“老虎”又说:“唉,你们命好哇!”

建工说:“命是可以争取和改变的。”

“老虎”没有反应,似乎没听他说的什么,也许觉得不值一辩。

“狗熊” 嬉皮笑脸地用胳膊捅他一下,说:“哎,想老婆了没有?想老婆是个啥滋味?”

“老虎”不屑地咧着嘴说:“你个小毛孩子懂啥?说这个就等于跟你说天书,说了你也不懂!”说完,又懒洋洋地靠到那棵小树上,撇腔怪调地唱起了家乡的柳子戏:“夫妻本是同命鸟,同生共死也心甘……”

“狗熊”又来劲了,央求“老虎”讲个黄段子。老虎讲了一个生产队长训话的笑话:“……社员同志们,都别嚷嚷了!现在准备开会啦!——,男社员全都站到左边!——,女社员全都站到右边!——,女社员不准插到女社员里面!——男社员也不准插到女社员里面去!——”话音刚落, “狗熊”就哈哈大笑着跑着找陈芝去了。

过了很长时间,“狗熊”才从北面山坡下的草丛里冒了出来。他手里拿着些偷来的李子般大小的苹果,边走边啃。陈芝从远处跑过去抢了几个,建工扔下铁锹也跑了过去。等那个满脸红粉刺的胖女孩赶到时,“狗熊”已经跑开了。她又来到建工跟前,搭上手从他的裤袋里掏走了两个。建工咬了一口就咧起了嘴巴。他满嘴里感到又酸又涩。

收工的时候,大家带着工具迎着夕阳下山。走下一段斜坡,只见路右边地头斜坡的蓖麻树上,随风飘摇着一个吹起来的大大的乳白色避孕套。陈芝和那个胖女孩赶紧别过脸去装作什么也没看见的样子。这时,“狗熊”从下面拐弯的地方闪了出来。他本想开怀大笑一场,但看到他们没有反应,彼此说着别的什么事情,于是显出一副失望的样子。

结束了极度紧张的复读生活,刚从考场上走下来的他似乎一下子没了着落。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旦停下来,心底深处就好像少了点什么。他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和冲动,他渴望见到唐瑾,渴望在自家后院的小屋里跟她一起灯下学习的时候,那种甜蜜而心动的感觉。劳累了一天的他,晚上一躺到床上,她那姣好红润的面庞就浮现于眼前。她的俊俏的鼻子和向两边驱散开来的倩笑让他心驰神往,心旌荡漾……

一天下班后,他径直进城买回了两张电影票。第二天他一直揣在裤袋里,在紧张的劳动中,还不时带着心跳伸手去掏一下以证实确实还在。中午打饭的时候,他来到食堂大厅里,在西边那个打菜窗口跟前停下,伸手掏出其中一张电影票攥在手心里。可当他正要往人群里面挤的时候,父亲那让他不愉快的身影突然出现在脑海里!一个念头跳进他的脑子里来:她会在矿上正式就业的,如果跟她走到一起了,自己岂不是要在那个颐指气使的人的眼皮底下生活一辈子吗?不!决不能!一直堕入浪漫的玫瑰色的幻想中的他“咯噔”一下,回到硬邦邦的现实中来了。

于是,他又把那张电影票塞进口袋里,朝东边那个打菜窗口走去。

国强从老家到矿上父亲这边来,顺便来见建工。建工进城去学校打听分数回来刚进门。刚进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建工得知他没考上大学,问他下一步的打算。克强平和地说,他的分数可以上中专,不过,他还是决定继续复读,他舅舅已经到一所市属重点中学帮他找关系去了。建工鼓励他说:“我支持你,你会考上的,一定!”

不久,听说录取通知书已经开始下发了。过了几天,他又跑了一趟学校,回来后跟母亲说,如果考不上他还想继续复读。赵婶说她做不了主,让他进里屋去跟父亲商量。他犹豫片刻,没敢去见父亲。

一家人坐在在局促的后院里,围着低矮的小餐桌吃着饭。小屋门口右上方的白炽灯似乎不情愿地发出暗淡的光线,许多小飞虫极不耐烦地围着它乱撞一气。继勤背对着后院门口,穿着短裤汗衫,向两边撑着胳膊和腿。赵婶把稀饭端到他跟前放下,瞥了建工一眼,说:“建工说他考不上,想再复读一年。”

继勤“吧嗒吧嗒”疾速地咀嚼着,没抬眼看他,说:“再复读一年就能考上?”他把头一仰,“跐溜”一声,呷了一口酒。

建工极不情愿地嘀咕道:“是高中没学英语,才没考好,再复读一年很有必要。”

继勤哼笑一声说:“历次运动挨整的,还不都是些多念了几年书的人吗?你们学校那个时老师,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前些年打成右派,在矿上打扫厕所。还有,住在上面的那个老钱,就是人家都叫他‘四眼’的那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在矿机关工作,喝了那么多墨水,领导没当成,干啥啥不中。”

“那是原来国家政策不行……”

“不管政策怎么变,叫我说,还是凭力气吃饭最踏实。什么大专、中专,转来转去,早晚还不是就业吗?像我在矿上干了这些年,不也挺好吗?还是别去想高门啦!要是再考不上,又得少挣一年的钱……”

“钱钱,就知道钱!”建工终于压抑不住了,“呼”地站起来。他感到浑身每一个神经细胞都在颤抖。

“怎么,我说的不对吗?!”筷子“啪”地被拍到桌沿上,翻着筋斗蹦出老高去。

赵婶赶忙说:“不让复读就算了,考不上不就顶替嘛!”

来到院外南头的三岔路口上。路上一个人也没有。他靠近大碾盘,碾盘热得烫手。空气像是在燃烧,连一丝风也没有。他感到仿佛走进一个黑咕隆咚的大窑炉里,手背上、胳膊上、脖子上到处直往外渗汗,浑身就像抹上了一层黏糊糊的胶水一样难以忍受。他不知道该怎样度过这漫长而窒息的黑夜。他突然想到,此时山上应该有点凉风!他于是朝山脚下走去。眼前空空荡荡漆黑一片,唯恐碰到什么硬东西上面,或者一脚踩空掉进另一个黑暗恐惧的世界中去。前面不远处,从河沟边上一户人家的窗口里透出一团模糊而微弱的光晕。

爬上一段山坡,仍然一丝风也没有。回望北面,隔着一片玉米地,拥挤的平房和杂乱的院落笼罩在沉闷的黑暗中。各家为了省电都尽量把灯关了,整个宿舍区只有几点萤火虫一样的吝啬的暗光。偶尔飘来一个女人的尖叫和一只老狗一阵有气无力的“汪汪”声。过了一阵,是一个女孩在若有若无的喊人:“小华——来——家——睡——觉——了——”一想到自己或许一辈子都会呆在这个憋闷得要死的地方,他又惶恐和焦灼不安起来。煤矿上的大人个个都脾气暴躁,不定在哪一会儿、为了一顶点儿什么事,就会像炸药点着了似的对着家人吼叫暴跳起来,动辄拳脚相加。他们打老婆打孩子的方法真是五花八门。各种离奇古怪的事情时有发生。女人喝敌敌畏寻短见的,夜里逼着孩子到矿上偷块煤的,因怀疑隔壁人家偷了自家的钱而导致两家吵闹得惊天动地的,还有单身工人跑到家属宿舍里来偷情的……他试着躺到路边稀疏的草地上,可遍布的碎石硌得他浑身生疼。他继续向上走,想寻找点儿凉风,哪怕有那么一丁点儿也好呀。走着走着,上面隐约传来一个青年男子“呜呜”的哭声。他好奇地想靠近些看个究竟。那哭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是从前面那堆石子的黑影后面传来的。那哭声毫不掩饰,原始、粗野、悲怆、声嘶力竭、抢天呼地,就像是死了亲娘老子似的。究竟是什么事情伤害了那个年青人,让他独自一人跑到这僻静的地方宣泄内心的悲苦呢?陡然间,他的鼻子里一阵酸楚。

不久,他两眼打起架来。极不情愿地下了山,院子里一片死寂。各家的灯全都关了。为了不至于影响大人一早上班,全家人就必须遵从早睡的规矩,何况此时大概已经是后半夜了吧?他胆怯地敲了几下紧闭着的门。敲了几次,传来父亲的吼声:“呆在外面吧!”他心里紧跟着打了个哆嗦。

被惊醒的巧生开了门。一阵令人窒息的闷热扑面而来,他感到简直是走进一间黑咕隆咚的牢笼!他别上插销,后悔不该回来,可是又能到哪里去呢?回到小屋里,他怕挨骂没敢开灯,一屁股坐到床上。在脱背心的时候,胳膊肘子被身后拉紧的蚊帐挡住了。闷热、促狭、憋气、烦躁,一股脑儿化做一股无明业火,他猛地用力把胳膊向后甩去,横吊着的竹竿的一头被扯了下来,“咣啷啷”打在窗玻璃上。突然,窗户被捅开了,只穿着裤衩的父亲拱着瘦小劲道、瘦骨嶙峋的身子,踩着窗台一步窜到他身后,照他的脖颈和后脑勺抬腿就是一脚。紧接着他感到头上疼了几下。他“忽”地站起来,不知哪来的劲头,一把抓住蚊帐挥起胳膊扯了下来,处于本能他地拔腿就跑。“回来!”父亲竭斯底里地吼道。这反而促使他更快地往外跑去,在慌乱中抓到插销,拉开门,带着满腔的恼恨“咣”地一声把门反关上,门窗上的玻璃“咣啷啷哗啦啦”落到石阶上,发出清脆尖利的破碎声,大概全世界的人都能听得到。这让他感到万分痛快,畅快淋漓,好不振奋!紧接着好像是追出来的隆隆声,他撒腿拼命朝北头跑去。心脏在“咚咚咚”乱撞,胸背要撑裂开一般地生疼。一直跑到村头上,他才慢了下来。这时他才发现,自己手里还紧攥着那件白背心呢……

大半个小时后,他钻过铁路桥洞来到顔河电影院,翻过矮墙上的铁栏杆,绕过影院南门,走进一条胡同,来到尽头的一幢小二层楼跟前。画室的门上了一把大的铁锁。他感到很晦气,偏偏在他来的这个时候建华却又不在。等了一会儿,心想,他这个时候不在,今晚应该是不会回来了。

他又来到车站上。穿过空空荡荡的广场来到候车厅门前,门竟然也上了锁!隔着门窗玻璃,大厅里灯光通明。看到那些东倒西歪熟睡的旅客,他的双腿绵软得几乎都要站不住了。台阶旁的墙根下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也似乎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头上被父亲打过的地方木木地发胀,就像在释放着电流。一阵强烈的屈辱感再次啃噬着他的心。他想象着候车厅后面的那条铁路,在茫茫黑夜中伸向远方大地……真想沿着铁路一直走下去,再也不回来了。一个身穿制服的保安人员朝这边走来。他作出在找人的样子,拖着长长的倒影走开了。困意像无数的小虫子在体内蠕动着。

后来他又钻过铁路桥洞,走上那段长长的陡坡。后半夜的微风清爽而舒畅。左边是煤场那段长长的院墙,右边斜坡上是居民宿舍的平房,几家温馨朦胧的灯光对他似乎有着良好的催眠功能。前面的柏油路和天上的繁星随着步行有节奏地晃动着,睡眠像糖水一样逐渐溶解着他的身心,变得越来越小……唉,真想躺在这马路上哪怕是睡上一小会儿。他处于半睡不睡的状态,不时闭上眼睛,耷拉着脑袋,尽量多地往前走上一会儿,希望睁开眼睛后能看到刚才走出更长的一段路。这跟彻底睡去相比,倒是更能感到睡眠的香甜呢。

隔着一片洼地北边就是矸石山,山顶上传来矿车的撞击声,渣石先是像流水声,继而变成许多颗粒状的声音,撞击着,跳跃着,越来越稀疏,越来越清晰,就像随时要自己砸到身上和头顶上。这座黢黑深沉的矸石山多年来一直在不停地加高着、成长着,让人不由得产生一种被彻底征服的感觉。绕过它的东面,走下一段水泥台阶,来到充满了饭菜味的食堂北侧。食堂东门对面那排平房是采煤和掘进连队的会议室,走进其中的一间,一股铁锈、饭菜、烟熏和潮湿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

他在一排桌子后面靠窗的连椅上躺下。木条硌得骨头生疼。不论身子怎么掉转,总有骨头被硌着的地方。滞重的大脑开始朦胧和轻飘起来。外面的脚步声不时搅扰着他的睡梦……一双滞重的胶鞋“橐橐橐”走进来,接着是开关木箱和放金属物件的声响。一会儿,那双胶鞋又“橐橐橐”地由近及远。他的意识又进入了冥冥睡梦之中……后来,在自家后院里,用一把菜刀割断了自己的气管,鲜血不断地往地上滴沥着,父亲垂手站在一边看。他抖动着身子“咯咯咯”大笑起来,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将死去,把自己猥琐的生命还给了这个人……猛地一个翻身,他坐起来了。惊悸之余,他庆幸刚才所发生的事情只是一个梦而已。窗外,那朦胧的灰蓝色不知是否意味着黎明的到来……

《血缘》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