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小说> 军事历史>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穿越之帝王传奇

菱杉著

本文标签:

来源:万读   主角: 菱杉岳灵珊   更新: 2022-04-25 06:04:52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菱杉岳灵珊《穿越之帝王传奇》讲的是我来到南宋,成为实际上的亡国之君----宋度宗我,当然,只有一条路,带领南宋重新走向世界之巅对外,大战历史上最为强大的蒙古骑兵江湖,危机重重对内,智斗南宋四大奸臣之一的贾似道情场,难以莫名

第1章

精彩节选


第1章南宋少帝陵 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离开公司的,脑海中只剩下一片空白。 下午,我接到了女朋友的分手电话,内容很简单,“我对你一点感觉都没有了,我们结束吧。” 我叫呼延东海,一名普普通通的理工科大学生,三年前大学毕业后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我生性淡泊,不好交际,平日里朝九晚六,每天的生活简简单单,算是个典型的宅男。 在一次同学生日宴会上,我认识了她,我的女朋友乐菱杉。哦,不,现在应该叫前女友了。 “小师妹,岳灵珊?”当时的情景我还记得一清二楚,乐菱杉白了我一眼说道:“你才小师妹呢,本姑娘姓乐,音乐的乐,菱角的菱,杉木的杉,记清楚点,下次别瞎叫了。” 小师妹岳灵珊是金老先生小说中的人物之一。 就这样,我们相识了。 在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我们爱得如此之深,真的让人如痴如醉,这三年也是我今生最快乐的时光。 直到一个月前,她开始疏远我,只是无论我怎么问,也是没有答案。今天终于收到了她要分手的消息,尽管已有思 想准备,我还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自古都是说负心汉,到了现代妇女能顶半边天,难道负心女也同样会占上一半吗? 这是2011年十一月的一天。 此时,夜色已深,小雨淅淅沥沥,偶尔冷风飕飕,街上人烟稀少,我糊里糊涂地登上回家的地铁。 在这个略显寒冷的雨夜,又是最后一班地铁,车厢内空空荡荡,我所在的这节车厢里,自始自终只有我一人,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列车到达终点站,我和零散的几个乘客走出了地铁站,这才发现出口变得十分陌生,这里并不是我回家的出口,我看了看指示标牌,原来我坐错了方向,来到了地铁三号线的另一端,蛇口的南宋少帝陵。 虽然我读的是理工科,但自幼喜爱历史,对于南宋末年也是略知一二。大汉民族性格和命运的转折点或许就发生在这宋朝末年,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宋朝都是当时的世界之最,但却屡屡遭到弱小的异族欺凌,不说契丹大辽,也不讲灭北宋的大金,灭南宋的蒙古,就连小小的大理也能与之并存,以至于后世的大明王朝同样也被当初极其弱小的满清所灭。这不能不说是这个名族的悲哀,而宋代之前,却正好相反,汉武帝,唐太宗,数百年间差点将匈奴等异族打得直接灭族。 唉,汉唐盛世不复存在,民族的血性也随之消失殆尽。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也最终成为了历史。 至于南宋末代皇帝更加凄凉,一个八岁多的孩子死后尸骨无存,只留下这处衣冠墓,千年来默默地守在这南海边,衣冠墓的存在似乎还在告诉历史,曾经有这么个人物,如果不是当年邓爷爷南巡,在这里画了一个圈,连末帝的衣冠墓也都不会为人所知了。 我出了地铁站,毫无目的地向前走去,路上一片寂静,这本就是一条小路,即使在白天路上行人也是寥寥无几,何况是下着小雨的深更半夜。 我的思维乱七八糟,脑海里时而浮现出和菱杉在一起的片段,时而又重复着菱杉的绝交电话。我的心好痛,总觉得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堵在心里,连深呼吸都做不到。我的心已经死了,也许我的人也快死了吧,我暗道。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鬼使神差地走向了宋少帝陵,至于我是怎么来的,却一点也记不起来了。 “你恨她吗?”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在我耳边响起。 我当时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深夜的这里怎么还会有人存在,只是自言自语地重复着这句话,“我恨她吗?” 最终,我还是摇摇头答道:“不恨。” 那个苍老的声音再次说道:“那你能放得下她吗?”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宋少帝陵前,旁边站着一位处着拐杖的老人,凭借昏暗的灯光,只见老人身穿一件黑色的古代袍服,头上挽着发髻,宛如电视上常见的古代道士,老人年纪似乎极大,唯一特别的是其眼睛在黑暗中依然十分明亮透彻,即使在这黑夜中好像也能看穿我的心思。 我想了想答道:“放得下怎样,放不下又如何?” 那黑衣老人没有直接回我,继续说道:“你愿意改写历史吗?” 我想也没想立刻回答道:“愿意。”在说这句话时,我自然认为老人问的是我和菱杉的历史,没想到他说的是另外的历史,整个民族的历史。 “既然你愿意就随我进来吧。”老人说完,右手一挥,只见少帝陵的中间露出一扇小门,这门极小,仅容一人通过,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也没有多想,便随着老人走了进去,没想到这一去竟然改变了我的一生。 少帝衣冠陵中空空荡荡,只有一条长长的甬道通向前方,甬道的墙上全都绘满了彩色壁画,我一边看着这些壁画,一边随着老人慢慢地向前走去。 墙上的壁画色彩鲜艳,似乎是刚刚画上去一般。画上的内容简单明了,只要稍微学过历史的人都能看懂,而且每幅画都配有文字解说。第一幅画讲的是盘古开天地,第二幅说的是大禹治水,后面的壁画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瞬间,秦始皇一统六国,汉武帝大破匈奴,唐太宗贞观之治等,只有最后一幅画显得与前面格格不入,从画中文字可以看出,这幅画讲述的是南宋度宗皇帝赵禥的生平,这度宗皇帝昏庸无能,如果不是早死,他才是南宋真正的亡国之君,就凭他,怎么能够和前面那些画中的伟人相提并论,只是不知何故却也出现在这壁画中。 “你一定在奇怪这幅画吧,怎么会有度宗皇帝?”黑衣老人在进来后第一次说道。 我点了点头答道:“是,历史上的宋度宗并无任何可圈可点之处。” 黑衣老人呵呵一笑道:“正是如此,自宋度宗后,南宋末代三位皇帝都是不足十岁的孩子,根本不能改变亡国的命运,因此,这度宗皇帝是改变宋朝,改变汉民族的最后希望,你从这甬道尽头的石门进去后便会知道一切了。” 既然我已经进了少帝陵,也就只有继续向前了。 我用力推了推石门,没料到那石门“呲”的一声,很轻松地被我推开了,我并没有停留,也没有注意到在我用力推门前的瞬间,黑衣老人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后背,更没有注意到我的力气为何一下变得如此之大,便径直走了进去。
第2章我是宋度宗? “殿下,太子殿下,不好了,官家,不,是皇上驾崩了。”一阵急促的声音响起。 宋朝时,人们在一般场合喜欢将皇帝叫做官家,也许是得自于“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之说吧,但是在朝廷议事或者婚礼葬礼等正式场合还是称作皇帝陛下或者皇上。 “什么乱七八糟的,又是皇上,又是官家。”我似乎还在深度睡眠中,难道是在做梦? 当声音再次响起时已经出现在我耳边了,我慢慢地睁开双眼,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红木大床上,周围环境十分陌生,屋里点着不少灯(不是电灯),将室内照得亮堂堂的,这张大床和屋里的其它家具连同装饰摆设等全部都是古色古香,一看便知道不是现代之物。 “太子殿下,快起身,皇上驾崩了。”说话之人进屋后急忙跪倒在床边,这人的语调略带娘娘腔,直觉告诉我,说话之人一定就是古代才会出现的太监。 “这是在拍戏吗?不对啊,我又不是演员,刚刚我还在那甬道中,等等,我这是穿越了吗?我也会穿越?”我突然感到一阵头痛,随即又晕了过去。 迷迷糊糊中,我的意识却没有停止,“我是南宋末年的赵禥,还没有登上皇位的太子赵禥,历史上那个无能的皇帝宋度宗赵禥?不对,我还是我,呼延东海啊。” 脑海中二种不同的意识思维不断地反复交替出现,从开始时的相互争夺控制权,到后来慢慢地融合在一起,好在这个赵禥太子从小残疾,娇生惯养,意志力竟是十分薄弱,没多久便完全成为了我的俘虏,被我的意识吸收得一干二净。 但我也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才慢慢将其意识完全消化殆尽。 天啊,原来我真的穿越了。 我这一睡就是十二个时辰,也就是现代的二十四小时。 当我醒来时已是景定五年十月二十七日凌晨五点左右了,也既是公元一二六四年十一月十七日,离老皇帝宋理宗死亡正好隔了一天一夜。 这一刻是太子赵禥即将登基之时,不对,现在应该是我即将登基之时了。 当我清醒后,我开始觉得有些慌张,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既来之则安之吧,”我只能这般自己安慰自己。 我看过不少穿越小说,大都是在没有具体目标下穿越的,而我觉得自己的穿越似乎是那黑衣老人事先安排好的,在进入石门前的最后那幅壁画已经表明了这点,只是我当时没有往这方面去想而已。 宋度宗赵禥是宋理宗亲弟赵与芮的儿子,先天发育不良,后过继给理宗帝为子,据说五岁才会走路,七岁方能言语,二十岁时被立为太子,宋理宗死后登基为帝,后宠幸奸相贾似道,好酒色,慌朝政,若非早死,实则乃宋朝之亡国皇帝也。宋度宗生于一二四零年,死于一二七四年,登上皇位时正好二十四周岁零六个月。 “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哗啦啦,大殿上跪倒一大片,这些大臣们全都是身着孝服,一眼看去,显得一派肃穆,只有那最前面一人没有下跪,只是作揖行礼,随后坐在大殿之上唯一的一把椅子上,这人约莫五十多岁,面目还算和善。我从赵禥的记忆中知道,这人便是权倾朝野的当朝宰相贾似道。 贾似道字师宪,号悦生、秋壑,浙江天台人,据史书记载,贾似道虽于政不通,然精于逗蟋蟀,好享乐,好玩奇珍异宝,法书名画等。 从外表来看,这贾似道除了有些张扬外,似乎并不像大奸大恶之辈。“人不可貌相”这句话还真是有点道理,不过,历史从来都是由当权者所书写,贾似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还得慢慢观察了,但我知道至少现在还不能得罪此人,而且赵禥能够登上皇位,贾似道也是功不可没。 “众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殿堂下面的这些大臣中,我基本上都没有印象,即便是在太子赵禥的记忆里,也只识得三五人而已。 “陛下,老臣先将朝中的大臣给陛下一一做个介绍。”贾似道那浓郁的浙江口音响起,好在有了赵禥的记忆我才能听懂。 一大窜的名字说完,我也没有记住多少,只是在听到江万里,李庭芝等少数几个名字时我才稍稍留意了下,只是这两人现在都不在朝中。 介绍完后,只见那贾似道精神仍然旺盛,继续说道:“今先皇驾崩,还请陛下下旨,首先料理先皇国丧一事,以便让先皇早归圣土。” “恩,此事就由师臣全权处理吧。朕有些累了,七日后再议大事。退朝。”我学着赵禥的口气无精打采地说道。 师臣是赵禥在做太子时对于贾似道的尊称,顾名思义,就是以臣为师之意。 大殿之上的众位大臣大都听说过赵禥太子的劣迹,此时亲眼见到我对于朝中之事似是毫无兴趣,不少人都流露出失望乃至不屑的眼神,但是更多的大臣似乎心中早有默契,那赵禥是贾似道一手扶持起来的,越是如此,越是好糊弄,从这批人的眼神中,我看出分明就是嘲笑甚至蔑视,只有那贾似道神色依旧,显然是胸有成竹。当然,也有少数几人神情冷漠,似乎谁当皇帝都和他们无关。 不过,殿内的大臣几乎没人注意到,我在离开之际突然冷笑了一声,眼神突然便得犀利,我扫视了一番群臣暗道,“哼,我可不是那个昏庸无能的赵禥,我是我,呼延东海,你们都等着吧,尽管我不懂如何治理国家,管理群臣,但毕竟我比你们多了近八百年的见识。” 我生性淡泊,但对于这种近乎公开的挑战,自然是不会退让的,如果我退让,那我就只能做回那赵禥了,这是我,呼延东海,一个现代人无论如何不会答应的。 当然,在弄清形势前,我还是以潜伏方式最好。 就算不为了南宋江山,也得为自己着想,菱杉绝情而去,我的心也随之死了,既然这些人觉得我好忽弄,就让我陪你们好好玩玩吧,我现在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好怕的。 古代帝王一大早就要起来早朝,也够辛苦的,难怪历史上很多皇帝都不愿意上朝,看来这规矩以后得改改了,不然我这个喜欢睡懒觉的人可真会受不了的,倘若常常不上早朝,又要被那些所谓的忠臣史官们称作昏君了。 此时,天刚放亮,我返回皇宫东面原来所住的太子宫中,连衣服都没有脱便躺在床上睡了过去。 “小懒虫,该起床了。” “别吵,让我再眯一会吧。” “咦?不对,这怎么是乐菱杉的声音?”我猛地睁开双眼,自己还是躺在那张上等红木床上,屋里静悄悄的,原来只是南柯一梦。 以往,菱杉总是喜欢在我睡懒觉时叫我小懒虫。 “菱杉,你为啥要这样对我?”一想起乐菱杉,顿时心中一痛,胸口似乎被石头堵住一般,煞是难受,就连正常的深呼吸都无法做到,我叹了口气,霎时间睡意尽去。
第3章太子妃全玖 我起身坐在床头,刻意去思索起这个世界的事情来。 首先,我将赵禥的意识重新清理了一遍,再结合自己的判断,发现赵禥在当太子时几乎没有自己的班底,就连可以信任的人都不多,除了近身太监小七,武学教授袁棘外,就只有太子妃全玖可以信任了。 当年,理宗帝知道赵禥资质太差,很难有所作为,就为他娶了一位聪明机智、颇识大体的妻子全玖,理宗感于全玖才智出众,于景定二年十二月,将她册封为皇太子妃,让她辅助赵禥。 太子妃全玖出身名门世家,是理宗母亲全太后的侄孙女,与度宗是远房表兄妹关系,全玖自幼随父亲游历各地,因此言语伶俐,对时局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算得上是颇有见识之人了。 看来我也该去见见我在这个世界的老婆了。 想到此处,我立即叫道:“来人。” 在屋外候着的小七进来后应声道:“官家,小七在。” 这小七自幼和赵禥一起长大,本家姓卫,排行老七,家贫,幼时净身进宫,并一直伺候太子赵禥,当时年仅六岁多的赵禥刚刚被理宗帝收为养子,小七也只是七岁左右,可以说小七乃是赵禥幼年时唯一的玩伴,二十年来两人之间倒是情谊颇深,而卫小七对赵禥也是忠心耿耿。 “小七,摆驾,去宁含宫看望太子妃。” “是,陛下。”小七有些兴奋地应道。 “这小七心地倒也善良。”我暗道。 太子妃全玖一向知书达理,礼待下人,深受宫里的下人爱戴。小七知道自家主子似乎并不是很喜欢太子妃,很少主动前去宁含宫,这时见到我提出,也是暗自替太子妃高兴。我看了小七一眼,当然明白他的心思,我这个老婆的确处处为我着想,希望我能做一个中兴之主,是以喜欢说教,反而引起赵禥的叛逆心里,我知道全玖对赵禥也已失望,但我不是赵禥,我不仅要中兴大宋,还要使之站在世界的顶端。 宁含宫本就属于太子之宫范畴,所以没行多远,便来到全玖的住所。这宁含宫面积不大,却胜在幽静雅致,院内花丛簇簇,假山流水,处处充满着情趣,用现代眼光看,这里的居住者一定是有情调之人。 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昨日的皇太子,而是当今的万岁爷,南宋朝的皇帝了。 得到通报的太子妃早已率领一众宫女在门口迎驾,看到我进来,急忙跪下道:“臣妾全玖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说完我亲自扶起全玖,一同进入里屋。在伸手扶起全玖的瞬间,我发现其眼神里闪过一丝惊喜。我随即意识到赵禥是不会这样做的,只是我作为现代人,自然懂得什么是绅士风度。 落座后喝了口全玖亲手冲泡的临安龙井,我这才仔细端详起我这个太子妃来,全玖身材适中,面容清秀娟好,仪态端庄,虽然说不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也算得上是上等姿色了。 全玖见我如此,屏退左右,略带羞涩地说道:“皇上为何这般看着臣妾?” 我呵呵一笑,没有直接回答,又喝了口茶,语气温和地说道:“朕有些时日没过来了,全妃不会怪朕吧。”全玖听我此言,心里一下变得忐忑不安,急忙跪在地上道:“皇上,臣妾哪里敢怪罪,如果臣妾做错了什么还请皇上直接处罚,臣妾不明所以,心中诚惶诚恐。” 我知道全玖还是将我当做那赵禥,连忙将其扶起笑道:“全妃起来说话,今后没有外人时,不必再行跪拜之礼了,朕与你既然是夫妻,也该推心置腹地好好说说话了。”说完后,我也亲自给全玖倒了一杯茶,全玖接过茶杯,浅浅地喝了一小口,满脸的受宠若惊之色。 看到全玖如此神态,我突然怜悯之心顿起,伸手拍了拍其柔荑,暗自骂道这赵禥一点不知道怜香惜玉。 或许是我的态度,又或许是我的一些细微动作让她慢慢地放松下来。“皇上,臣妾突然想起先帝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哦,哪句?”我好奇地问道。 “先帝在世时说皇上是十年的太平天子,今皇上刚一登基,就似完全变了个人。” 十年太平天子的说法史书上的确有记载,据说当时有不少朝中大臣因为赵禥的先天缺陷,反对将他立为皇储,宋理宗为了说服大臣,甚至以完全虚幻的梦境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说曾梦到神人相告,“此子(指度宗)乃十年太平天子也。” 不过,宋理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说出的话竟然在若干年后成为现实,度宗后来果然作了10年天子,只是天下并不太平,而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我听完后哈哈大笑道:“那全妃看朕是哪里有了变化,是变好还是变坏呢?” “当然是变好了,臣妾觉得最大的变化是皇上的眼神比以前更加清澈,能使臣妾有种无比舒适的感觉。” “全妃言不由衷了吧,朕以前的眼神可称不上清澈二字,呵呵,那全妃是喜欢原来的朕还是现在的朕呢?” “皇上,论公,官家是臣妾的皇上,论私,官家是玖儿的夫君,无论官家怎么样,臣妾都喜欢,只是玖儿更喜欢现在的皇上。”全玖说道后面时,声音越来越小。 “玖儿?这称呼好,比你自称臣妾听起来亲切多了,以后就只我们两人时,朕也就这么叫你吧。”说到这里,我言语一转,继续道:“玖儿,先皇之言只说对了一半,现今我大宋王朝内忧外患,北方的蒙古人虎视眈眈,内部是官僚腐败,国库拮据,如果只得十年的太平那是远远不够的,朕不仅要带领我大宋朝恢复昔时汉唐雄风,外击蒙古,内整朝纲,更要使我大汉民族走向世界,啊,不,是走向这天下的巅峰。” 听完我这几句慷慨激昂的话,全玖简直惊呆了,片刻后心里一阵狂喜,看着我的目光间尽是崇拜之意,这难道还是那个昏庸无能的酒色之徒太子赵禥吗?变化也太快了吧,只是自己才不愿去想反差为何如此之大,只知道现在的赵禥才是自己心目中的中兴之主,如意郎君。 “玖儿,朕知道你习性寡淡,知书达理,再过三年,先帝孝期满后,你便会登上后位,朕最近要好生筹划下这国家大事,你须得小心配合,有外人时记得一切如旧,还是将朕当成酒囊饭袋即可。” 全玖点点头答道:“玖儿懂得,官家大可放心。” “好了,朕得回宫和母后商议下先帝国丧之事了。” 全玖闻言,知我要走,不免有些失落,眼眶微微一红道:“官家,此时已至正午,用完膳再走吧。” 从乐菱杉最后的电话到现在已经有整整一天了,我这才想起一直没有吃过饭,只不过自己一点胃口都没有,我看着全玖期盼的目光,心里叹了口气,说道:“好,就在这里用膳吧。” 吃饭时,全玖明显放松了不少,有说有笑,在赵禥的记忆中,似乎从未见过全玖这般开心。 “玖儿知道官家有事,就让玖儿送送官家吧。”吃完饭,全玖依依不舍地说道。 我知道全玖的心思,但我的心思全玖哪里知晓。 我心依旧。 尽管乐菱杉说一切都结束了,尽管这已经是另外一个世界,但我心里一时之间哪里容得下别的女人。
第4章后宫之主 刚刚回到太子之宫殿,便见到谢太后宫中的太监总领李公公已经在门口相候,这李公公六十来岁,乃是太后的心腹,在宁坤宫中伺候太后三十年有余,看上去油光满面,精神矍铄,显而易见是极其得宠之人,所以才显得趾高气扬。 当今的南宋,谢太后和贾似道自然算得上是权倾朝野之人,也都是我现今无法开罪之人。 在这皇宫内院,谢太后可谓说一不二,即使先帝理宗在位时,也是对其礼让三分。 据史书记载,谢太后原名谢道清,南宋女政治家,19岁册立为皇后,57岁尊为太后,65岁又尊为太皇太后,谢道清胸怀豁达,顾全大局,50年间后宫一直和睦稳定。 关于谢道清进宫之前还有一件有趣的野史记载,谢道清幼时眼疾且皮肤黝黑,在进宫途中不幸得了皮疹病,幸得名医之助,得以痊愈,皮肤尽都脱落,她的黑皮肤竟然因此而变成了莹白如玉的好皮肤,又让医生治好了她的先天性的角膜云翳,谢道清从丑小鸭竟然变成一个美女。只是宋理宗宠幸和她一同入宫的贾妃等,尽管如此,谢道清也没有去计较,所以理宗对其也是礼之敬之。在宋理宗准备立贾妃为后时,民间朝中纷纷议道,“不立真皇后,乃立假皇后吗?”理宗无奈之下只能立谢道清为后。 我一直认为历史是当权者所写,其中有太多的政治目的,所以历史的真伪还需要亲自去验证了。 对于我这个刚刚上位的皇帝,谢太后并不怎么放在眼里,究其原因十分简单,我这个皇帝既没有属于自己的实力也没有傲啸天下的魄力和能力,只知声色犬马,孱弱无能,这样一个皇帝自然易于控制,这也是谢,贾二人都默许那赵禥登基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一点,赵禥并非先帝理宗的亲生儿子,而且出身微贱,自小时候起,谢道清便一直不喜之。 内有太后当道,外有似道专权,这就是现在南宋朝的局面了。 李公公一见我回来急忙跪下磕头道:“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陛下。” 李公公起身后语气生硬地说道:“官家,奉太后旨意,请陛下前往宁坤宫觐见。” 我见这李公公虽然礼数有加,但眼神中并无丝毫敬畏之意,知道谢太后这派势力没有重视自己,心中顿时一怒,正待发作,转眼即想到,以我现在的实力根本不是谢道清的对手,况且对手的轻视对我目前来说,反而是件好事,这些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李公公自然不知道这一瞬间我的思维已经几度周折。 “起驾吧。”我面无表情地说道。 宁坤宫在后宫中的北部,是整个后宫中第二大建筑,仅次于先帝理宗的宁乾宫。 “儿赵禥拜见母后。”我恭敬地对着太后说道。 “平身吧,陛下。”谢道清冷冷地说道。 “谢母后。” “陛下,坐下说吧。” 当时身为理宗皇后的谢道清在赵禥被过继时便十分不喜,加上后来这赵禥行事不端,更使得谢道清大为不满,甚至厌恶。 我来到这宋朝后还没来得及考虑好未来的发展,现在的我只能小心谨慎,否则一不留神便会步历史后程。 谢道清可不同于全玖,我隐藏心中之想,尽量按照赵禥的意识思维来做回答,甚至眼神也变得混沌不明。 我刚一坐下就听到谢道清接着说道:“既然陛下已经登基,首先应当着手先帝国丧之事,我听说今日早朝时,陛下将此等大事全部交给贾似道贾大人了?” 早朝结束没有多久,这谢道清已经知晓,看来其在这朝中也有不少耳目的。 “回母后,正是。”我小心翼翼地答道。 谢道清失望地看了我一眼,神情复杂地说道:“陛下也是成年人了,慢慢要学会自己定夺国家大事。” “孩儿谨记母后教诲。” 谢道清点点头继续说道:“七日后陛下正式临朝,对于朝中那些忠于我大宋的大臣一定要重用,比如说,马廷鸾、留梦炎,李伯玉、陈宗礼、何基帮助等人,陛下可以委以重任,他们势必能够帮助陛下治理江山,管好社稷。” “母后但请放心,赵禥省得。” 我知道这是谢道清在安排提拔其亲信,这些人中,除了留梦炎最终投降元朝外,其他几人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正直之臣,可用之人。 谢道清见我答应得如此爽快,脸色稍有缓和,道:“那贾似道在朝多年,深得先帝信任,对于堂上之事均是十分熟悉,这国丧一事就让其去办吧。” “是,母后。” 这也算是一种交易吧。 这就是政治,看来我得慢慢学了。 谢道清在朝中的势力不及贾似道,是以希望在我登基后多安插其亲信,以致能够在朝中和贾似道分庭抗衡。 就在我告辞准备离开时,谢道清又突然冒出一句:“陛下,在你被立为太子的当夜,先帝曾言道,这大宋朝终究是我赵家的天下,赵禥,好自为之吧。” 我当时一愣,没有明白谢道清说这话的含义,在回去的路上我仔细地揣摩了下,觉得谢道清的言外之意可能是,我登基上位既成事实,就该慢慢摆脱贾似道等外姓大臣的控制。 想到这点,我脑海中出现一个大致的念头,如果这谢道清和贾似道的确是史书中记载的那样,我暂时在表面上继续做这个昏君,暗中不妨来个拉谢打假(贾)。 自理宗时代起,这南宋江山便是皇权,后权,相权三足鼎立。宋理宗疏于朝政,贪图享乐,将许多权力下放给了贾似道,丁大全等人,导致相权大盛,而且又喜欢任用外戚来干涉朝中大臣,就使得后权渐渐膨胀,反倒是君权慢慢被削弱。 时至今日,依然是这种局面,只是代表皇权的我却不是原来那个皇帝了。 离开宁坤宫时,我才发现后背已是冷汗淋漓,其实这原先赵禥的意识中最怕之人正是谢道清,也许是受此影响,我也是有些紧张。 七天后将会举行先帝国丧,然后我会正式临朝。 这几天里,朝中仅有国丧这一件大事,我除了偶尔要去祭奠下先帝外,其余时间算是清闲,利用这几天,我可以好好思索下我的未来,大宋的未来,我不能让自己的大脑得到空闲,不然立刻就会想起乐菱杉,那种撕心裂肺的心痛实在是难以忍受。 我的优势只有两点,一是我比这个世界的所有人多了八百年的见识,二是为我这个皇帝代表的是大宋的正统,我的劣势也很明显,没有属于自己的实力范畴,基本上就是一个被架空的皇帝,几年后的襄阳大战将会是宋朝走向灭亡的分水岭,还有就是我这具身体的寿命,只有十年时间,所以我必须在这几年中扭转军队的战斗力,襄阳之战无论如何都要取胜,对于我这具身体的寿命,我倒不是很担心,赵禥是由于酒色过度而亡,我只要注意这点,另外再加强锻炼,想必不会如此短命的。 一想到锻炼身体,我忽然记起武侠小说中那些神奇玄妙的功法,北宋有三侠五义,而南宋末年不正是郭靖黄蓉的时代吗? 能够和射雕英雄们过过招,这可是我从小的梦想之一。
第5章太祖长拳 我在屋里来回踱着方步,突然叫道:“小七,过来。” “官家有何吩咐,小的在。” “小七,朕来问你,你可知道这江湖上有什么著名人物或者有没有听说过什么武学高手?” “江湖?这个小的就不知道了,不过吗。。。” “不过什么?” 小七犹犹豫豫地说道:“小的的确不知道,但是有人应该知道的,只是。。。” 我见小七吞吞吐吐,有些恼怒道:“小七,你这厮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快说。” 小七见我发怒,急忙跪下道:“官家息怒,官家莫非忘了武学教授袁棘了吗?” “袁棘?” “正是,那袁教授武艺高强,本身就是个武学高手,他定然会知道,就连先帝在世时,对其武艺也是常常赞叹不已。” 袁棘是先帝为赵禥钦定的武学老师,只是赵禥哪能吃苦,总是找出各种理由逃避武学课,偶尔被先帝叫去,都被袁棘教授好生修理,所以心里怕极了这位老师,作为陪练的小七当然知道此中原由,才会显得犹豫。 “不错,朕倒是忘了此人。” “官家,今日便是袁教授授课之时,要叫他来吗?” “要啊,当然要叫的。” “今个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竟然会这般爽快。”小七想道。 在宫中的练武房内,我第一次见到了古代的武林高手。 “臣袁棘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我既然已经登上龙位,那袁棘见到我也是大礼参拜。 “平身。” 这袁棘大约五十来岁,身形长相都极为普通,随意一看,同街边散步的老人并无多大区别,很难想象,这就是先帝指定的武学教授。 “陛下,可以开始了吗?”袁棘起身后面无表情地问道。 我按照民间武林人士习俗抱拳道:“请袁先生指点,另外,在教学时先生只需将朕当做你的学生即可。” 袁棘和一旁的小七听我如此言语,都大吃一惊,就如当初全玖一般。 我心知肚明,自然不会去说,我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赵禥了,我是现代穿越而来的优秀青年呼延东海。 从惊讶中很快恢复过来的袁棘上前一步道:“陛下,那我们开始吧,先来复习一遍太祖长拳的第一节。” 太祖长拳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少林寺学习武术之后,自己独创的一个套路,在整个宋朝都是十分流行,这套拳路一共二九十八节,传到现代仅剩六节。太祖长拳架式大而开朗,特别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密切配合与展现,演练起来豪迈奔放,优美中又不失其威猛的澎湃气势,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 说来我也真为这个赵禥汗颜,学了两年还没把这套长拳的第一节学会。 “小七,你先来。” “是,教授。” 小七的习武天资虽然不佳,但这两年来一直十分努力,这套拳法使将出来倒也是有模有样。 “形已似,不错,陛下,臣将这套拳法再慢慢地演练一遍,陛下请看仔细了。” 袁棘说完,垂身而立,双掌前探,然后双手握拳,抓回腰间放定,双眼平视前方,蓄势待发。这一瞬间,我看见袁棘的眼神光芒如炬,似利刃,似尖刀,锐不可挡,这眼神竟是有些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只是一时无法想起。 虽然我是外行,也能看出袁棘的拳法的确是形神兼备,动静相宜,宛若行云,又似流水,表面上看去,和小七的动作并无两样,仅是速度稍慢,但却给我一种完全异样的感觉,就像是一幅完美无缺的水墨丹青,轻灵而不失厚重,飘逸而不失优雅。 大凡高手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场,这时的袁棘虽说身形依旧,我却觉得有种伟岸之势,似泰山般渊渟岳峙。 “陛下,看清楚了吗?”袁棘收势后问道。 “看清了。” 袁棘不是很信任地看了我一眼,嘴里却是恭敬地说道:“那就请陛下来试练一回。” 我双腿微分,身体直立,抱腰上半身双掌前探,然后双手握拳,抓回腰间放定。这一预备动作和袁棘,小七所演丝毫无差。随即,双抄封天,冲步双掌,。。。。直到最后一式回压收式。这一招一式竟然全部使将而出,而且并无差错,我知道这是赵禥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在刚刚观看小七和袁棘的演示时,我竟然能够将赵禥的记忆全部融合在这些招式中,虽然还远远做不到神似,至少形已有些类似了。 尽管我的记忆力不弱,但也做不到看过一两遍就能记住,何况还是我很是陌生的武术套路,最令我惊讶的是我在刚才的演练中,双拳还能发出阵阵似风声一般的响声,这当然不是电视里的配音效果,而是拳之力带起的声音。 难道是我的记忆力或者其它能力在穿越中得到了提升? 小七一脸的口瞪目呆,这刚一登上皇位就和以前判若两人了? 在这之前,赵禥根本记不全这些招式,连貌似都做不到,而我今天能够毫不拖泥带水地将这套长拳使完,若非亲眼所见,小七和袁棘自然是难以置信。 “陛下尝试向臣发起攻击,就用这太祖长拳中的招式。”袁棘凝视我片刻后露出一丝笑容道。 我知道袁棘要亲自检验我的武功,双手抱拳行了个礼,全身力量凝聚于右手,一招斜步插花,右拳快速挥舞,带起一阵呼啸之声猛地攻向袁棘。在我看来,这一式斜步插花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为厉害的一拳了,包括小时候和人打群架,也包括了赵禥的记忆。 当然,我这招长拳自是无法得手,否则袁棘也就称不上武学大师了。只见袁棘伸手轻轻一挡,左手成掌轻松地便将我的拳头包在其掌心,然后慢慢松开,袁棘的速度不快,力量也不算大,偏偏就让我自投罗网似的将自己的拳头投入对方的掌心之中。袁棘拦下我这一拳后,微微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惊讶之情,和前面不同的是,这惊讶中多了一丝兴奋。 “陛下,此套拳法形已貌似,多加练习,并适当增加实战训练,熟练以后再自行领悟其中之神。下面可以一边学习太祖长拳的第二节一边领悟第一节之神了。”这一堂课可以说是袁棘担任武学教授以来最为兴奋的时刻。 课程结束后,我说道:“先生请将当今武术界的名流高手给朕说说吧。” “是,陛下,请陛下移步,到里屋说吧。” “小七,门外候着。” 落座后袁棘说道:“陛下,简单来说,现在的武林有这样两句话可以概括,一寺一盟三世家,帝王谷外有天涯。” “这就是武林中几股顶尖实力的代表吗?” “陛下,正是如此。首句的一寺指的便是嵩山少林寺,也即是太祖皇帝曾经习艺之地,一盟指的是江南天道盟,这是民间最大的一个帮派。三大世家则是指川中欧阳世家,闽南林家以及长沙吴家,这五方实力正是当今江湖上势力最强的,至于民间闲散的隐士高手就不好统计了,后一句的天涯指的是蒙古人按照汉人的帮派习俗组建的一个门派,是专门用来对付我大宋武林的,其掌门据说是蒙古萨满教的一位通晓武功的大神,只是其人十分神秘,极少露面。” “那帝王谷呢?”我问道。
第6章初会贾似道 袁棘稍稍沉思后说道:“这帝王谷乃是我人类始祖轩辕黄帝飞升之处,谷中分内殿和外殿,内殿之人从不涉足人间,外殿又分为术堂和武堂,微臣便是出自外殿的武堂,门规所限,帝王谷一事臣只能言尽于此,日后有缘时臣自当相告,还望陛下见谅恕罪。” 我也没有追问,心道,古人大都有喜做神秘之好吧,难怪后世总是有不少好东西失传,只是看来这世界并没有郭靖,黄蓉之辈了。我笑道:“先生何罪之有,待先帝国丧之后,朕打算将这武学课改为一日一课,到时还需先生多多指教。” 袁棘听我此言,眼神中露出一喜一忧:“陛下能喜爱微臣之课,臣自是十分高兴,请恕臣直言,陛下肩负天下之大任,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修炼天子之剑上,对于这庶民之剑需适可而止。” 大宋朝历来重文轻武,先帝知道赵禥自幼体弱多病,方才专门请袁棘来教授武艺,目的也仅是强身健体,只不过我知道我这具身躯仅有十年寿命,自是不敢掉以轻心,当然这个理由说给谁听都是不会相信的。 “朕当然会修炼天子之剑,只是这天子之剑和庶民之剑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前朝的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子之剑是庶民之剑的上层建筑,是用来掌控庶民之剑的,但反过来说,庶民之剑也是天子之剑的基础,是可以约束天子之剑的,这两种剑相生相克,朕需要兼而有之,至于其中轻重缓急,朕只要把握得当即可。” 这番话在后世只是最基础的辨证论,可是在袁棘听来,却都是极为新鲜之论,一时陷入沉思之中。 “袁棘。”我突然大喝一声。 “臣在。”袁棘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我语气一变,眼神一瞥,以一种睥睨天下的神态说道:“今日之言谈不可外泄于第三人,否则别怪朕翻脸无情。” 袁棘心中一凛,以其精湛的修为也是不由自主地跪下道:“臣知道。” 这一瞬间,袁棘突然感觉到我似乎就是一把锋芒毕露的天子之剑,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在我离去时,耳边断断续续听见袁棘似乎在自言自语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子之剑?。。。简直是判若两人。。。难道是真龙天子?” 关于天子之剑一说,最为普遍的看法乃是出自庄子的说剑篇,庄子将剑器分为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民之剑。 天子之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携天子之剑,上割裂浮云,下斩断地纪。 这便是庄子所言之天子之剑。 庶民之剑是以招式和力量取胜,天子之剑则是以气势取胜,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策也。 “官家,贾大人在宫外求见。” 这是我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第六天,也是第一次有人来宫中找我,只是这个人暂时被我列为目前最大的敌人。 我知道我真正的战斗即将从这一刻拉开序幕。 “参见陛下。”贾似道作揖道。 “免礼,师臣请坐,看茶。”我知道贾似道不会跪拜,也不去点破。 小七将贾似道引入屋后,立即泡好茶便转身离去。 我第一次近距离看着这宋末奸相,贾似道身材极高,头戴文士纶巾,身着官服,也算是仪表不俗,五十多岁的人依旧是红光满面,眉宇之间一副傲慢之态。我恢复了赵禥那懒散的表情和萎靡的眼神道:“师臣近日操心我大宋国事,尽心尽力,实为我朝之栋梁,朕是十分欣慰。” 贾似道神情淡定道:“陛下,臣受先帝之恩,自当涌泉相报。” “师臣,这几日忙于先帝国丧,辛苦了,待先帝风光大行之后,朕再好好赏赐。” “谢陛下,先帝国丧一事臣已全部安排妥当,明日便可按礼制为先帝送行。臣今日前来另有事与官家商议。” “师臣何事?但讲无妨。” 贾似道看了看我说道:“陛下,臣蒙先帝厚爱,位极人臣,本当报答先帝知遇之恩,今先帝中道崩殂,臣理该尽心辅佐陛下,然臣年迈体弱,心力憔悴,是以待先帝大礼之后请辞与朝堂,回家颐养天年,还望陛下恩准。” 历史上关于贾似道辞官一事的确有记载,似乎还不止一次。 我知道这是贾似道在试探我,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我这个新帝登基后会如何对待他这个先帝的旧臣,贾似道当然想知道,这不失为一招以退为进的好棋。 其实,在宋朝末年,朝廷之中根本就没有才智兼备的名臣,正如蜀汉后期的将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相对那些只会做酸儒文章之人,这贾似道还能算得上能臣。特别是公田法的推行,多少缓解了国库的拮据,只不过公田法得罪了不少大地主,而且在具体实施中,贾似道等人也是贪赃枉法,最后导致完全走样,这也是贾似道最后不得善终的主要 原因之一了。 至于公田法的好坏,历来评价不一,暂时我也没有精力去过问这事。 “贾似道,既然在历史上你是有名的奸相,那我就借助于你去铲除那些一心只为自己的毒瘤吧,所以现在还不能让你离开。”想到此处,我急忙故作惊慌道:“师臣何出此言,先帝让朕以师臣待之,朕刚登上皇位,师臣便欲弃朕而去吗?这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今朝中大事甚多,还请师臣鼎力相助,朕将不甚感激。”说罢,我本欲挤出两滴鳄鱼之泪,却在不经意间又想起乐菱杉来,这几天里对此事的压抑突然爆发,不由得当真留下两行热泪。 贾似道见我这般情真意切,心里鄙视道:“没用之人,扶不上墙的阿斗。”只不过表面上仍作感动之容道:“陛下休得如此,既然陛下还看得上臣这把老骨头,那此事延后再议吧。只是老臣觉得自己精力大不如前,还望官家多提拔一些超重才俊,以助臣一臂之力。” 我暗道:“这老狐狸露出真实意图了吧。” 我抹了下眼泪道:“如此应该,只是朕刚刚继位,对于这朝中之臣还不熟悉,师臣有何人选尽管提出,朕自会答应,正好母后也推举了几位大臣,待先帝国丧之后,朕一并任命就是了。” “太后也有推荐?”贾似道有些惊讶道。在理宗时代,贾似道得势之时除了铲除其政敌外,也将不少外戚逐出朝廷,所以和后宫十分不和。 “是,也就三五人而已,这个师臣觉得有问题吗?” “哦,没问题。”贾似道若有所思地说道,“有众多大臣相助,老臣也就可以稍事轻松了。” “这些日子辛苦师臣了,日后若师臣感觉身体劳累,可以从现在的一日一朝改为三日一朝吧。” 贾似道也不客气,仍旧坐在椅子上拱手作揖道:“那老臣在此先行谢过陛**谅之情。在陛下临朝初期,还需稍事严谨,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帝登基也要略做姿态,以免让不二之臣抓住纰漏,四处宣扬,对陛下声名有损。官家,如无其它事情,老臣便告退了。” 这贾似道倒也是考虑得很周到,知道赵禥品行不端,在没有坐稳龙庭前,太后谢道清也许会借机干涉朝政,那就对我和贾似道都是不利的了。 “师臣所言极是,朕自当注意,师臣稍等,朕还有一事和你商议。”
第7章朝堂风波 “陛下请讲。” “先帝在世时,曾经对朕说过,那宝佑四年的金榜状元文天祥及同榜进士陆秀夫学识渊博,可以做朕之文学教授,今朕刚刚登基,还有许多东西待学,朕欲请这两位入宫,师臣以为如何?” “文天祥,陆秀夫?有些印象,既然是先帝旨意,臣自是没有意见。陛下,臣告退。” 贾似道走后,我喃喃言语:“这厮得了好处,自然对于这两个目前还无甚作为也无背景的书生毫无意见了。” 我虽然不懂什么政治,但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销售工作,而销售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揣摩客户的心里,也就是常说的心理学,这是我十分擅长的,只要能够摸准了人的心态,自然就可以对症下药了,这可是我的一大制胜法宝,况且古人心思再多,也不会有现代人知道的事情多。 先帝之国丧隆重奢华,仪式繁杂,好在礼部人多,在贾似道的指挥下倒是显得有条不紊,我作为皇位继承者自然也是披麻戴孝,大臣,嫔妃都是泪流纵横,只是不知这里面有谁是真心哭送先帝,谁是在演戏。 我也懒得去观察这些人,将视线转到先帝的陪葬品上,那些陪葬品之多之珍贵令我惊叹不已,难怪历史上盗墓行为屡禁不止,甚至越演越烈。 忙忙碌碌整整一天才算完事。 宋理宗在位四十多年,庸暗无为,前有史弥远当道,后有贾似道专权,朝**败,直接导致了南宋朝的国力下降,但是理宗帝对于赵禥这个养子还真是不错,不惜为此罢免了当时的宰相吴潜,在赵禥被立为皇子后,又为他专门建造“资善堂”,作为学习的场所,并亲自为他作了一篇《资善堂记》。理宗还遍选名家作为赵禥的老师,如汤汉、杨栋、叶梦鼎等人,都是名闻一时的大儒,这些都体现了理宗帝对赵禥的厚望,也许是理宗帝一生碌碌无为,所以将希望全都寄托在了这个继承人身上,只是这赵禥更加差强人意。 我在理宗陵墓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算是替赵禥还了这番情意吧。 回到自己的宫殿时我已精疲力尽,倒头便呼呼睡去。 次日全民哀悼先帝,朝会也是暂停一日,我一直睡到午时过后才被小七唤醒。今天太子之宫全部人马将搬至宁乾宫,小七等人已经做好准备,这才叫我叫醒。 十一月的江南已是寒意四起,我穿着厚棉袍站在宁乾宫的最高一层,这栋三层高的宫殿位于后宫的前端,乃是整个皇宫中最大最高的建筑,从四周窗户望去,皇宫上下一览无余。 此时已近黄昏,夕阳西下,我看着这一座座宫殿慢慢地笼罩在黑暗之中,不由得心里一阵空空荡荡,这就是我现在和未来的家吗?没有乐菱杉的家还算是家吗?我永远离开了原来的那个世界,菱杉知道了会伤心吗?唉,也许她根本就已经忘了我,只是我为何还要如此想念,菱杉,你知不知道我是多么的想你啊,菱杉,这到底是为什么,一念至此,我的心霎时又变得疼痛万分,直想到干脆从楼上跳下,是否能够穿越回去,找她问个明白。 “官家已经在窗前站了许久,夜晚风寒,还是先行用膳吧。”小七的声音及时打断了我的思路,我收回心思,长叹一声说道:“是小七啊,走吧,用膳。” “臣等参见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众位爱卿,平身。” 这是我正式临朝之日。 景定五年十一月初,我正式登上皇位,史称宋度宗,尊谢道清为太后。 按照谢道清贾似道二人事先拟定好的名单,我在朝会上一一宣布,命马廷鸾、留梦炎兼侍读,李伯玉、陈宗礼、范东叟兼侍讲,何基、徐几兼崇政殿说书,文天祥,陆秀夫专职崇政殿说书,又诏先朝旧臣赵葵、谢方叔、程元凤、马光祖、李曾伯等各自上言以匡不逮。是为诏求直言。再令江万里、洪天锡、汤汉等回宫,另行任命。 以上这些人都是文官,谢贾两方面的人都有,也有少部分中立之人。 贾似道方面最大的收获是其女婿范文虎升为禁军副统制,禁军统制只有战时才会任命,所以这范文虎正式成为南宋朝中央军的高级将领,与时任殿前副都指挥使的夏贵同为军中首领。 针对这点,我也想过,实际上此时的军中大将大都是贾似道之人,就连那文武双全的李庭芝也是由贾似道一手提拔,而原来的不少实权派将领在这几年间陆续被清洗,或隐居在野,或投向其怀抱,更有甚者,被逼得倒戈降于蒙古,这其中对后期防御影响最大的就是川中将领刘整的投敌了,以至于后来忽必烈选择攻打襄阳便是刘整的计策,最终使得南宋朝急速溃败。 既然现状如此,我也就顺水推舟,只能等我羽翼丰满时再做计较,到时将其党羽连根拔起。 至于我所钦点的文陆二人此时都不在京中,文天祥在江西,陆秀夫在扬州军中,不过圣旨既下,也不用等上太久。 本以为今日朝中之事就是宣布下新的人事任命,哪知小七在我示意准备宣布退朝时,从文官队列中闪出一人高声说道:“臣马廷鸾有本启奏。” 这马廷鸾曾任太子右庶子,所以对于赵禥之事知之甚清,此时官拜礼部侍郎,刚刚又兼任了侍读,马廷鸾现今属于谢道清一派。 “马爱卿,有本就奏吧。” “陛下,恕臣斗胆,今陛下刚登帝位,对于朝中之事大都不甚明了,是以臣提议由太后听政于后堂,待陛下熟悉朝事后再亲临朝政。” 这话音一落,满堂鸦雀无声。 马廷鸾为人心直口快,与贾似道等人不和,一直被其视为异见,受到压制。 这番话分明就是想让谢道清垂帘听政,和后世的慈禧老佛爷一般。 我听完后心里一点也不急,因为自然会有人替我着急,只不过我在表情上还是装出一丝愤怒。 果然,不一会贾似道的党羽们纷纷跳将出来指责那马廷鸾,一时间这大殿之上好不热闹,就像后世某些小岛小国开议会似的,丑态百出,全然没有大家之风。 除了为数不多的中立派外,双方阵容几乎全部参与其中,“臣有本上奏。”“臣也有本。” 我微微闭上双眼,也不说话,任其在堂下喧哗。 “成何体统?”原本一直在闭目养神的贾似道突然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随后站起身对着朝臣大声叱喝道,“堂堂大宋朝的重臣,做出此等行为,实同骂街泼妇,太后听政,虽古皆有之,但仅限幼帝,或不能视事之时,今陛下以成年之身登基为帝,再来个太后听政,本朝毫无此先列,尔等是何居心,违背祖宗之法,想让太后背负后宫干预朝政之不贤,皇上落得个无能之名吗?” 贾似道这番话说得是正气凛然,将两顶大帽扣住马廷鸾等人。 自古女人当权都只是在皇帝幼稚之时,否则就会被视为不贤,甚至篡权。所以那唐朝武则天即便是颇有建树,也为文人墨客所不耻。 太后谢道清一党一来惧怕贾似道的威严,二来更担心被扣上这两顶大帽,影响到太后声誉,也只能噤声。 这贾似道也的确嚣张,的确犀利,三言二语间便说得马廷鸾等人哑口无言。贾似道说完后意味深长地又看了我一眼,这眼神分明在暗示我,他贾似道是一颗大树,只要我能听从安排,就能够平安无事。 “哼,老东西,走着瞧。” 我见群臣都不再言语,便示意小七退朝。 “退朝。”小七扯开嗓子大声叫喊道。
第8章御书房 我回到宁乾宫刚喝了一会茶就看见小七匆匆进来禀报:“李公公求见。” 又来了? 我知道一定又是关于今日朝会之事,谢道清的消息也太快了吧,这马廷鸾在朝中一闹,谢道清看来要做次和事佬了。 “陛下,今日第一次正式上朝感觉如何?”谢道清依旧是一幅波澜不惊的模样。 “回母后,孩儿临朝时有些紧张,还请母后加以指点。” “陛下也无需着急,慢慢习惯就会好的。今日那马廷鸾所言纯粹是其个人所为,本意只是担心陛下刚刚临朝,有很多方面会考虑不周,才会有此话语,他是个爽直之人,没有什么恶意的,官家不要往心里去。” “孩儿知道,母后放心吧。今后在朝事中遇到困惑,孩儿自会常来向母后请示的。” 谢道清微微点头道:“我也就一妇道人家,国家大事还得官家自己拿主意,只是官家需要尽快熟悉朝中之事,以便能够早日掌握龙庭。” “孩儿谢母后赐教。” “恩,去吧。”谢道清也不愿意和我多说话,目的达到即刻下了逐客令。 皇权,后权,相权三足鼎立,谢道清自然不愿意将我推向贾似道一方,马廷鸾在朝廷上的言论显得有些操之过急,使得谢道清不得不亲自安抚我一番。 尽管目前我是三权中最弱的一环,但我代表的是帝位之正统,我靠向哪边,那么那边就会占据上风。 接下来的数日里,我除了上朝,习武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宁乾宫二层的御书房度过。 此时已是景定五年的十一月中,尽管屋外寒风凛冽,屋里却是温暖如春。 这皇家宫殿密封性能相当好,加热火炉也是设计精妙,帝王的生活就是与众不同,只是不知道这古代平民百姓是如何生活的。 平民百姓的生活在现代有个时髦之词,叫做民生,这可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千秋基业的大事,也是我要面临的的一件长期大任,空闲时,我得亲自出去走走,伟人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千真万确的。 除了民生,还有国家经济,军事,政权,人文等等一大堆事情,看来这古代帝王也不是好当的,如此多的知识要学,难怪不少帝王干脆两手一摊,做一个昏君庸君是要轻松很多的。 御书房藏书,奏折,文件都很多,好在我看书极快,不出数日,便初步浏览了一遍,和我想象的大同小异,实际的国情用千疮百孔这个词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每个王朝在灭亡前大抵如此吧。 此时的疆域日渐萎缩,自从一二五三年大理国被蒙古所灭后,南宋朝廷只能偏安一方,北部退守两淮,而在三年前也就是一二六一年因刘整的投敌使得四川局部沦陷,一想到刘整的投敌,我就恨不得大骂贾似道吕文德等败类。刘整可以造反,可以占山为王,但我决对不会原谅其投敌卖国,所以日后我必定杀之,当然贾似道等人我是更加不会放过的。 好在这时蒙古发生内乱,忽必烈皇位不稳,及时回撤北方,这才给了我三年时间。三年后,著名的襄阳大战就会开始。也即是我必须在三年内改变现状,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变军队的现状,否则我将会步历史后程,陷入极端不利的局面。 尽管蒙古人在军队的战斗力上已经超过大宋,但从两国综合实力来看,目前的大宋还是稍稍领先于蒙古。 南宋的灭亡不是败在蒙古人手里,而是败在自己手里。 自盂珙后,唯一杰出的将领应该算是李庭芝了,这李庭芝现任扬州制置使,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在我心目中,未来的宋军元帅非此人莫属。有李庭芝镇守两淮,对于北部我暂且放心,但是襄阳该派谁去呢?历史上的襄阳守将吕文焕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能够苦守襄阳六年,也算是功不可没了,只是这吕文焕吕文德都是贾似道之人,我该重用吗?如果不用,哪还有谁可以用呢? 正在思索间,我忽然想起以前在一个网站上看过的这样一篇帖子,其主要内容讲的是,秦桧在唐太宗手下还会成为千古奸相吗?魏征在宋高宗麾下还能成为千古名相吗? 一直以来,史书上都是说南宋末年没有文可安邦武能定国的人才,还不如说是没有懂得使用人才的皇帝。 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基本上都是一样,明君一出,天下大定,昏君一出,则天下大乱,这就是人治社会的通病。最明显的实例莫过于唐玄宗了,前半生英明神武,天下大治,景象繁荣超过贞观之治,后半生昏庸糊涂,就导致安史之乱,差点国亡家破。 当时我对于这篇文章十分赞同,正所谓明君治下出名臣,昏君治下出奸臣。 试想下,如果襄阳之战时吕文焕的上司是李庭芝,那也许什么都不用变,这襄阳他也能守住吧。 当然,我要的不仅仅是守住襄阳,我要的是一支能够彻底打败蒙古人的军队,如果襄阳能够守住,我便有更多的时间来打造一支无敌于天下的精兵了。 想通了这点,我又继续翻阅起其它书来。 平心而论,封建社会发展到宋末,很多制度都已经较为完善和先进了,比如,宋朝的募兵制就有了现代士兵来源的雏形,将领的轮换制也基本上等同于现代。 只不过制度好并不能代表事情能做好,因为所有的制度都是要靠人去实施的,所以说,人,才是根本,都说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其实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人才。 这个时代的科技也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只是像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很多发明创造都没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这时就能充分体现我这个穿越者的优势了。 比如说火药,当然重点往军事上去发展,这时代,火枪的最早雏形突火枪已经出现,而且南宋时期的钢铁年产量已经达到十万到二十万吨,所以要生产出较为实用的滑膛火绳枪并非没有可能,再比如指南针的发明,对于航海起到了决定性的帮助。 至于其它的工业,商业,农业等在这个时代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后世的评论中也可以看出,宋朝可谓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 御书房的这些书籍资料十分全面,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只不过那宋理宗看过的估计连一成都不会到。 数日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当我粗略地看完一遍后,也基本上对这南宋朝的情况有所了解了,后面就该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做出计划来了。 对外,踏破蒙古铁骑,收复山河,对内,整治朝中奸逆,还我大宋一片乾坤。 这几天在御书房的感觉又像回到我原来的那个窝,又变成了那个宅男。

《穿越之帝王传奇》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