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宠妹后,一家人都成了大佬全文阅读蒋文康蒋靖安完结版免费阅读_宠妹后,一家人都成了大佬全文阅读全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宠妹后,一家人都成了大佬全文阅读

宠妹后,一家人都成了大佬全文阅读

三月含芳菲

本文标签:

小说宠妹后,一家人都成了大佬全文阅读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是“三月含芳菲”大大的倾心之作,小说以主人公蒋文康蒋靖安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精选内容:七月的时候,蒋禹清灵境里的西瓜成熟了。收获的西瓜在灵境里堆成了山。自好在灵境可以保鲜,吃不完放再久都不会坏。只待来年种在外头,到时候光明正大的,想怎么吃怎么吃,送人或是卖钱都可以。不像现在,自己家都还要掩掩藏藏,着实失了乐趣。知了声声催岁月。流火的七月终于过去,立秋后,秋老虎依旧气势逼人。热浪中,西津渡的人们迎来了秋收。蒋禹清家共51亩良田,收完了晒干吹去秕谷,共得粮16371斤,平均亩产约为321斤。长辈们喜气洋洋,说收成十分不错。但在蒋禹清看来,产量着实低的吓的人。她家不需要交粮税,粮食是足够吃了。绝大多数百姓家,还要上税。就拿三太爷爷家来说。他家十三亩田,其中良田8亩,次田5亩。按平均亩产300斤算,约收粮3900斤左右。其中有两亩不用缴粮税,那么税粮约在110斤左右。交完税,还剩下不到3800斤。他们家祖孙四代,共15口人,平均算下来每人每年只有252斤左右的谷子。一斤谷子七两米三两糠。照这个比例计算,这252斤稻谷,舂出来,撑死了只有176斤左右的大米。再算仔细些平均每人每天半斤米都不到,即便一天只吃两顿,也根本不够吃。尤其他家除了两个小娃娃外,其余都是半大小子。有道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为了填保肚子,家里人往往只留下很少的一点大米,其余都拿去卖了,换成其他的糙米粗粮回来,这样能多顶一些时日。就这样精打细算,仍然有青黄不接的时候。到了那时候挖野菜,做米糠粑粑,基本是逮啥吃啥。蒋禹清上辈子是孤儿。小时候在孤儿院顶多是吃的差些,饭还是能吃饱的。后来上学,学了历史,大概知道古代的粮食产量低,在灾荒年甚至还出过“易子而食的惨剧。但那会儿看书,看到的仅仅是字面上的描写,远没有现在亲身经历的感触深。蒋禹清觉得,自己能重活一世,还有附赠那么大个金手指,多半是上辈子积了德。不是她自吹,当初她还是阿飘的时候,超渡她的老道就是这么说的。即然如此,这辈子还是多做些好事吧。不求死后再重来一世,只求不枉来这世上一遭。秋收过后,就是中秋。作为青州的最高长官,蒋文渊收到的中秋节礼堆满了一整个库房。什么月饼,糕点,土仪,酒水,茶叶还有些贵重药材之类的。相应的,蒋家送出的回礼也同样不少。这会气温还高,东西放不住。陆氏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将东西全部收拾出来。贵重药材部分收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其余的东西,留下些能放的、可以待客的酒水、茶叶等。其余的分作两部分。一部分送回西津渡,让家里人分送给族中长辈和里正等。一部分让娘家大嫂带回去,孝敬爹娘。中秋节县衙休沐一日。今年的中秋节也是蒋家的大家长,蒋老头儿的五十岁寿辰。照规矩是要大办的。然老头儿早就交待了儿孙们不办生辰,族人那里也透了话。老头儿从前在酒楼里听人说书。说是的是,有大官借办寿辰敛财,让人给参了,之后抄家流放的事儿。这故事让他印象深刻。他儿子如今是青州县令,若是他的生辰大操大办,到时各府少不得备贺礼上门。

来源:cd   主角: 蒋文康蒋靖安   时间:2023-06-28 02:31:18

小说介绍

作者是"三月含芳菲"的热门新书《宠妹后,一家人都成了大佬》火爆上线,是一本小说推荐的小说。其中内容精彩截取:一番谈话下来,地位天差地别的两人,竟意外的投缘,颇有些相见恨晚之意,也是件奇事。送走元允,看着屋内留下来的三口大箱子,蒋文渊满心复杂的打开。第一箱是绸缎,压得紧紧实实的。尽管他对布料之类的了解不多,但看那上头的花纹织锦,也知晓定不是凡品...

第47章


七月的时候,蒋禹清灵境里的西瓜成熟了。收获的西瓜在灵境里堆成了山。

自好在灵境可以保鲜,吃不完放再久都不会坏。

只待来年种在外头,到时候光明正大的,想怎么吃怎么吃,送人或是卖钱都可以。

不像现在,自己家都还要掩掩藏藏,着实失了乐趣。

知了声声催岁月。

流火的七月终于过去,立秋后,秋老虎依旧气势逼人。热浪中,西津渡的人们迎来了秋收。

蒋禹清家共51亩良田,收完了晒干吹去秕谷,共得粮16371斤,平均亩产约为321斤。

长辈们喜气洋洋,说收成十分不错。但在蒋禹清看来,产量着实低的吓的人。

她家不需要交粮税,粮食是足够吃了。绝大多数百姓家,还要上税。

就拿三太爷爷家来说。他家十三亩田,其中良田8亩,次田5亩。按平均亩产300斤算,约收粮3900斤左右。

其中有两亩不用缴粮税,那么税粮约在110斤左右。交完税,还剩下不到3800斤。

他们家祖孙四代,共15口人,平均算下来每人每年只有252斤左右的谷子。

一斤谷子七两米三两糠。照这个比例计算,这252斤稻谷,舂出来,撑死了只有176斤左右的大米。

再算仔细些平均每人每天半斤米都不到,即便一天只吃两顿,也根本不够吃。

尤其他家除了两个小娃娃外,其余都是半大小子。

有道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为了填保肚子,家里人往往只留下很少的一点大米,其余都拿去卖了,换成其他的糙米粗粮回来,这样能多顶一些时日。

就这样精打细算,仍然有青黄不接的时候。

到了那时候挖野菜,做米糠粑粑,基本是逮啥吃啥。

蒋禹清上辈子是孤儿。小时候在孤儿院顶多是吃的差些,饭还是能吃饱的。

后来上学,学了历史,大概知道古代的粮食产量低,在灾荒年甚至还出过“易子而食的惨剧。

但那会儿看书,看到的仅仅是字面上的描写,远没有现在亲身经历的感触深。

蒋禹清觉得,自己能重活一世,还有附赠那么大个金手指,多半是上辈子积了德。

不是她自吹,当初她还是阿飘的时候,超渡她的老道就是这么说的。

即然如此,这辈子还是多做些好事吧。不求死后再重来一世,只求不枉来这世上一遭。

秋收过后,就是中秋。

作为青州的最高长官,蒋文渊收到的中秋节礼堆满了一整个库房。

什么月饼,糕点,土仪,酒水,茶叶还有些贵重药材之类的。

相应的,蒋家送出的回礼也同样不少。

这会气温还高,东西放不住。

陆氏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将东西全部收拾出来。

贵重药材部分收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其余的东西,留下些能放的、可以待客的酒水、茶叶等。其余的分作两部分。

一部分送回西津渡,让家里人分送给族中长辈和里正等。一部分让娘家大嫂带回去,孝敬爹娘。

中秋节县衙休沐一日。

今年的中秋节也是蒋家的大家长,蒋老头儿的五十岁寿辰。

照规矩是要大办的。然老头儿早就交待了儿孙们不办生辰,族人那里也透了话。

老头儿从前在酒楼里听人说书。说是的是,有大官借办寿辰敛财,让人给参了,之后抄家流放的事儿。

这故事让他印象深刻。

他儿子如今是青州县令,若是他的生辰大操大办,到时各府少不得备贺礼上门。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