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小说> 现代言情> 河澈谁云补

>

河澈谁云补

何宛慈著

本文标签:

来源:掌文   主角: 何宛慈张城   更新: 2022-04-09 06:21:37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何宛慈张城《河澈谁云补》讲的是异世而活,何宛慈对前世恩怨一无所知为何在旁人看来注定厮守终生的两人会忽然解除婚约?何宛慈不得而知但因解除婚约而遭到的冷眼、遇到的麻烦层出不穷,她都乐观面对明明错在你,凭什么时时一副是我欠你的样子?易余宴不甘,百般刁难我已忘却当年之事,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记起就算是我的...

第1章

精彩节选


三月如歌,万物齐吟。一切,从头开始。

天朗气清,和暖的春风,吹走了冬日的寒冷。那些沉寂了一季的植株,又开始以新的姿态在各自的领域活跃﹔南去的燕儿也成群结队归来,寻地搭窝建巢,好不热闹。

何宛慈正在整理床铺准备睡午觉,心中感慨所谓"春乏秋困"还真是有道理,还是老实睡一觉的好。这时侍女小桐冲进房间,神色慌张地对她说:"小姐,大夫人要将你嫁人了!"

何宛慈很惊讶,顿时睡意全无:"什么?我不是刚被退婚吗?街上人不都说这样的人嫁不出去了吗?"她不想嫁人,更何况是自己不相熟的人,上前一把拉住了小桐的手臂,还是心存侥幸,"你是不是听错了?把芷凝妹妹的名字错听成了我的?"

"小姐,我确认过了,没错。说是昨日张城张老爷来为儿子提亲,大夫人说此事要与老爷商量,今早才应下的。"初听时小桐也不信,她特意去找了管家证实后慌忙赶过来的。很快反应过来小姐已经失忆了,又补充道,"张城之子张晋,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兼有才之人,今年二十有二。张家算是大家,但张城嗜赌好色,幸亏他儿子张晋有本事,才保住这个家。"

这样的有为青年确实难得,但这不是何宛慈要嫁给他的理由。何宛慈来不及多想,跑去找母亲,想商量解决办法。但母亲不在房中,询问侍女瑟瑟得知,母亲刚听说了自己的婚事,独自去找大夫人了。何宛慈又往大夫人房里快步走去。

刚到房外,大夫人的声音便传了出来,"这事是真的。老爷临走前,我特意向他禀报,老爷说这事没什么不好,宛慈如果这次不嫁,可能这一辈子都嫁不出去了。让我应下的。"

"也是好的。张晋为人不错,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选。就是宛慈以后有张城这样的一个公公,多少要受些气。"二夫人听瑟瑟说大夫人应下女儿与张城的婚事,对外却说宛慈要嫁其子张晋,但还是似有期盼地试探道。

"我想二夫人听说的不全面吧。我是要将宛慈嫁入张府,但她日后的夫君是张城,而不是他儿子。"隔着门,何宛慈都感觉得出来大夫人的得意劲儿。她实在想不出,把自己嫁给一个名声狼藉的中年男子,她有什么好处。而且,为什么小桐听到的版本是张晋?疑惑归疑惑,但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推掉婚约。

二夫人没想到大夫人竟会如此不遮不掩,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熄灭,愣愣地站在说不出话来。

何宛慈索性直接推门进去,行礼之后,站到母亲身边,摆出一副笑脸,说:"大夫人,父亲去京都办事,这一大家子的事务都让您一人担着,太辛苦了。要不我这婚事,先放一段时间,等父亲回来再说吧,要是累坏了您的身子,那多划不来?"

"什么话?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做父母的怎么会因为累就把儿女的婚事先搁下?"大夫人一脸轻蔑,只觉得何宛慈的说法天真可笑。


"芷凝妹妹的追求者众多,时常有人上门提亲,要不,先安排妹妹的婚事吧!"何宛慈来这里将近一月,对府中之事也知道一些,大夫人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何芷凝的婚事非常关心,时刻想着为女儿寻个如意郎君。做母亲的希望女儿幸福的心情何宛慈能理解,可不是亲生的也不用这么随便吧?

大夫人面带不悦:"婚姻大事自古就是父母之名,媒妁之言,什么时候是你能决定的?一说我想起来了,和易余宴的婚事就是你自己做主的,怎么落得个连被退婚的原因都不记得的下场?可见,还是老实听父母之命的好。再说,到芷凝该出嫁时我自会安排,不用你多费心神。"

何宛慈有些生气:没本事找当事人问清楚原因,来挖苦我一个不知情的人算什么回事?刚想回敬几句,母亲轻轻拉了拉她的袖口,抢先说:"大夫人见谅,宛慈失忆后言行有些失态。可话又说回来,张城是怎样的人你我心知肚明,怎么能把何家人嫁给这样的人呢?"

大夫人元氏不耐烦地说:"二夫人,我们不该从外面那些小人的口中去判断张城是一个怎么的人。我就觉得他人挺不错的,来提亲的时候你是没看到,表现得彬彬有礼,还承诺过宛慈嫁过去绝对不会亏待她。"

"可是他……"二夫人还想继续说什么,但大夫人从椅子上起身,直接打断了她:"这事是老爷决定的。你不同意,还是去找老爷说吧。"转向屋外喊道,"盼儿,二夫人累了,来送二夫人和小姐回屋。"

既然大夫人已经下了逐客令,再多的不情愿都只有另想办法。何宛慈和二夫人回屋。

"宛慈,娘对不起你,没有办法说动大夫人放弃张家。但是你放心,娘就是拼了这条命,也不可能让你嫁给张城那个老混蛋的。"二夫人边走边说,双手因为担忧沾满了汗,紧紧地抓着手帕不放。

"母亲与我说说张城的情况吧。"何宛慈现在冷静了不少,想着先弄清楚对方情况再想解决方法也不迟,而且她性格里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

二夫人缓了缓,简单介绍道:"张城是衡州出了名的老流氓,年进半百却依旧整日流连于风月场所,之前娶了五门亲事,可妻子都相继去世,外面传言说都是被他活活打死的。后来他也向一些门第不高的女子提亲,说是希望找人共同料理家务,但对方都一一拒绝了他。也许是你与易余宴解除婚约的事情让他觉得提亲能够成功,所以亲自前来,却不想大夫人真将此事应了下来。"二夫人苦笑,想,要是女儿没有失忆,怎么可能连这些事情都不知道?心中不免有些伤感。

听完母亲的介绍,何宛慈更加坚定了自己不能嫁过去的想法:万一自己日后也被活活打死,在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谁为自己讨回公道?而且命都没了,公道不公道的也都没用了呀。顿时觉得后背发凉,将这些可怕的想法暂时压下后,轻声安慰母亲:"您不必担心,大夫人不同意也没关系,我的婚姻我说了算,就算花轿真的到府外,我就是不嫁也没有人管得了。"如果真的没有余地了,她就逃婚,何家家大业大,不会被一桩婚姻影响到太多。

"宛慈切记,不可与大夫人发生冲突,她言语倒是过分了些,但咋们忍忍就过去了。与张家的婚事母亲想办法解决,你放下心来等母亲消息便是。"二夫人似乎看出女儿的想法,也担心女儿鲁莽行事会被大夫人责罚,提醒她说。

何宛慈之前听小桐说过一些大夫人的整人手段,的确心狠手辣,而且自己也不是一个惹事之人,更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也就欣然应下了。

晚间,何府里抬进了许多箱子,大概只有何宛慈不知道那是张家带来的贺礼。

此时的二夫人愈加着急,她意识到,只有去京都找老爷才有可能退婚了。她将小桐叫到房中,拉着她的手叮嘱了一些话,收拾了几件衣物和一些盘缠,连夜出门了。


平时闲来无事的何宛慈总会出门走走,但自从张家来提亲之后,府中对她看得很严,死活不让她出门,仿佛有人知道她准备逃婚一般,也只好在家老实呆着。

月落日出,天色逐渐放凉,鸟儿婉转的鸣声传来,空中弥漫着阵阵花香。

早间洗漱完毕之后,何宛慈准备去找母亲说说话,这时小桐才说母亲昨晚已经去京都找父亲了。

"你当时怎么不告诉我?我也好送送母亲。"何宛慈埋怨,转身回到梳妆台前坐下。

"昨日已经晚了呀,我一回来发现你都睡了。"小桐如实说。

何宛慈一想也是,她也不可能把自己叫醒来特地说这个,觉得理亏,没说话。

"二夫人说,最近这段时间,小姐先是被心爱之人退婚,遭受许多的流言蜚语,再落水失忆,现在还要被安排嫁给张城。她不能看着你这样下去,所以准备去京都找老爷来解决这件事情。还说她不在的这段时间,我要好好照顾你,劝你吃好睡好,也不要逃走,在老爷没有回来之前,大夫人不可能把你嫁进张家的,那就还有回旋的余地。一定要等她回来,她一定会处理好的。"小桐将二夫人交代的话都告诉了小姐。

何宛慈心里一暖,看着镜中的自己,唇角挂起一丝微笑。她愿意相信母亲,所以老实在家等着。看着府中的装扮,她知道已经开始准备婚礼事宜了,但她并不急,坚信一定有回旋的余地。

妹妹何芷凝来找过何宛慈几次,让她去求大夫人,说一定可以说服大夫人的,还说了许多张城的恶习。小桐之前和何宛慈说过,何芷凝性情稍稍有点古怪,但也没具体说过怎么个古怪法,也许是接触时间还不长,她还没有发觉妹妹有什么古怪。听着妹妹的那些描述,何宛慈眼前的确出现了一个卑鄙无耻的中年猥琐男的形象。她还挺感激这个妹妹的,不因自己是庶女而刻意为难,而是真心相待,总来宽慰她。至于去求大夫人,她也去过几次,但大夫人一开始还避而不见,后面就总跟她说婚姻就该长辈说了算、错过这桩婚姻,她一辈子都不会再找到如意郎君、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后来她索性不浪费口舌了,更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觉得大夫人能言善辩,忽悠人总一套一套的,怕大夫人将她彻底洗脑了,会心甘情愿地答应这门亲事。

不得不说,大夫人的确是一个精明能干之人,几日将府里布置得有模有样,大红囍字随处可见。从这一方面来说,她真像嫁自己女儿一般无二。她自然知道在张城手下的女子日子不好过,可谁叫她何宛慈是楚氏的女儿?她总恨楚氏那个贱人,居然能在锦瑟年华时主动提出嫁与老爷做小妾。刚嫁进何家时,和老爷两人同进同出,好在没几年,老爷就腻了她,真是苍天开眼。

那日张城来提亲,二夫人去了庙里祈福,自然不知。大夫人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告诉老爷,提亲的是张晋,就凭张晋在衡州的名声和何宛慈当下的处境,她坚信老爷一定会答应。果不其然,老爷忙着入京都,将婚事令交给她全权处理。她想好了,如果老爷回来发现了,她就说她不知,改口的是张城。

大夫人的这些如意算盘,何宛慈自是不知的,但她相信,那个温文尔雅的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女儿,一定会想出办法改变现状的。退一万步说,小桐武艺不错,不论是在何府、在迎亲路上、在张家都有机会带她离开。所以,任凭府中张灯结彩,甚至连自己的闺房也一片喜庆,她毫不在意,只等母亲归来。


小桐昨日告诉她,婚期定在下月初八,也就是还有十七天的时间。大夫人也来找过她几次,跟她说了许多三从四德的道理,说去了不要太想念娘家,说可以经常回来看看的,说受了什么委屈自有娘家替她撑腰……还带来了许多针线活,让她绣一幅画什么鸳鸯戏水图,说她从小精通针线,一定可以在出嫁之前绣出来。何宛慈不好发作,面上欣然应下,大夫人才离开。

天气日渐炎热,何宛慈午间带着小桐去后园里散步。

天空一碧如洗,阳光在嫩绿的枝头里跳动,又在清澈的湖水中闪耀。近日湖边海棠盛开,在这百花齐放的季节,却能以它特有的娇艳美丽博得人们的怜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描述的,大概就是眼前这般景致了。

在海棠下的石凳上坐下后,何宛慈心血来潮,又让小桐讲了许多之前发生的事情。何宛慈听得仔细,随着小桐的讲述时悲时喜。有时候她会想,究竟是现代的那段过往属于她,还是母亲和小桐口中的这段过往属于她。

临近黄昏,两人才起身回去。府中白日里上上下下为婚事忙碌,又有不少亲朋好友上门拜访,这后院,是难得的一片乐土。

还没进屋,就看到了前来找她的大夫人。何宛慈一直都知道,躲她是躲不过的,深呼一口气之后,便大大方方地上前去行礼,请她到屋里坐。大夫人笑着应下,进屋发现桌上没有绣图,便问:"宛慈啊,那绣图也给你有些日子了,算时间你应该都完成大半了吧?"

何宛慈连看都没有看过一眼那东西,被小桐放什么地方她都不知道,哪来的完成大半?但还是摆出一副刚想起什么的样子,抱歉地对大夫人说:"近日天气炎热,我早些时候带小桐去后园纳凉,还把它带去了呢,想着休息的时候也绣上几针,也好早些完成。可怎么就放在后院忘带了呢?您瞧我这记性,小桐也真是,一贪玩儿也一并忘了。我这就叫小桐去拿回来。"于是吩咐小桐去了。

小桐也知道小姐的心思,于是赶紧低头跑开了,一副生怕被二人责罚的样子。出门后却一路上转转悠悠,估摸着大夫人回房了,直接回去就行。而且小姐也没说取回去了要给大夫人看。

"慢些也没事的,别累坏了身体。"大夫人最近都在忙婚事的相关事宜,没有派人时刻盯着何宛慈。她觉得,只要房前屋后派人看着出口,她不逃跑就不会有问题了。

"谢谢夫人关心,我会注意的。"何宛慈道。

京都那边,二夫人在任家找到了丈夫,她将女儿的事情告诉了何隐。此时的何隐已经将京都问题解决,决定赶回去处理女儿婚事。

六日后,抵达何府。

此时大夫人在带何宛慈看嫁衣,询问她有那些细节安排上不满意,趁现在还有时间改。何宛慈很想说她对这嫁衣穿在自己身上嫁给一个不认识且品行不正的老头这种细节不满意,可不可以改?但还是使劲掐了掐自己的胳膊,逼着自己冷静下来,默念"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母亲很快就回来"、"都会好的"这样的话,笑着回答说嫁衣很美,但要是在领口和袖口再绣一些花纹的话就更好了。

大夫人忙让绣娘领走嫁衣去改。"大夫人,老爷回来了。"侍女在屋外说道。这一听,两人都很惊讶。

大夫人起身去接见老爷,何宛慈也跟了过去。


"老爷,您终于回来了。京都这一行可还顺利?您舟车劳顿肯定累了,要不我先扶您回房休息?"大夫人殷勤道,她知道二夫人去京都找老爷的事情,但她相信不会改变什么的,也就没多管。

"父亲一路辛苦了。"何宛慈微微欠身行礼,简单地说。在这里没有看到母亲的踪迹,她猜想母亲肯定去找自己了,想着先看看父亲怎样处理这桩婚事,再去找母亲也不晚。

何隐对她微微点头,转头对大夫人说,"府里布置得倒是不错,婚事事宜也差不多完成了,看来夫人近段时间为了宛慈的婚事挺辛苦的啊。"何隐没有好脸色,但嘴上没发作。

"老爷说的什么话,宛慈也是我的女儿,女儿出嫁上些心不是应该的嘛。"大夫人笑着回答。

何宛慈只是在旁看着他们,什么也没说。

"夫人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何隐将手边的茶抿了一口,问。

"老爷怎么这样说?您进京都这段时间,我用心操持家务,为宛慈的婚事忙前忙后。有什么事会是您不知道的?"大夫人虽然猜到老爷已经知道了何宛慈要嫁张城的事,但她怎么可能蠢到承认是自己安排的呢?

"你还有脸说宛慈是你女儿?有把女儿送到张城那种畜生身边的母亲吗?"何隐本以为大夫人会解释一下为什么在去京都之前,她说宛慈要嫁张晋,自己这才答应下来。怎么自己一走,府里就开始准备宛慈和张晋他爹的婚事了?没想到大夫人到现在还不准备承认,忍不住咆哮道。

"老爷您多虑了,张晋既然把宛慈娶进家门,自会护她周全,怎么会让自己的爹欺负她呢?"大夫人继续假装自己不知情。

何宛慈很惊讶,心想面前的这个大夫人和当初当着自己和母亲的面承认要把自己嫁给张城的是同一个人吗?但是她没有直接拆穿大夫人,想着除了"逢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这样的形容之外,还有什么更恰当的词来描述她对大夫人的"赞叹"之情。

何隐厉声骂到:"还不准备承认是吧?我在来的路上就与张城联系过了,娶宛慈的是他,你还好意思用他儿子张晋来骗我?"

大夫人赶紧跪下,"老爷冤枉啊,张城那天来提亲的时候说的就是张晋娶亲,而且您去京都之前我也向您禀告过的。如果是张城,我怎么可能答应啊,老爷,您不能因为张城的几句话就冤枉我啊!"边说边掉眼泪。

"收起你那假惺惺的样子,你以为这些年你对她们母女做的小动作我一概不知吗?楚氏性情温顺,只想女儿嫁个良人,你居然答应这样的亲事。我告诉你,宛慈是不可能会嫁过去的。这事我给你一天的时间,想出办法彻底解决,要不然我拿你是问!"说后摔门而出。

大夫人由侍女扶着从地上站起身来,冷冷地瞪了何宛慈一眼,也离开了。

何宛慈站在那里一脸无辜:两口子吵架瞪我干嘛?我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好不好。叹了口气,便去母亲房里。


何宛慈一进门,二夫人就上前拉她坐下。"宛慈,我刚去找你,你没在房里……现在都好了,不用担心了,你爹一定会给你退了这门亲事的。你不用嫁了啊,不用担心了。"看着女儿,有些激动,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好在一路上日夜兼程,才在婚期之前回来了。

何宛慈很感动,跟她说了一些感谢的话。何宛慈发现母亲面容憔悴,知道一定是为了自己的事情操心的,愧疚地说:"母亲辛苦了。您不必太过担心的,事情到后面都是有解决办法的。您看您,都瘦了不少,我还在家没心没肺地等您。"

"傻孩子,母亲如果不能保护好你的话,怎么会好过呢?"勉强笑笑,"现在都好了,不用嫁了。"

"嗯,母亲真厉害。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父亲解决吧,您只管好好休息就是。"何宛慈劝母亲先上床休息,晚些再过来看她,又吩咐瑟瑟,准备点心,母亲醒了之后吃。之后便回房了,她知道,解决这样的事情至少也要一两天。

小桐从屋外跑了进来,何宛慈已经习惯了小桐这毛毛躁躁的性格,也似乎进她的房门,从来不会敲门。"小姐小姐,老爷和二夫人回来了,你不用嫁给那死老头了。"高兴得手舞足蹈,激动地摇着何宛慈的手。

"我不是小姐,一个吃饭喝水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人,怎么可能是小姐?像你这样无拘无束、想去哪儿疯就去哪儿疯的人才是小姐。"何宛慈可清楚地记得早些时候自己去厨房拿冰块、自己去大夫人那里看嫁衣的时候都找不到小桐身影的事情,现在婚事都解决了,才有心情挖苦小桐几句。

小桐确实是出去玩了,但是也没忘记找人打听小姐的事情啊,可话说回来,让小姐自己解决吃喝,自然过意不去,尴尬地笑笑,说:"小姐是饿了还是渴了?我这就去给你准备。"

"桐小姐都回来了,我自然是不敢饿也不敢渴了。"何宛慈将小桐的手从自己手腕上拿开,继续为难她。

"小姐,重点是你不用嫁给张老头了,是不是很高兴啊?"小桐赶紧转移话题,小姐失忆后性情变了不少,之前出去玩稍稍误了点事,她都不会在意,现在她也保不准小姐是不是真生气了。

"重点是我已经在桐小姐出去野的时候就去见了父亲和母亲,也在桐小姐之前知道此事了。"何宛慈一脸不屑地说。

小桐自认为自己消息灵通,没想到小姐居然先在自己之前就知道了。不过结果最重要,围着小姐又蹦又跳,将何宛慈的挖苦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何宛慈其实挺喜欢小桐的,聪明善良又嫉恶如仇,事事为她操心,虽说贪玩了一点,但从未耽误正事。何宛慈听小桐说,她们同岁,在六岁那年,陪母亲去寺庙上香,路上遇到的她,家人都被山匪杀死了,她一个人蹲在路上哭。何宛慈看她可怜,说服母亲收留她,以后也好有个玩伴。何宛慈上前拉她,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只是哭,说不出话来。那天寒风刺骨,树叶飘零,唯有路边的梧桐坚强地在风里起舞。何宛慈便给她取名"小桐"。两人一起长大,对她们二人的教导全是二夫人一人完成的。十岁那年,小桐决心练武,以后好保护小姐。

小桐还是很激动,说:"大夫人太坏了,居然给你安排这样的亲事。哼,老爷一定会惩罚她的。"

其实惩罚与否何宛慈并不在意,只是不想嫁过去。


"小桐,父亲都回来了,大夫人安排的人应该不敢拦我们了吧。咋们出去走走,去看看外面有什么好吃的,去买点给母亲,她看着瘦了不少。"何宛慈建议。

其实小桐一点都不希望小姐出门,因为被退婚之后到处都对小姐议论纷纷,现在又被安排与张城的婚事,那流言真的可以淹死人。何宛慈看出了她犹豫的原因,说:"我们出去是买吃的给母亲,用不了多久就回来,其它的不要管。"说完拉着小桐出门了。

街上依旧热闹非凡,每个人都在各自忙碌着。何宛慈真切地感受到:世间不管谁有怎样的悲欢,其他人都还是按照自己该有的节奏,继续生活着。

看到转角处有一个布庄,门口挂着的一匹浅紫色布料,很漂亮,她进去谈好价钱,量好尺寸,约定三日之后来取。

"小姐,你以前喜欢的是白色啊。每次裁衣都是白色的,哦,还有几套粉色和绿色的,不过那是二夫人找人做的。"小桐一脸疑惑,她不知道,小姐是什么时候喜欢上紫色的。

"你家小姐失忆了,品味变差了,高雅的白色忽然就欣赏不来了。这样的解释您可还满意?"何宛慈打趣道。以前她挺喜欢紫色的,许多东西都是这个颜色,到这里反而不执着这种颜色了,只是看见那一块布料,觉得做成衣服挺合适的。

何宛慈问小桐母亲喜欢吃什么,小桐想都没想便说"桂花羹",领着小姐走了一段路,买了之后死活拉着小姐回府了,一刻都不想在街上多呆,因为这一路上,人们看她们的眼神都很奇怪,指指点点的,还是眼不见为静的好。

何宛慈其实一点都不害怕那些路人的指点,人生本身就有许多无奈,如果还要按照别人认为对的路线生活的话,那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所以对于那些流言,她一直都当做不存在一般。其实很多时候她自己也很好奇,在外人看来无比相爱、注定厮守终生的两个人,为什么说退婚就退婚了呢?不过她也明白,这种问题自己想破脑袋也不可能会知道的。安慰自己说,缘分到了,一切都会揭晓的,对,这个时候就交给佛祖吧。

大夫人那边,她没想到老爷会这么生气,还要她一天之内解决此事,也倒不是什么难事,但她不甘心,马上要成功,怎么可以轻易放弃。她忽然想到,可以让芷凝去劝一下老爷。于是派人去叫来了芷凝。

将侍从都叫走之后,大夫人语重心长地对何芷凝说:"女儿呀,娘知道你与姐姐从小感情深厚,但是你要相信娘,娘都是为了你姐姐,你姐姐宛慈必须要嫁呀,如何不嫁的话,她这一辈子都完了。"

何芷凝虽然平时心眼较小,但是也知道不该让姐姐嫁给张城,那个人,要说是衡州第二无赖,就没有人敢说第一,她也劝过母亲几次让母亲放弃,但母亲都说自己没有办法。"娘,怎么怎样说?"她疑惑。


"芷凝,你还小,还不知道这里的厉害关系。你姐姐被易家退婚之后便成为了全城笑柄,如果这次再又退婚的话,她一辈子都不会再有人敢要了。长辈还在的时候,还可以帮帮她,可有一天我们老了,那怎么办?她虽然表面不在意别人的闲言碎语,可怎么可能真的不在意?而且你爹这辈子最好面子,两次嫁不出去女儿,他脸往哪里放?再说,张城这样下去,估计也活不了多久,虽说你姐姐守寡,但张晋是一个明事理的人,一定不会亏待你姐姐的。如此一来,她名声保住,也不会受苦,岂不是万全之策?"

何芷凝一听觉得有道理,也就赞成母亲的说法。大夫人见时机成熟,便让她去劝说她父亲答应让何宛慈嫁过去。

回府后,何宛慈将桂花羹亲自送去给母亲。

二夫人看着女儿带来的桂花羹,忽然想到自己喜欢爱吃桂花羹已经二十多年了,当初喜欢吃是因为丈夫第一次为自己买糕点时就买了桂花羹,与其说爱桂花羹,不如说爱丈夫更确切一些,顿时心里五味杂陈。但现在,女儿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她将那些回忆暂时抛开,对女儿说:"听说大夫人派人叫去芷凝说了一些话,之后芷凝直接去找了你爹。却不知他们会说些什么。"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她多少有些不安。

"母亲多虑了,一个是生父,一个是生母,妹妹去找谁都是正常之事。也可能是父亲之前冲大夫人发了脾气,大夫人找妹妹诉苦,妹妹又去劝了父亲几句吧。"何宛慈分析的是最有可能的情况,也算是安慰母亲。

"但愿是我多虑了。"二夫人目光看向窗外,轻轻地说。

"这个世上,唯有美食不可辜负。母亲喜欢吃桂花羹,我和小桐去了好远的路才买到的呢。您就该放下那些烦心事,好好品尝美食。"何宛慈想,母亲因为大夫人安排自己婚事的事情,有些草木皆兵了。于是又说了许多宽慰的话。

第二日午间,二夫人看见府中还在布置,完全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就知道老爷肯定放弃女儿了。眼泪流了下来,她伸手擦干了。吩咐瑟瑟备水,她要沐浴更衣。之后去找了何宛慈。

何宛慈正无聊地坐在窗边,眼睛也不知道看着什么东西。二夫人走到她身边,她才反应过来,"母亲,这个时候应该在午睡啊,怎么想着来我这里?"何宛慈赶忙站起来,边说边扶母亲在桌边坐下。

"睡不着,过来看看你。"二夫人回答,"宛慈,你从小就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姑娘,现在长大了,也不舍得让母亲操心,真好。"说着伸手挽了挽何宛慈的头发。

何宛慈轻笑,道:"这是应该的。"

"宛慈,以后要是娘没在身边的话,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你是娘这辈子最放心不下的。"二夫人红了眼,声音有些哽咽。


何宛慈一时无措,顿了顿,说:"母亲,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您也是呀,要照顾好自己。要不然我那天出远门了,都想着您,那样玩得可一点儿都不痛快呢!"她不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悲伤,说笑一下想使母亲放松一些。

"以后不会了,以后啊,我们宛慈想干嘛就干嘛,不用担心娘,娘一定照顾好自己。"二夫人又摸了摸何宛慈脖子上的伤疤,"以后,不管怎样,要保护好自己。"声音越来越弱,像是在自言自语。

何宛慈脖子上这隐约可见的伤疤,是易余宴差人送来退婚书那天有的,但她始终不愿与人多说一句关于两人退婚原因和伤口怎样出现的话,任凭所有人软硬兼施都没用,后来大家都放弃了,只盼她早日养好身子。

何宛慈坚定地点点头,说:"母亲放心,我一定会的。"

忽然间,二夫人像是想起什么,将手从女儿脖子处拿开,神色略显慌张:"小桐呢,怎么没在屋里?"

"天有些热,我让她帮我去厨房拿点冰块,才刚去呢。"何宛慈回答。

"那你好好休息,我先回去了。"她站起身向外走。

何宛慈将母亲送到屋门处,二夫人忽然转过身来抱住了女儿,说:"不要担心,我都会处理好的,真的。你以后只管照顾好自己。"

"嗯,好,我会的。"何宛慈轻轻搂了搂母亲的肩,她觉得母亲有些奇怪,连说话的声音都有些许的颤抖,但具体说不上哪里奇怪。

其实何宛慈真的彻底放下心来了,父亲昨日对大夫人说的话里就可以看出,就算大夫人不作为,他也一定会解决此事的。但母亲今日有些反常,让何宛慈有些担心。她继续回到窗边,回想母亲说的话。

小桐没多久就从屋外进来了。"小姐,二夫人说她想吃桂花羹,让我再带你去买一些。"小桐将冰块放在桌上的果盘边,对何宛慈说。

"现在去吗?"何宛慈奇怪,母亲刚从自己房里出去,要吃桂花羹怎么要特地去找小桐说?

"二夫人说,立刻就去,热的话就带伞遮遮太阳。"小桐边去书架侧拿伞边说。

何宛慈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不能理解母亲对桂花羹的喜爱与执着,但母亲既然想吃,闲着也是闲着,也就和小桐去买了。

天气炎热,两人没有在街上多耽搁,去昨日的糕点铺买了桂花羹,径直回府了。

看见府里的人神色慌张、东跑西串,何宛慈随便拦下一名丫鬟询问原因,"小姐,二夫人自尽了,府里在准备后事"。丫鬟眼了一眼何宛慈,低下头慌乱地说。

"胡说,二夫人你也敢乱说?小心我禀告老爷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何宛慈还没说话,小桐就厉声骂道,接着又对丫鬟说了一些关于规矩体统的话。

何宛慈心里只觉得讽刺:妾室的地位还真是不高,性命居然也能被下人拿来说笑,所以小桐责骂丫鬟时她并没有阻拦。提着桂花羹进母亲房间,发现里面没人。忽然想到丫鬟的话,何宛慈开始有些隐隐担心,忙将手里的桂花羹放在屋外的石桌上,出来拉住一个侍从,得知母亲在父亲房间。她飞快跑去。

《河澈谁云补》资讯列表: